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斧钺钩叉都是啥

斧钺钩叉是中国十八般兵器中的四种。

1、斧。

斧是中国武器中出现较早一种重量级武器,既是武器又是生活工具。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学会了使用斧,而且斧同时也作为武器进入了战场。斧本身形状十分威武,斧很厚重且锋利,斧身较重,劈砍时不容易卷刃而且会给敌人以致命打击,视盔甲盾牌如无物,藐视所有防御。斧还是古代的一种仪仗武器,古代的仪仗兵器有金瓜钺斧朝天镫,斧和钺都是其中之一,象征着权力和威严,在天子的仪仗当中,斧与钺代表的是天子的威严和军权。由于斧头很重,虽然也有在战争中运用,但更多的还是用在了仪仗当中。

2、钺

大多数时候,斧跟钺都是同时出现的,样式看起来也很相近,在古代大都是作为仪仗武器,象征着刑法、威严、军权。从外观上对比,斧跟钺还是有本质区别的。跟斧比起来,钺的面积更大,“大者为钺,小者为斧”;钺刃没有斧那么弯,甚至有的钺刃是平的,但是论锋利程度,钺则要优于斧;钺身虽然宽大,但并不一定厚重,现如今出土的古钺可以看出,钺身比斧身要薄很多。

3、钩

钩跟镰在十八般兵器中被归为一个类,大多数时候钩都是作为辅助武器出现,或者是跟其他武器融合起来。钩作为其他武器的附属时,主要是为了增加杀伤力,不仅有出招,向回拉的时候威力更大,一旦敌人被勾住是很难解脱的,甚至在秦朝军队为了增加武器的杀伤力,在枪、矛、戈、戟等武器上都加了小钩。

4、叉

叉也是早期就出现的武器之一,种类繁多,样式各异,最早也许只是一种工具,现在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叉就是用来捕鱼用的,既然能捕鱼就能打仗,所以叉作为武器登上了历史舞台。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

刀枪箭斧的意思?

“刀、枪、箭、斧”属于十八般兵器,也是冷兵器的一种。

1、刀

刀,单刃冷兵器,十八般兵器之一,九短九长之一,九短之首。同时泛指可用于切、削、割、剁、刺的工具,与匕首合称亦为膳食器。刀的最初形态,与钺非常接近。其形状为短柄,翘首,刀脊无饰,刃部较长。

在原始社会,古人类就用石头、蚌壳、兽骨打制成各种形状的刀。他们选用的石头多半是石英石、砂岩,也有燧石和水晶石。用这些石料打制成的石刀质坚棱利,是很好的砍劈工具。其次是用蚌壳和兽骨磨制的蚌刀、骨刀,这类刀轻便锋利,适于砍削器物。同样古人不仅用刀作为劳动工具,还随身携带作为防身自卫的武器。

2、枪

枪,古代冷兵器,枪是中国古代兵器之一,是由利刃加棍棒组成的长柄刺击兵器,外形与矛相似,柄长于刃,与短兵器械完全相反,综合威力大,是“十八般武器”之一,“四大名器”之首,被称为“百兵之王”。

枪中的武术长器械类枪是由兵器矛演变而来,是矛的升级版,长度约相当于人体直立,手臂伸直向上的高度;杆有软硬之分,带缨或无缨;枪种类多,常见的有红缨枪、实战枪、白蜡枪、花枪和戏剧枪等长枪;枪术的基本动作以拦、拿、扎为主,在十八般武艺中比较难学,不易掌握

3、箭

箭,又名矢,是一种借助于弓、弩,靠机械力发射的具有锋刃的远射兵器。因其弹射方法不同,分为弓箭、弩箭和摔箭。弓用之箭较长,通常在70厘米以上;弩用之箭较短,在50—60厘米上下。

箭由箭头、箭杆、箭羽三部分组成。箭头,又名箭镞,多为铁制,头锐而底丰。式样主要有三菱形,三角形,圆锥形等。其刃薄而锋利,旁有槽。但古人制作时非常讲究各部分的尺寸、形状、比例、选材等。

4、斧

斧是一种用于砍削的工具。斧是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分为两个部分:斧头和斧柄,在古代也有用于打仗,比方说程咬金的“三板斧”

斧的主要用法有:劈、砍、剁、抹、砸、搂、截等。斧使用原理:斧是利用杠杆原理和冲量等于动量的改变量原理来运作的。带刺,带钩的钺则多刺,钩两法,由于斧和钺演练起来比较笨重,加之很多传统套路已失传濒于失传,故在武林中已很少见。

扩展资料:

十八般兵器——

十八般兵器,泛指多种技艺,其内容在各个时期有所不同。其名称,始见于元曲。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戈、镋、棍、槊、棒、矛、耙十八种兵器。

后来演变,亦称十八般武艺,十八般武艺,指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亦泛指多种武艺。十八般兵器为中华武艺和武器的象征。民间相传古代精通者为项羽和吕布。自清代以来,十八般武艺又有四种说法:

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藤牌”。

2、与“1”排列相同,唯后三件变为:代、抉、弓矢。

3、指“九长九短”。九长为: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九短为: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便于记忆的方法: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镋棍槊棒、鞭锏锤抓、拐子流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八般兵器

刀枪箭斧的意思

刀枪剑戟

【拼音】:dāo qiāng jiàn jǐ

【解释】:戟:古代一种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古代用于砍、刺的四种常用兵器。亦用于泛指兵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七回:“却教帐中排开七重刽子手,刀枪剑戟,灿若霜雪。”

【示例】:曾朴《孽海花》第六回:“精的枪,快的炮,黄旗军里夹洋操,~如何当得了!如何当得了!”

【近义词】:枪刀剑戟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兵器

“刀枪剑戟,斧钺勾叉……”后面是什么

“刀枪剑戟,斧钺勾叉”后面是:“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

这句话出自歌曲《我上大名府》,来自周华健的专辑《江湖》。

完整的词如下: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

(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子流星)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头里簪着花儿,胯上穿着裤。

背后挂雕弓,腰间插板斧。

大名大名大名大名府,

大名大名,出生入死不算数;

老爷前来看一眼:皇帝官人睡的黄金白玉铺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眼珠胀得红,拳头紧握住。

马上抖银枪,阵脚擂皮鼓。

大名大名大名大名府,

大名大名,出生入死不算数;

老爷前来看一眼:太师大人吃的黄鱼白豆腐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肩头跑得马,怀里抱得虎。

仓满借钱粮,油多烧肥肚。

大名大名大名大名府,

大名大名,出生入死不算数;

老爷前来看一眼:宰相贵人喝的黄酒白花醋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

老乡老乡你别问,我这要上大名府

我这要上大名府,我这要上大名府

(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钂棍槊棒拐子流星)

扩展资料

《江湖》是周华健2013年发行的专辑。作词者为张大春,作者曲为周华健。2014年该专辑入围第25届金曲奖的最佳国语专辑奖。

周华健精心挑选了五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与听众进行独家分享,从表现侠义的《侠客行》到柔情似水的《离别赋》,从粗犷大方的《我上大名府》到细腻柔美的《泼墨》,周华健通过歌声完美演绎了一个充满侠骨柔情的江湖。

《我上大名府》这首歌,英雄好汉们终于聚首,气势磅礴的怒吼是各班兵器的名称,摇滚乐的前奏引出的画面却是宋代烟尘滚滚的大地,农民们急切的面容和奋不顾身的脚步,是为了温饱,也是为了讨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