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欧洲先锋派电影是什么?

第一次电影运动: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年----1928年)

一、法国印象主义派(1917---1928)第一个先锋派

中心人物:路易.德吕克 创作了《西班牙的节目》《流浪女》1922 发表《上镜头性》

代表人物:

谢尔曼.杜拉克《西班牙的节目》1919

《微小的布德夫人》1923

马塞尔.莱皮埃《黄金国》1921

阿贝尔.冈斯《车轮》1923

让.埃普斯坦《忠诚的心》1923

主要贡献:

1、开掘题材拓展电影心理叙事的表现,作品题材选择适合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

2、追求自然物象与人物心理和精神的对应,依据自然景象的瞬息变化的客观事实给艺术家的印象。

3、确立新的摄影技巧以适应人物心理和精神视觉表现

4、强调视觉节奏的表现与节奏剪辑的重要性,内部和外部节奏。

二、超现实倾向的各种流派:

纯电影美学试验:

1、法国立体主义流派:费尔南.莱谢尔《机器的舞蹈》强调图形形状的匹配和节奏性剪辑

2、抽象主义流派:亨利.希美特《纯电影的5分钟》

达达主义无理性的电影试验:

曼.雷伊《回到理性》第一部作品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息》充满幻想,又荒诞的达达主义,共同反理性的艺术主张。失去了现实性而变为了超现实性的。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绝对现实:

达达主义的超现实性美学追求最终导致了超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是许多先锋派的最终归宿

谢尔曼.杜拉克《贝壳与僧侣》1927

刘易士.布努艾尔《珍珠项链》1929

《一条安达鲁狗》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

曼.雷伊《海之星》1929

三、德国表现主义:1919---1924 受到先锋主义的影响

表现主义受到后印象主义的影响 代表作品 罗伯特.维内《卡里加利博士》表现主义造型风格,布景和背景情调一致,人物造型与布景一致,光线阴影,视觉造型为表现主义特征

《吸血鬼诺斯费拉杜》《三生记》《泥人哥连》

现实主义倾向:

室内剧:卡尔.梅育《最卑贱的人》编剧《卡里加利博士》编剧之一

利用布景,主题和环境发生变化,但还是无情的命运,不用表现主义而用现实主义的方式表现

街头电影:现实主义创作态度 利用布景 感兴趣的是社会环境而不是心理状态。

四、前苏联的蒙太奇学派: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阶级并行,社会与经济

受到未来主义和构成主义的影响。

1、 库里肖夫“实验工作室”普多夫金操作。莫兹尤辛德三个没有表情的特写镜头

2、 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拍记录片,反对剧本,演员,摄影棚。但用改变运动速度和奇特摄影角度来观察生活,进行选择的记录,非现实主义的态度。蒙太奇的并列和配合。

3、 柯静采夫和塔拉乌别尔格的“奇异演员养成所”

4、 爱森斯坦的理论与创作: 《战舰波将金号》1925 敖德萨阶梯

杂耍蒙太奇 后来创作了理性蒙太奇(夸大蒙太奇作用,被否定) 建立蒙太奇理论

5、 普多夫金的蒙太奇叙事:《母亲》 《圣彼得堡的末日》 《成吉思汗的后代》

强调剧本创作;强调演员的基础作用;(与库里肖夫的“电影模特儿”与爱森斯坦的“类型演员区分开来。)蒙太奇作为电影艺术创作的基础,创立联想蒙太奇。

普多夫金强调镜头的组接,分镜头突出细节的重要性。而爱森斯坦则强调蒙太奇的冲突。

五、记录主义电影的发展

1、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派”机械主义的记录本性出发。实景拍摄,偷拍,抢拍。后来法国新浪潮运动受其影响创造出记录片和故事片结合的样式。

2、德国抽象派华尔特.鲁特曼《柏林交响曲》1927 受到维尔托夫的影响。

3、20年代末法国先锋派几乎成了记录主义派。阿尔贝托《只有时间》1929 让.维果《尼斯现象》 让.班勒维《章鱼》《海蜇》《水甲虫》将水中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拍出来,如康定斯基和毕加索的画。

