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成语词目待价而沽成语拼音dài jià ér gū成语解释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成语出处(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成语示例近义词席珍待聘反义
成语词目
待价而沽
成语拼音
dài jià ér gū
成语解释
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谁给好的待遇就替谁工作。
成语出处
(论语·子罕):“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成语示例
近义词
席珍待聘
反义词
坐失良机
待价而沽成语接龙
待价而沽→沽名要誉→誉不绝口→口耳相承→承星履草→草行露宿→宿雨餐风→风禾尽起→起根发由→由此及彼→彼弃我取→取诸宫中→中流底柱→柱小倾大→大梦方醒→醒聩震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地楼台→台阁生风→风驰电赴→赴汤投火→火上浇油→油壁香车→车载斗量→量材録用→用非其人→人生朝露→露才扬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终奏雅→雅俗共赏→赏贤使能→能言善辩→辩才无碍→碍手碍脚→脚高步低→低吟浅唱→唱筹量沙→沙里淘金→金钗钿合→合衷共济→济贫拔苦→苦口婆心→心粗气浮→浮光掠影→影形不离→离世绝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箪食→食箪浆壶→壶中天地→地大物博→博闻多识→识礼知书→书香世家→家破人离→离魂倩女→女中丈夫→夫人裙带→带砺河山→山遥水远→远年近日→日累月积→积厚成器→器宇不凡→凡夫俗子→子子孙孙→孙康映雪→雪虐风饕→饕口馋舌→舌敝唇焦→焦眉皱眼→眼明手捷→捷足先得→得见青天→天授地设→
待价而沽造句
待价而沽是另一个百万美元作为四个选手进入红色的房间。
把人的价值降低为消费的实惠,无疑是创造性价值的泯灭;把生命变为待价而沽的商品,无疑是人的本质的沧丧。
半打顶级俱乐部待价而沽,但却没有买家。
不能排除这样的可能:一些待价而沽的职业枪手正游荡在意大利乡下,等待着中介人的召唤。
但只不过是待价而沽。
当然,部分股东同意杨致远的观点,认为雅虎应该待价而沽。
老板思考半天,决定待价而沽。
其它建筑也待价而沽。
他在1980年去世,享年90岁,他死后他的形象就待价而沽了。
我了解了一下出票情况,票务销售比起去年很明显要好一些,仍然有许多好位置待价而沽。
我们的交易总是待价而沽,因为我们会看看我们有没有其他选择。
沃波尔认为每个人都是待价而沽的。他愿意出价,但是必须能得到忠诚的回报。
现在伊利耶夫的到来将使巴西人待价而沽从而可以给俱乐部带来足够的转会资金。
因为全世界商人都蜂拥至此,开发商待价而沽,租金也随之水涨船高。
百科解释
待价而沽成语出处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
后人将这段话概括为“待价而沽”这个成语。
待价而沽成语故事
成语漫画(待价而沽)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学问家。那时,诸侯国统一的首领周王朝已衰落,各个国家自行其是,互相之间经常打仗,传统的礼仪道德遭到破坏。孔子一心想建立一个统一安定、秩序井然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到处奔走,向各个诸侯游说,希望能得到重用,一展他的政治抱负。可是,诸候们一心想扩大自己的势力,建立霸权,没有人对他的主张感兴趣。一次,他来到齐国,向齐景公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没想到却遭到齐国的宰相晏婴的激烈反对。甚至有人扬言要暗杀他,害得他饭都来不及吃、拎着刚淘的米仓促逃走。后来,他又来到卫国。卫灵公很仰慕孔子的学问,给了他优厚的待遇,可是却不重用他。孔子很焦急,为了使卫灵公能接受他的主张,他甚至屈尊去见卫灵公的宠妃南子。南子是个风骚骄横的女人,在卫国名声很不好,孔子平时对她是避之唯恐不及。但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不得不委曲求全。但南子这条路也没走得通。在卫国空耗了四年后,孔子决定去投奔晋国的赵简子。当他带着学生风尘仆仆赶到黄河边时,听说赵简子把曾帮助过自己的窦鸣犊、舜华两位贤人杀了。孔子仰天长叹道:“天下无道啊!这壮丽的黄河,我却不能渡过去,这是命啊!”虽然多次碰壁,孔子并不灰心,还在不断地寻找机会。一天,他又在思考去向哪个诸侯国游说的事,他的弟子子贡来向他请教。子贡说:“假如我有一块美玉,是把它藏在柜子里,还是找一个识货的商人把它卖掉呢?”孔子情不自禁地说:“卖掉它!卖掉它!我就正在等待识货的人出现呢。”
待价而沽成语寓意
这是一段生动风趣的师生对话,子贡从来不直接提出问题,而是用比喻手法。这里很明显是把孔子比喻为美玉。孔子当然清楚是什么意思,急忙回答,表现急切出仕的心情。其实孔子终生都在积极寻求从政机会,因为只有从政才有可能推行仁政,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周游列国,也是出于这样的政治目的。但当时的社会没有给孔子表演的舞台,因此他只能在幕后指导学生了。这种哑语似的对话在(论语)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孔子和子贡之间最多,可以看出师生间心灵默契的程度。孔子“待价而沽”的观点首先说明了,即使屡遭失败,他也没有对未来失去信心,而是坚信懂得自己价值的人一定会出现。其次,“待价而沽”充满了实践精神。他并不是要将自己的思想理论藏之名山,而是要努力寻找实践的机会,让其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待价而沽”的“待”,不能仅仅理解为等待。“待”的过程,是一个寻求市场认可、自我检验的过程。它还应该是一个不断积累、提升自身价值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积极主动自我包装、营销,从而提高价格的过程。宋代胡继宗在(书言故事·金宝)中说“待时而动曰待价而沽”,也是在说卖出时机的重要性。比如现代的证券交易,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但什么时机卖出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待价而沽”这个成语也告诉人们,既要等待“善贾”的识货人,也要把握时机分寸,以免坐失良机,与成功擦肩而过。
待价而沽成语用法
待价而沽成文用法
“待价而沽”原指存储货物等价高时再卖,后比喻士人怀才待用或待时而行。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一般含贬义。多用于书面语。
待价而沽运用示例
宋·杨时(谢楚大夫启):“公论一废,私谒肆行,待价而沽,顾连城而莫售。”
明·冯惟敏(正宫端正好·邑斋初度自述):“不图名,非干禄,无心也待价而沽。”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某年除夕,(吴大徵)忽书春联若干副,待价而沽。”
茅盾(虹):“像中世纪骑士那样站在虹的桥上,高揭着什么怪好听的旗号,而实在只是出风头,或竟是待价而沽。”
梁实秋(槐园梦忆):“人们有一种错觉,以为凡属舆论,都是一些待价而沽的东西。”
徐铸成(报海旧闻):“而当时非蒋嫡系的地方军阀中,也几乎全是两面派,在拥蒋与反蒋之间,骑墙观望,待价而沽。”
待价而沽成语辨析
待价而沽—奇货可居两者都可表示“倚仗自己有才能,以图谋私利”的意思。区别在于:“奇货可居”强调“奇货”,即强调自己有某个专长;“待价而沽”强调“待价”,即强调等待满意的待遇或有人赏识。“奇货可居”可表示“囤积珍奇的货物(等待高价出售)”的意思,还可比喻挟持某种事物作为资本(借以图谋私利);“待价而沽”都不能。
mfc1688.cn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