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身亡成语的来历(什么名什么亡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不治身亡”是什么意思?没治好死啦,还是没治就死啦?

没有治好就去世了,不是没治就去世了。

不治就是通过治疗没有达到效果的意思。

不治身亡是什麼意思?

都不对,是还没来得及治疗就死了

比如某人心脏病发作,医生迟到一小时,导致死亡,就叫不治身亡!

讳疾忌医 历史故事成语

来为你介绍吧:

【成语】: 讳疾忌医

【拼音】: huì jí jì yī

【解释】: 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掩饰缺点、错误,不愿改正。

【辨义】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来掩饰错误、缺点。

【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讳疾忌医的原文】

扁鹊见蔡桓(huán)公,立有间(jiàn)。扁鹊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hào)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yìng)。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xúan)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tàng〕熨(wèi)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jì)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矣。”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suì)死

【讳疾忌医的译文】

扁鹊觐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会儿,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显示自己的本领。”过了十天,扁鹊又觐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和肌肤之间,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觐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觐见时)远远看了桓侯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可以治好;肌肉和肌肤之间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汤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因此我就不再请求给他治病了。”过了五天,桓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不治身亡是指什么?

这里的“不治“是指没有治愈不是没有治疗。所以"不治身亡”就是:没有治愈而导致死亡。

类似的有:不治之症。

解释:医治不好的病。也比喻无法挽救的祸患。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太医诊了诊脉,说道:此乃不治之症。

示例:假使她们真“知道立国数千年的大中华民国”的国民,往往有自欺欺人的不治之症,那可真是没有面子了。

成语故事

刘德夫妻是宣德年间天津河西务镇人,在运河边开了个小酒店,老两口六十多岁了,膝下无子。一日,寒天大雪,一个叫方勇的老军士带着十二岁的儿子方申回山东老家,来店里躲避风雪。刘公不嫌弃他们穷,用酒肉款待他们,还挽留他们过夜,说:“四海之内都是兄弟。”

方勇受了风寒,半夜发作起来。刘公夫妇又是端汤、又是加被。一早刘公冒雪请来医生。此时方勇已是不醒人世,医生诊了脉,说:“这叫‘双感伤寒’,是不治之症,只有七日了。”

刘公夫妻把店中生意歇了,全力照料方勇。几天后方勇死了,刘公夫妇将方勇葬在自家祖坟里,将无依无靠的方申收为义子,改名刘方。刘方辛勤帮家、奉侍义父母,家业渐渐兴隆。大家都说这是阴德报应。

几年后,义父母患病,刘方衣不解带服侍。义父母相继亡故,刘方将他们葬了,又回山东迁来将自己母亲的墓,两家合葬在一处,自己守着酒店安心过活。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不治之症

什么是不治身亡

没有治好就去世了,不是没治就去世了。

不治就是通过治疗没有达到效果的意思。

不治身亡 什么意思

不治身亡的意思是:没有经过治好就已经去世了。

详细内容

不治是指不能治理,不追究、不治罪的意思。

涵义

【词语】:不治。

【注音】:bù zhì。

【释义】:1.不能治理。 2.不追究,不治罪。 3.不修整。 4.不医治。 5.指无法治好。 6.不研究。

详细解释

1.不能治理。《管子·国蓄》:“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史记·樊郦滕灌商列传》:“商事 孝惠、高后时,商病,不治。”?裴骃?集解引?文颖?曰:“不能治官事。” 宋?曾巩?《饮归亭记》:“然而天下之事,能大者固可以兼小,未有小不治而能大也。”

2.不追究,不治罪。《汉书·晁错传》:“非谤不治,铸钱者除。”

3.不修整。《史记·酷吏列传》:“上幸鼎湖,病久,已而卒起幸甘泉,道多不治。”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久而不治,竟全就圮颓。”

4.不医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

5.指无法治好。 宋?曾巩?《上欧阳舍人书》:“苟有为,犹膏肓之不治,譬癃痹之老也。”王西彦?《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每次看见不治的伤兵抬到庄后的山上去时,他心里总要温习一遍酸苦。”

6.不研究。 南朝 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固尝钻厉求学而一经不治。”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