4、尤里斯.伊文思 《雨》

5、英国 约翰.格里尔逊《飘往渔船》

6、罗伯特.弗拉哈迪 《北方的纳努克》演员与记录片形式。

7、德国的场面调度,法国的摄影和苏联的蒙太奇剪辑,拍了法国影片《圣女贞德的受难》默片的结束。

第二次先锋运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代表作品:

罗西利尼 : 新现实主义与战争关系《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游击队》 《德意志零年》《欧洲51年》 《意大利万岁》

维斯康蒂: 以《沉沦》获得新现实主义之父的称号。 《大地在波动》现实主义和唯美主义结合,但后来《受难的人们》《威尼斯之死》则完全追求唯美主义了。

德.西卡: 与柴伐蒂尼的合作(杰出的剧作家)《偷自行车的人》最具有代表新现实主义作品。 《孩子们注视着我们》《擦鞋童》 使用非正式演员的自由风格。

德.桑迪斯:《罗马十一时》将新现实主义推向另一个高峰。使用摄影棚和正式演员与非正式演员混用,与罗西里尼《罗马不设防的城市》部分相同。

新现实主义的美学特征:1、记录性 2、实景拍摄 3、长镜头的运用 4、关于非职业演员的运用 5、结构形式(追求简单朴实的结构) 6、地方方言的运用

新现实主义的继承:脱离现实主义

费里尼:追求浪漫主义《道路》《卡比利亚之夜》《八部半》最具个性化的作品。剪辑空间跳跃。

安东尼奥尼:模糊现实,强调主人公的主观感知。《奇遇》《放大》《红色沙漠》有非现实超现实的色彩。自然色彩随心理的变化。

第三次电影运动:法国“新浪潮”与“左岸派”五六十年代

新浪潮---作者电影

1958年诞生,特吕弗《淘气鬼》夏布洛尔《漂亮的塞尔琪》

1959年幸福年,特吕弗《胡作非为》 1960年高峰 1961年没落年。除戈达尔《如此生活》

“新浪潮”巴赞推崇为精神之父。一、电影是现实的渐进线。 二、场面调度的理论。

创作特征:

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有共同的东西,但是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色彩,而新现实主义则是有重大的社会性。

主题:非政治的电影;否定传统的道德观念

摄影方法:侧重电影的照相性,侧重画面的新鲜感,拒绝功能主义或学究式的画面。

音响:大量的自然音响,真实感

剪辑:长度、节奏。快速剪辑,镜头之间之间衔接。时空跳接。长镜头的使用增加真实感。

从新浪潮后,特吕弗和夏布洛克的长镜头,戈达尔的跳接与快速剪辑。

表演:非职业演员,不知名的演员。

总之对传统的电影语法毫不在意。

左岸派----作家电影

代表作品:

阿伦.雷乃《广岛之恋》《去年在马里昂巴德》1961 亨利.高尔比《长别离》1961

阿兰.罗伯-格里叶《横跨欧洲的特别快车》玛格丽特.杜尔《音乐》1966《黄太阳》1970

侧重内心的描写。他们是文学和戏剧的革新派。

受到影响:

1、 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和潜意识学说的影响,表现人的真实。

2、 接受了萨特的“存在主义”的影响,表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 伯格森“真觉主义”影响,强调非理性感受进入意识深处,强调知觉认识社会。

4、 受到布莱希特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曲折的表现,以沟通内心的幻想。

主要的特征:

主题:偏爱回忆,遗忘,记忆,试图把人的这种精神过程搬上银幕;描写人的责任性和自罪心,记忆总与历史事件相关。《广岛之恋》中。

导演:从记录式的现实主义然后再转向纯精神的现实主义中去。

剪辑:最重要的美学革命。《去年在马里昂巴德》百分之七十效果来自剪辑。其一,取消传统电影的间歇法,如化入化除,取消过渡镜头,用跳接对时空,事件的人为压缩;其二,镜头位置的颠倒;其三、镜头的并列运用,先后不衔接甚至对立;其四、循环剪辑,有意识的重复。

音响:左岸派导演比新浪潮修养更高,所以对音乐和音响的细节考虑比较多。

表演:舞台演员充当,有意识拉开人与人的距离,采用间离效果。

摄影:没有统一的风格,但不用谷达尔的肩扛式。讲究画面构图和布光,特别是雷乃得推镜头别具特色。

两者的区别:

