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麻木不仁的意思是什么

麻木不仁

[成语解释]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典故出处]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没有同情,没有热,是麻木不仁?还是忘恩负义。

[近义词]无动于衷

[反义词]耳聪目明、见微知著、眼疾手快

[常用程度]常用

扩展资料:

近义词:

无动于衷

[成语解释]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典故出处]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神圣的抗战,死了那幺多的人,流了那幺多的血,他都无动于衷。”

[ 近义词 ]无动于中、不动声色、麻木不仁

[反义词]感人肺腑

[常用程度]常用

麻木不仁的意思是什么?

麻木不仁 ( má mù bù rén )

解 释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出 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天下作女孩儿的,除了那班天日不懂麻木不仁的姑娘外,是个女儿便有个女儿情态。”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示 例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

近义词 无动于衷

反义词 耳聪目明、见微知着、眼疾手快

灯 谜 双人床

什么木不仁成语

麻木不仁

má mù bù rén

[释义] 不仁:失去感觉能力。本指肢体神经失去感觉;对刺激没有感觉。形容思想不敏锐;对事物反应迟钝;漠不关心。

[语出] 《后汉书·班超传》:“衰老被病;头发无黑;两手不仁。”

[正音] 仁;不能读作“yén”。

[辨形] 仁;不能写作“人”。

[近义] 无动于衷

[反义] 耳聪目明 见微知著 眼疾手快

[用法] 含贬义。常用于感情冷酷;对悲惨、困苦的事情毫无反应。一般作谓语、定语、补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与“无动于衷”有别:两者都有“漠不关心”的意思;但~语义较重;含贬义;“无动于衷”为中性成语;可以形容意志坚决。

[例句] 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之后;她对任何事物都采取~的态度。

[英译] unfeeling

麻木不仁的意思是什么?

释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读音:má mù bù rén

出处:明·薛己《医案·总论》“一日皮死麻木不仁,二日肉死针刺不痛。”

译文:第一天皮肤失去知觉,反应迟钝;第二天肌肉失去知觉,用针刺也毫无痛觉。

成语用法:作谓语、定语、补语;指反应迟钝。

例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之后,她对任何事物都采取麻木不仁的态度。

扩展资料:

近义词:不动声色

释义:意思是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神态镇静。

读音:bù dòng shēng sè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

译文:至于面对重大事件,决策重要议题,垂着衣带,拿着手板,神态镇静,把天下放置得像泰山一样安稳,可谓是国家重臣了。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紧急情况下。

例句:老师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着,同学们却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