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骨铭心成语的来历(刻骨铭心出自哪个典故)

本文目录一览:

刻骨铭心的成语典故

【出自】: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示例】: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誓图死保。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刻苦铭心与刻骨铭心的区别和含义

刻苦铭心与刻骨铭心没有区别。需要申明,并没有“刻苦铭心”这个词语,这个词语属于臆造,只有"刻骨铭心"这个词语。所以刻苦铭心与刻骨铭心没有区别。

只能将刻骨铭心的含义介绍如下: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处: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示 例 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 人,得瞻天日,~,誓图死保。(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西游记》第八七回:“那郡侯闻言,急忙行礼道:‘ 孙老爷 说那里话!今此一场,乃无量无边之恩德……虽刻骨镂心,难报万一。’”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多用于表达感激之情。

扩展资料

刻骨铭心造句如下:

(1) 那场山崩地裂的灾难,令每一个经历过它的人都刻骨铭心。

(2) 这本书中讲述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

(3) 这是一段让人刻骨铭心的历史。

(4) 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是他一生也无法忘记的。

(5) 父母亲的教养之恩,刻骨铭心,我永志不忘。

参考资料来源刻骨铭心(汉语词语)_百度百科

刻骨铭心的意思是什么?

刻骨铭心

【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出自】: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译文:深刻赶集荷王公的恩惠,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示例】: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誓图死保。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扩展资料:

反义词:

1、浮光掠影

【解释】: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逝。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示例】: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语法】:联合式;作宾语、状语、定语;含贬义。

2、过眼云烟

【解释】: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出自】:宋·苏轼《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译文:看到可喜的,虽然当时有积蓄的,但是被人取走,也不再珍惜啊。这的烟云的眼前经过,百鸟之感了,难道不高兴地接待了他,然而去而不再担心了。

刻骨铭心这个成语的来历。谢谢,谢谢!

【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解释成语刻骨铭心

刻骨铭心的成语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

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

详细解释

1. 【解释】: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永远不忘。

2. 【出自】: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3. 【示例】:万望太尉慈悯,救拔深陷之人,得瞻天日,~,誓图死保。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回

4.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句

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将刻骨铭心,永志不忘。

近义词:铭肌镂骨, 铭刻心骨 ,刻肌刻骨, 没世不忘

反义词:浮光掠影, 过眼云烟 ,过眼烟云

刻骨铭心的成语故事

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释义] 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

[语出] 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心刻骨。”

[正音] 刻;不能读作“kē”;骨;不能读作“ɡú”。

[辨形] 刻;不能写作“克”;铭;不能写作“名”或“明”。

[近义] 刻肌刻骨 念念不忘 铭心刻骨

[反义] 浮光掠影 过眼云烟

[用法] 多含褒义;比喻极为感激;有时也比喻仇恨极深。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念念不忘”;都有“记在心上;永志不忘”的意思。但~偏重在形容感受;“念念不忘”则偏重在“念念”。“念念不忘”还含有“要实现某一愿望”;“办好某一件事”的意思。

[例句] 老师的谆谆教诲;我将~;永志不忘。

[英译] eternal gratitu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