1、 成分看:新浪潮制作者大都是巴赞《电影杂志》的评论员,由自己走上影坛。左岸派则是左翼作家团体的文人。所以修养要比新浪潮高。

2、 时间看:新浪潮始于50年代末期,左岸派要比它的导演早,雷乃1948年就开始。

3、 年龄上:新浪潮小伙子,而左岸派则是中年了,所以经历与阅历要比前者高

4、 主题和手法:新浪潮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而左岸派则是普遍意义的全人类性质的主题,作者电影多采用第一人称,而作家电影多采用第二,第三人称,甚至混乱人称。而且有强烈的文学,戏剧色彩有艺术的假定性远远超过新浪潮。

5、 拍摄地点:前不反映重大历史,所以多在巴黎,而后者在全世界拍摄。

6、 美学追求:新浪潮向生活靠拢,向真实深入,而左岸派感兴趣的是人的精神活动,人的思想,人的内心。

7、 制作周期:新浪潮以潦草的,半即兴的拍摄,所以周期短,而左岸派则以仔细着摸得方式,周期较长。

8、 影片通过检查:前者内容简单,不涉及政治,因此一般顺利通过(除了戈达尔《小兵士》)

但后者由于背景较为复杂,所以要遇到麻烦。

左岸派采取鲜明的立场直接干预生活,把赤裸裸的社会现状搬上银幕,触发观众的的情感与选择,所以左岸派是五六十年代的先锋派。

欧美电影和亚洲电影各有什么特点?

欧美电影一般更趋向于商业化运做,衡量一部影片的好坏,也是单纯通过票房收入来判断.

欧美电影目前分为两个大区,即以美国法国和英国为一组,德国,西班牙等其他国家为一组.美国的电影注重画面效果,强调声光电的高度统一,西班牙电影则关注剧本的内涵和人物矛盾的张力.

亚洲电影更多的是独立制作,小成本,虽然名不见经传,但偶有佳作问世,都属于某种形式上的突破.

亚洲电影则是中国,日本,韩国,东南亚四区割据的形式,其中,韩国电影目前在亚洲属主导地位,中国和日本则在争夺二三位.东南亚地区分散,统和能力略显不足.

韩国电影拍摄速度和质量目前都保持在前列,中国电影经过两三年的沉寂后,港台与内地资源从新整和,潜力巨大.

外国人真懂成语吗,为什么看外国电影有成语台词,还是翻译的问题?

你好,我们的字幕组很多都是国人,所以有些时候会很俏皮,只要意思表达的到位就会适应语境的使用成语。

12个中国成语 12部欧美电影

12个中国成语 12部欧美电影

淘电影2016-12-02

中国著名的12个成语、12部欧美电影!

小豆游戏解说

百家号05-0117:26

永无止境 Limitless (2011)

《永无止境》是由尼尔·博格执导的悬疑电影,由布莱德利·库珀、罗伯特·德尼罗和安娜·弗莱尔等联袂出演。影片改编自2002年阿兰·格里恩的同名小说,于2011年10月13日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讲述男主角埃迪发现了一种能提高大脑工作效率的新型药NZT-48。可是这种药虽然能帮助达到常人所不能达到的地步,大获成功之余。也有致命的作用:身体不适和失控的情绪。而此时埃迪已不能离开这种药,这使他进入了一个黑暗领域。

【解释】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每个人都奢望着成为最理想的自己,那个剩下的百分之八十的大脑也被开发的自己,那个数理化史地政无所不通、农工商渔林牧无所不晓的自己,那个在公众面前讲话大方得体赢得一片掌声、在情人面前甜言蜜语使之死心塌地的自己。当你所有的潜能都被激发,当你在所有绝境下都能化险为夷,你还能想要更多吗?

最可怕的是,看完这个电影,你也会幻想自己去尝试这种药,哪怕知道很危险。

看完电影我再想,这个诞生在中国的电影一直在等这样一部美国电影来诠释它的真正意思。

2.兵临城下 Enemy at the Gates (2001)

《兵临城下》是由让·雅克·阿诺导演执导,裘德·洛、艾德·哈里斯主演的电影,2001年在中国大陆上映。影片改编自作家威廉·克雷格1973年创作的同名纪实小说。该片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红军传奇狙击手瓦西里·柴瑟夫与德军顶尖的神枪手康尼少校,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一场生死之战。

