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仗马寒蝉是什么意思??

仗马寒蝉

意思: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像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

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有道说来世若求唯愿寒蝉仗马参透!是什么意思?简单明了点!

《一爱难求》中的歌词:

有道说, 来世若求,

唯愿寒蝉仗马参透……

解释如下:

有这样的说法,来世如果有所追求的话,

但愿所有不敢说话的人都能透彻地明白……

这里有两个词语需要解释。

寒蝉仗马:即成语“仗马寒蝉”。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站立不动的马;寒蝉,这里指秋后天气开始寒冷时的蝉,已经不能像夏天一样鸣叫。古代仪仗队中包括马队,经过训练后,是绝不会在典礼仪式中发出叫声的。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参透:将事情看透;透彻领会。

成语“仗马寒蝉”有何出处,唐玄宗又为何当堂杖杀一人?

是出自《新唐书·李林甫传》里的一句话,与之相关的人物有唐玄宗和宰相李林甫,而唐玄宗也是因为李林甫才当堂杖杀一人。是因为“基情”吗?还是因为“爱情”?都不是,不过还是让我们先了解这个词。“杖马”是皇宫享受荣誉的马,可以理解为礼仪马,站立在大殿大门外,象征着皇帝的脸面。一般来说,它是非常的高大,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吃的最好的饲料。这样高大的马,却像是冬天的蝉一样保持着沉默的。

也就是说,朝廷上这些高大的马见到了宰相李林甫,就像冬天的蝉一样不敢出来发声。因为只要有人敢出来说了不该说的话,降职是小事,更有可能会掉脑袋。还是因为当时发生一起与之相关的大案,牵涉到了很多重要人物。故事是这样的: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因为边疆的武将牛仙客有功,玄宗想要奖赏他。李林甫认为,他只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将。如果他被提升为首相,那么就不会为了权力和利益与自己竞争。但是,这件事遭到张九龄和裴耀卿的反对。李林甫私下又对唐玄宗说:“如果是有才能的人,为什么要推辞?如果是皇帝用人,为什么不用他呢?”唐玄宗听闻后,对反对的两人极为不满,下了他们的职务,任命牛仙客为宰相。

第二年,审查官周子谅特别的针对牛仙客,说他没有能力胜任宰相这个职位。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周子谅还特意引用了当时流行的一本预言书。预言书中有一句话:“两角牛犊狂奔,龙与蛇相互争斗,血流成河”,意思是只要有牛姓的人,那么就一定会侵犯唐朝的皇权。周子谅说完后,立马就激怒了唐玄宗,怎么不会呢,宰相是皇帝选的,你现在说这个人没有宰相的能力,那不就是说我玄宗不会看人吗?而且还是在百官面前,你让玄宗的脸面往哪里放?所以直接在朝廷上,周子谅就被责打了一番。这个审查官回到家,因为身子底薄,哪里经得起这样折腾,没多久就归西了。李林甫又作恶给张九龄使袢子,说这些都是他在捣鬼,使得他被贬至荆州。

这事发生后,想要规劝的人也不敢来规劝了。他们都已经是泥菩萨过河了,怎么不像仗马和蝉一样沉默。但是,李林甫还不够,为了以绝后患,直接说服唐玄宗废除谏官制度。就这样,李林甫上台后,唐玄宗最大的变化就是与大臣的交流完全由李林甫控制,唐玄宗也由明君帝变为昏君。

仗马寒蝉

仗马寒蝉

例子:

一般~,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未免好恶倒置,令人不解。(《晚清文学丛钞·冷眼观》第三十回)

解释: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出处:

《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同义词:

噤若寒蝉

简拼:

zmhc

拼音:

zhàng mǎ hán chán

仗马寒蝉是什么意思

仗马寒蝉

zhàng mǎ hán chán

[释义] 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

[语出] 《冷眼观》第30回:“一般仗马寒蝉,反得各居显要,尸位素餐。”

[近义] 噤若寒蝉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