本文目录一览:
"休戚与共"是什么意思?
休戚与共的中文解释
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
【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自】:《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悠悠之谈,宜绝智者之口。”
【示例】:我们是~的好同学。
【近义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
【反义词】:不共戴天、无关痛痒、漠不相关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休戚与共是什么意思
休戚与共的意思是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紧密,利害相同。休:欢乐,吉庆。戚:悲哀,忧愁。
休戚与共是一个主谓式结构汉语成语,拼音是xiū qī yǔ gòng,通常在句子中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感情色彩,“休戚相关”和“休戚与共”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但“休戚与共”侧重在忧喜祸福共同承受,“休戚相关”体现利益关系密切。
休戚与共出自唐代房玄龄《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意思是王导说我和元规尘福祸共享,紧密相连。明代瞿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意思是说微臣和皇上共同经历困难和危险的处境,有祸患共同抵挡,关系紧密。
扩展资料
与休戚与共一词语义相近的近义词有:
①同甘共苦,拼音为tóng gān gòng kǔ,意思是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担当艰苦。出自《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白话文意思是燕王吊祭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
②同舟共济,读音是tóng zhōu gòng jì,本意是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自《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意思是吴国人和越国人互相厌恶,但是当他们同船渡河的时候,遇到风浪,他们互相救助就如同左右手那样。
③风雨同舟,读音是fēng yǔ tóng zhōu,意思是指在狂风暴雨中同乘一条船,一起与风雨搏斗,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④唇亡齿寒,读音为chún wáng chǐ hán,意思是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左传·哀公八年》:“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意思是鲁齐晋三国就像唇和牙齿的关系,唇没有了,牙齿就会觉得寒冷。
休戚与共是什么意思?
【解释】:忧喜、福祸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自】:春秋 左丘明《国语·周语》:“晋国有忧未尝不戚,有庆未尝不怡。襄公有疾,召顷公而告之曰:‘必善晋周,将得晋国……为晋休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国何取!’”
【释义】:晋国有忧患他总是为之悲戚,有喜庆他总是为之高兴。单襄公病重,叫来儿子顷公告诉他说:“你一定要好好对待公子周,他将来会成为晋国的国君...为晋国高兴和悲戚,是不忘祖国。具备了美德又有善行辅助,不继承君位还得什么呢?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近义词】呼吸相通、息息相关、同甘共苦、与民更始、患难与共、一脉相连、同舟共济、休戚相关、痛痒相关、风雨同舟、玉石俱焚、血肉相连
【反义词】漠不相关、不共戴天、无关痛痒
患难与共
【解释】: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自】:现代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彼此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休戚与共什么意思?
休:欢乐,喜庆。戚:悲哀,忧愁。意思是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 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
同欢乐共悲哀。 与“患难与共(共同承担危险和困难。形容彼此之间关系密切,利害一致)”相同。和“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都有“利害一致”的意思,但”休戚与共”侧重在忧喜祸福共同承受,“休戚相关”重在忧喜祸福的相互关联。
近义词:同甘共苦、同舟共济、风雨同舟、唇亡齿寒
反义词:不共戴天、无关痛痒、漠不相关
出处,明·瞿(qú)共美《天南逸史》:“臣与皇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愿自不同于诸臣;一切大政自得与闻。”
译文:“我与主上患难相随,休戚与共,不同于其他大臣。朝中的一切大事,我应当知道。”
扩展资料:
典故:春秋时期,晋国的晋厉公为了不让那些王族公子留在国内无所事事、坐享其成,就把他们分别派遣到别的国家去当官。其中一个叫姬周的公子就被派到周国的单襄公身边做家臣。
姬周是个十分热爱祖国的有志青年。他身在国外,却处处把国家的大事小事牵挂在心头,凡是遇到晋国人,他总要问长问短,不厌其烦。听到好消息,他会喜形于色,满面春风;听到坏消息,他就双眉紧锁,忧心忡忡。
单襄公看在眼里,钦佩在心头,他嘱咐身边的人说:“姬周是个有志有为的青年,他身在异国他乡,心却始终与祖国休戚与共,将来一定能成大气候!”
果然,不久晋国大乱,晋厉公被杀,姬周立即被立为国君,就是后来的晋悼公。那年,他才14岁。
参考资料:休戚与共-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