【解释】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昨晚看了《兵临城下》,非常好的片子,非常好地诠释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复杂。狙击手之间斗智斗勇的较量固然精彩,人物刻画也深刻全面。这是多数大片所不具备的。

最复杂的人物就是那个负责战争宣传的苏联红军干部。开始时独身一人深入虎穴发放传单的举动充分说明了他是个可以舍身取义的英雄。但英雄也是血肉之躯,他也有爱有恨。看着自己一手塑造出来的狙击英雄瓦西里,凭借他的魅力赢得了自己心上人的芳心,嫉妒心使他不惜污蔑这位曾救过自己性命的狙击手。

这个电影的另一个译名叫《决战中的较量》,看了上面这段话是不是有点耐人寻味。。。

3.千钧一发 Gattaca (1997)

【解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千钧一发》是由安德鲁·尼科尔执导,伊桑·霍克、乌玛·瑟曼、裘德·洛担任主演的科幻片。该片讲述了在基因决定命运的未来世界,基因缺陷的Vincent和Jerome交换身份来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为了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Vincent每天都要准备应付太空中心严密基因核查的用品,如尿样、血样,甚至毛发、皮屑...然而就在一切顺利之际,一起凶杀案使得升空计划延期了。

这是一部以剧情取胜的电影。 电影一点也不拖沓,将一个科幻故事诠释得既不过分脱离现实,同时又天马行空地展开了想象。梦想、信任、爱情纠缠在一起,千头万绪,最终汇成了感动。 不得不说,这部97年拍就的电影,现在看来仍然打动人心,COOL的不行。

这个译名超牛逼,真的和头发有关~

4.无懈可击 Arlington Road (1999)

《无懈可击》是马克·佩灵顿执导,蒂姆·罗宾斯、杰夫·布里奇斯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麦可法拉戴(杰夫布里吉饰)丧妻之后,与十岁的儿子葛伦(史宾塞克拉克饰)居住在华盛顿特区近郊,进而认识了隔壁的一家人,在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是一部悬疑惊悚片,主题由友谊与背叛、怀疑与诈骗、人不可貌相、善与恶的不可分离性等心理学层面交织而成,剧情在紧张大师希区考克式的调查、偏执、监视及偷窥狂的边缘游走

【解释】形容十分严密,找不到一点漏洞。

如果没坚持下去就很难抵达后面的精彩,所以完全可以快进,集中注意力看看最后一小时就够了…结尾的意外设置还是挺牛逼的,计中计,无懈可击。

5.鸠占鹊巢 The Other Boleyn Girl (2008)

《鸠占鹊巢》是由贾斯汀·查德维克执导,娜塔丽·波特曼、斯嘉丽·约翰逊、艾瑞克·巴纳等主演,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一部爱情电影。该片主要讲述了当波琳家的两个女孩为了国王的爱情而相互残杀的时候,英国却也处在了四分五裂的危机当中。影片于2008年2月19日英国上映。

也许它称不上是一部栩栩如生的史诗传奇,却展现了一个非常华丽且吸引人眼球、影响了历史的爱情故事和家庭悲剧。

【解释】比喻强占别人的住屋或占据别人的位置。

成语中”鸠占鹊巢“中的”鸠“指的是杜鹃,而不是斑鸠。杜鹃属托卵寄生性的鸟类,将自己的蛋产在别的鸟类的巢里,而且一般会比别的鸟类早出生,只要一出生它就把其它的鸟蛋推出鸟巢,并由养父母喂大。这个成语简直是一部活脱脱的宫心计~

马特·达蒙 、裘德·洛主演的《天才瑞普利》你可以理解成男人版的”鸠占鹊巢“

原本是冲着娜塔莉和斯嘉丽去看的,看了一会儿惊异地发现了Jim Sturgess,再看了一会儿又发现了BC,再后来还发现了小雀斑,暂停了一下刷豆瓣剧照还发现了加菲……宫廷戏里的建国大业啊,墙头们跑得还都是龙套。 然后我就再也不能淡定地专注于情节了……

这部阵容华丽、颜值超标滴不行的的另一个名称叫《美人心机》,是不是想到了国产的很多宫廷剧,喜欢宫剧的女孩子不要错过哦~

6.偷天换日 The Italian Job (2003)

