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囫囵”是什么意思啊?

【释义】 囫囵:整个儿,完整的。把枣整个吞咽下去。多指在学习上食而不化,不加分析思考地笼统接受。 【出处】 宋·圆悟禅师《碧岩录》:“若是知有底人,细嚼慢咽;若是不知有底人,一似浑囵吞个枣。” 又作“鹘仑吞枣”,见宋代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三十九·答许顺之书之三》:“今动不动便先说个本末精粗无二致,正是鹘仑吞枣。”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形容读书不认真 【示例】 茅盾《夜读偶记·理想和现实》:“缺乏辨别力的青年,~地读了《红楼梦》,的确会产生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情绪。” 比喻学习上笼统接受,不加分析,不求充分理解。

囫囵什么意思

完整;整个儿。

囫囵读音:hú lún

引证:

1、元·张可久《沉醉东风?气毬》曲:“元气初包混沌,皮囊自喜囫囵。”

翻译:元气开始包混沌,皮袋子自己喜欢囫囵。

2、《西游记》第二四回:“﹝八戒﹞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毂辘的囫囵吞咽下肚。”

翻译:[八戒]见了果子,拿过来,张开口,车辘的囫囵吞咽下肚子。

造句:他脑袋和肩膀一缩,前脚一伸,把酒囫囵吞下肚。

扩展资料:

近义词:不求甚解bù qiú shèn jiě

解释:意谓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工夫。今多谓对待学习、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引证: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翻译:不追求利益,喜欢读书,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高兴得忘了吃饭。

引用:毛泽东《<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现在我们很多同志,还保存着一种粗枝大叶、不求甚解的作风。”

囫囵的意思是什么?

囫囵,读作[hú lun],意思是完整的事物,也有含糊、糊涂之意。

如,老师教育学生们说,与其囫囵或走马观花地读百部著作,不如融会贯通地读十部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