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什么什么俗成语

1、移风易俗

拼音:yífēngyìsú

意思: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出处:《礼记·乐记》:“故乐行而伦清;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译文:《礼记·乐记》:“音乐推行以后,人间的伦理便清楚了。人们听到肃穆、高雅的音乐后耳聪目明,心情和平,便可以达到移风易俗、天下太平的目的。”

2、入国问俗

拼音:rùguówènsú

意思: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俗习惯。

出处:《礼记·曲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译文:《礼记·曲礼上》:“进入一方边境,应当询问此处的禁令;进入一国领土,应当询问该国的风俗;进入一户家院,应当询问需要避讳的事情。”

3、化民成俗

拼音:huàmínchéngsú

意思:教化百姓,使形成良好的风尚。

4、未能免俗

拼音:wèinéngmiǎnsú

意思:没能摆脱开自己不以为然的习俗。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译文: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我还不能免除世俗之情,姑且这样做罢了。”

5、不同流俗

拼音:bùtóngliúsú

意思: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处:《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译文:《礼记·射义》:“与世俗习气不同。”

入境随俗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入境随俗”,据说这是台湾的说法,跟我们大陆的所谓“入乡随俗”是一样的。入乡随俗:到一个地方就遵从当地的风俗习惯,也说入乡随乡、随乡入乡。入境问俗:进入别国的境界,先问清他们的禁令;进入别国的都城,先问清他们的风俗。“入境随俗”就是把入乡随俗和入境问俗结合起来了哦。

什么是入乡随俗?

入乡随俗是一个汉语成语,是指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在佛家禅林用语中,解为妙用。这个成语常形容外乡人尊重、适应和主动融入当地风俗文化。

入乡随俗的好处:有利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也许正是你远行的意图。表示对异乡人民生活习惯的尊重,自己的随和,容易与人打成一片。不要为别人带来太多的麻烦。

入乡随俗,是国际交往中的一条很重要的礼仪原则。出国或在国内接触外宾,都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与礼节。由于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差异,文化习俗有别,思维方式与理解角度也往往差别较大。

因此,每到一个国家或接待来自某一国的客人,都要事先了解该国的礼俗,即使相当熟悉的友人,也应注意基本礼仪。在交往中相互尊重,谨慎从事不能不拘小节或超过限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乡随俗 (汉语成语)来到某一处地方(或来到他乡),遵从该地的风俗习惯。也可理解为顺应环境。

这个成语现仍为原意,常形容随遇而安。

、【入乡随俗】

这个典故出自《六度集经·之裸国经》。故事大意是:很久以前,有一个地方,人们都裸露着身体,所以,这个地方人称“裸乡”或“裸国”。一次,兄弟二人去裸乡经商。弟弟说:“福德很大的人衣食充足;而福德小的人,则衣匮粮缺。今日我们来到了裸乡,这里没有佛法,是道德比较落后的地方。我们前往这里,和他们交流起来比较困难。所以,我们应该入乡随俗(原文作‘入国随俗’),进退要遵循对方的规矩。和他们相处时,心态要柔和,语言要谦虚。只有匿慧扬愚,才能不枉此行啊。”哥哥说:“礼教不可亏。我怎么会因为他们裸身,就放弃我的礼教呢?”弟弟说:“这样做并没有破坏我们的礼教道德啊!因为我们的内心是正的。这就像黄金外表涂了一层铜一样。再说,这仅是权宜之计。我们还是一起进去吧!”哥哥说:“还是你先进去看一下,之后回来告诉我具体情况。”弟弟答应了。十天后,弟弟返回来告诉哥哥:“必须要遵循当地的习俗。”哥哥听后勃然大怒:“畜生!这哪还象人啊!你这样做,我偏不这么做!”于是弟弟又回到裸乡。他随从于那里的风俗,和当地人打成一片。国王很喜欢他,国民也非常敬重他。国王以高价购买他的商品。哥哥乘着车也来到了裸乡,但他执意坚持礼教,指责当地人这里不对,那里不行,违背了民心。国王非常生气,国民也特别讨厌他。有人还抢了他的商品,赶他出国。后经弟弟求情,才免于更大灾难。二人辞别裸乡的时候,裸乡的人民夹道欢送弟弟,却痛骂哥哥。哥哥大怒,非常恨弟弟,心想:他们和你有什么亲,同我有什么仇?闹成这样,肯定是他们听信了你的谗言。于是对弟弟说:“至今以后,我世世代代和你势不两立!”弟弟怆然泪下,说道:“愿我世世代代都能学到佛法,恩德普济众生!即便遇到象哥哥这样的人,也不违背我的誓愿!”自此以后,哥哥对弟弟很不好,弟弟却仍然帮助他。这个故事是劝化学人应象弟弟那样修习柔和忍辱度的。

“入国随俗”,后作“入乡随俗”,成为佛家禅林用语。《五灯会元·卷十二大宁道宽禅师》:“上堂:‘……真空为体,妙有为用。……虽然如是,且道入乡随俗一句作么生道?’良久曰:‘西天梵语,此土唐言。’”意思是说,大宁道宽禅师上堂说:真如佛性之体为体,妙有为用。入乡随俗是什么意思呢?良久又说:这就是妙用。比如,佛法的讲述,在西方印度用的是梵语,而在我们这里,则是用汉语讲的。所以说,一意无量名,佛法的宣讲应根据众生的根机、领悟和接受能力,以及实际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