《偷天换日》是由F·加里·格瑞执导,马克·沃尔伯格、查理兹·塞隆、爱德华·诺顿和唐纳德·萨瑟兰主演的一部抢劫题材电影。影片是根据1969年英国同名电影翻拍,讲述了一群人抢劫黄金的故事。影片于2003年5月30日在美国上映。仅北美票房收入就超过1亿7600万美元。

该片由1969 年派拉蒙公司同名经典影片翻拍而成,神偷题材的桥段个人觉得谈不上精彩,唯一让人振奋的是由爱德华-诺顿、马克-沃尔伯格、查理-兹塞隆、杰森-斯坦森四大明星的联袂出演,衬以意大利威尼斯美不胜收的景色,然后里面的Mini Cooper 简直酷毙了。片中“激动车”的特性被诠释地淋漓尽致,疯狂地追逐,穿地铁隧道,沿窄路狂奔,公路上到处是弯道、急转,充斥着如流的车辆,它不但应付自如,还能躲避直升机的追击,它不是007的座驾,但它却做到了他人所不能之事。

【解释】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能过6尺宽的走廊 ;能飞跃,漂移,高坡俯冲 ;可以逃避飞机追踪;美女驾驭 从美女一出来直飙车到开进火车集装箱。

这就是常说的“日天”的本事。来自以下强人:

中国电影和欧美电影的特点是什么?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中国的电影大多数是武打,而欧美大多数是科幻。中国的电影缺少创新,喜欢模仿别国的电影。而相比之下欧美更会开发新的电影种类。比如:中国的《天龙八部》,光着部影片就被中国的导演们翻了又翻。欧美的电影也较开放。

欧美电影中的英雄主义思想是什么?

1.实现个人价值是欧美文化的内涵之一。[2]美国是由外来移民建立并发展起来的国家。最早的居民试图逃避贵族、教会、牧师、政府、国王等人控制,而漂洋过海来到陌生大陆生活的人们。他们不惧艰险、向往自由,进而成为美国文化中最鲜明的特点。人们坚信在美国,只要积极努力、不断奋斗,就可以提高生活质量,实现自己的理想。换而言之,就是人面对工作时要有创新、有勇气、有决心、付出辛勤的劳动,就可以逐步走向繁荣,而不是借助他人及社会的帮助。在欧美文化中,个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提高自我价值的追求。《美国队长2》中,男主角斯蒂夫罗杰斯是个劳模级人物,当神盾局关键性人物受到神秘袭击事件时,美国队长挺身而出,用盾牌抵挡对他造成阻碍的各种因素,防范内部的阴谋诡计、战胜各方面的挑战。罗杰斯并没因为科技变化和物是人非而不自在,反而以优秀的品质和自信体现出对于个人价值的追求和肯定。

2.展现个人英雄主义。欧美文化的个人英雄主义重视创造性与独立性,在少受或者不受政治、社会势力的影响和牵制的条件下,让英雄主义自由发展。个人既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也推动个人主义的持续发展。欧美文化以个性与自由为核心,并将此两种元素深深的植入英雄的内心与灵魂中。电影主人公运用自力更生的人生理念、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平等及自由观念来体现出个人主义的博大内涵。美国队长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险和困境,总会以从容的心态来面对,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气战胜困难,一次次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欧美商业电影要得到观众的支持和喜爱,英雄通常是鲜活的、多面的、真实的。此英雄主义体现出为幸福、为自由而努力奋斗的救世主意识,也体现出对社会、民主、人类等方面深刻的思考,是美国文化最典型的表现。

追求正义可以反映出人类的本性,能观照和体现出人文主义。道德行为是人类的最高荣誉,不论是善意和恶意的行为,其产生的后果会影响到其他人的幸福、尊严和人格。正义代表着一种对国家、对人民的责任。邪恶和正义间的反复较量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原动力。男主角斯蒂夫罗杰斯体现出人性与正义,和人类对于善良与和平的强烈期盼。罗杰斯以追求自由为促进自己不断发展的动力,以拯救国家、保护人类为已任,进而体现出对英雄的讴歌和推崇,是欧美历史素养与文化精神相结合而产生的作品。在该电影中,残酷的环境和凶恶的对手是塑造英雄的重要手段。为了遏制犯罪、揭露阴谋,英雄总是孤军奋战,以保障自己利益、维护自身清白,进而取得傲人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