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沆瀣一气”原意是褒义还是贬义——从该成语的出处来看,在下认为为褒义,愿得指教

沆瀣一气,成语,注音:hàng xiè yī qì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又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成语故事

隋唐时,读书人要做官,都要经过科举考试。唐僖宗当政期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考试,各地已经取得一定资格的读书人,来到长安应考。在众多的考生中,有个叫崔瀣的很有才学,考下来自己感觉也不错,就等着发榜了。主持这次考试的官员名崔沆。他批阅到崔瀣的卷子,越看越觉得好,就把他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见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习俗,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大家都尊称他为恩师。发榜后,门生要去拜访恩师。崔瀣自然也不例外。崔沆作为座主,见到崔瀣这位与自己同姓的门生;显得格外高兴。也真是巧合,“沆”“瀣”二字合起来是一个词。表示夜间的水气、雾露、于是,爱凑趣的人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编成两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像是夜间的水气、雾露连在一起。[2]

楼主,我知道你是看过它的典故出处的,但你仔细看下,当时的人这样总结,并没有褒义,只是一种调笑,虽然没有恶意,但也没有褒义。而它的贬义色彩,是在后来的运用上逐渐发展才形成的。楼主是从哪里看到它是褒义词来者?

沆瀣一气什么意思

沆瀣一气的意思是: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自】: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

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个男人相遇,尤其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通同一气、串通一气、同流合污、狼狈为奸、臭味相投、朋比为奸、猫鼠同眠、狐群狗党、浑然一体

【反义词】志同道合、自命清高、精诚团结、择善而从、肝胆相照

扩展资料

1、沆瀣一气的近义词

同流合污

【解释】:流:流俗;污:肮脏。指跟坏人一起干坏事。

【出自】: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二回:“此数贼者,同流合污,败坏国政。 ”

这几个贼寇,一起干坏事,败坏了国家的法纪。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2、沆瀣一气的反义词

志同道合

【解释】: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自】:闻一多《杜甫》:“两人起先虽觉得志同道合,后来子美的热狂冷了。”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沆瀣一气和一丘之貉的区别是什么?

一、表达意思不同

1、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结一起。

2、一丘之貉:同一个山丘上的貉。比喻彼此一样,没有什么差别。今用作贬义,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

二、语法结构不同

1、沆瀣一气:语法结构是主谓式。

2、一丘之貉:语法结构是偏正式。

反义词介绍:择善而从

读音:zé shàn ér cóng

表达意思:选择好的去遵循或学习。

词性:通常在句中作谓语、宾语,修饰主语或宾语。

例句:遇到难题时,我们应该多听听别人的建议,择善而从,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