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而有序的成语意思是什么(即严整又从容成语)
本文导读目录:1、形容严格的成语2、表示有序的成语3、形容非常有秩序的成语4、形容非常严密整齐的成语5、关于遵守纪律的成语形容严格的成语
【鞭驽策蹇】:鞭打跑不快的马、驴。比喻自己能力低,但受到严格督促,勤奋不息。用作谦词。
【朝督暮责】:朝:白天;暮:傍晚。从早到晚不停地督促检查。形容督促检查非常严格。
【晨兢夕厉】:兢,小心谨慎;厉,严格。指终日勤勉谨慎。
【春秋责备贤者】:春秋:孔子修订《春秋》书;贤者:指才德兼备的人。指《春秋》书对贤者常常责备,严格要求。
【砥砺德行】:磨炼品德行为。形容对自己要求严格,奋发向上。
【防意如城】:意:心思,指私欲。指严格遏止私心杂念,象守城防敌一样。
【风行雷厉】:形容气势的迅疾猛烈。后多比喻执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严格。
【奉公正己】:奉行公事严格地约束自己。
【奉命惟谨】: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父严子孝】: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躬自:自己;薄:少。对自己严格要求,对他人不苛刻要求。
【规行矩步】: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步:用脚走。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规行矩止】:规、矩:圆规和角尺,引伸为准则。指严格按照规矩办事,毫不苟且。也指办事死板,不灵活。
【急吏缓民】:对官员严格,对百姓宽和。
【谨本详始】:指事情一开始就要谨慎严格。
【酒令如军令】:比喻喝酒行令如同军令一样严格,必须执行。
【刻己自责】:严格要求自己,能够自我批评。
【恪守不渝】:严格遵守,决不改变。
【宽严得体】:得体:合乎分寸。宽厚和严格掌握得恰如其分。
【雷打不动】: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厉行节约】:厉:严格。严格地实行节约。
【面命耳训】:命:训诫。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要求严格。
【男女有别】:男女之间有严格区别。旧时用以强调应严守封建礼教。
【内外有别】:内部、外部应该有严格的区别。
【谦谦君子】:指谦虚而严格要求自己的人。
【桥归桥,路归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
【桥是桥,路是路】:比喻互不相干的事应该严格区分开来。同“桥归桥,路归路”。
【三不惑】:三不:不饮酒,不近女色,不贪财;惑:迷惑。指在酒、色、财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
【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赏罚分审】: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赏罚信明】: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赏信罚明】: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同“赏罚分明”。
【上下有服】:指旧时等级,上下级服装有严格区别。
【束身自重】:束:约束;重:尊重,看重。严格约束自己。
【小德出入】:小德:小节;出入:偏离标准。指不必严格要求的一些小节。
【训练有素】:素:平素,向来。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
【严师出高徒】:严:严厉,严格。严格的师傅才能培养出手艺高强的徒弟。
【严师畏友】:严:严格。要求严格的老师和朋友。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律:约束。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严以律己,宽以字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言出法随】: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责己以周,待人以约】:责己:要求自己;周:完备;约:简单。严格地要求自己,宽厚地对待别人。
【责己重,待人轻】: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正己守道】: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自律甚严】:自律:自己约束自己。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
【尊卑有伦】:尊:地位或辈分高,与“卑”相对。指尊卑之间有严格的顺序。
【尊卑有序】:尊:地位或辈分高,与“卑”相对;序:次第。指尊卑之间有严格的顺序。
表示有序的成语
形容分工有序的成语如下:各有所职、男耕女织、通功易事,通工易事,女织男耕。
各有所职
【拼音】:
gè
yǒu
suǒ
zhí
【解释】:
各人有各人负责的事。比喻分工明确。
【出处】:
《周礼·天官·冢宰》:“各有所职,而百事举。”
【举例造句】:
各有所职,我们可以按部就班了。
【近义词】:
各尽其职
【用法】:
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分工明确
男耕女织
【拼音】:
nán
gēng
nǚ
zhī
【解释】:
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
【举例造句】:
蓟州郝氏,七世同居,食指千计,男耕女织,家法严整,士子读书应考,入学中举人,不赴礼部试,恐入仕也。
【近义词】:
勤劳致富、安居乐业、怡然自得
【反义词】:
男盗女娼、无所事事
通功易事
【拼音】:
tōng
gōng
yì
shì
【解释】: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
【出处】:
《孟子·滕文公下》:“子不通功易事,以羡补不足,则农有余粟,女有余布。”
【举例造句】:
于是通功易事,择其公且贤者,立而为之君。
【用法】:
作谓语;指分工合作
通工易事
【拼音】:
tōng
gōng
yì
shì
【解释】:
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拿多余的换没有的。同“通功易事”。
女织男耕
【拼音】:
nǚ
zhī
nán
gēng
【解释】:
封建社会中的小农经济,一家一户经营,男的种田,女的织布。指全家分工劳动。
【出处】:
宋·罗泌《路史·后纪十二·夏后氏》:“男耕女织,不夺其时。”
【举例造句】:
女织男耕,桑麻满圃。
【近义词】:
男耕女织
【反义词】:
男盗女娼
【用法】:
作主语、定语、宾语;形容辛勤劳动。
形容非常有秩序的成语
1、井然有序
解释:井然,整整齐齐的样子。井然有序,有条理,有次序,整齐不乱。形容做某件事有条理。一般多用于人多的场合。
出处: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以制产、重农、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2、井井有条
解释:井井,形容整齐有条理的样子。形容条理分明,整齐不乱。
出处:荀况《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3、有条不紊
解释:条,条理。紊,乱。 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乱。
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意为像拴在大绳上的网一样有条理而不乱。
4、鱼贯而入
解释: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出处: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5、秩序井然
解释: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有条理的样子。褒义。
示例: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斑羚飞渡》——沈石溪
6、按部就班
解释: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原指写文章按照内容需要来安排章节、选词、定句。后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
出处:晋·陆机《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7、按堵如故
解释: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出处:出 处 《汉书·高帝纪上》:“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吏民皆按堵如故。”颜师古注:“应劭曰:‘按,按次第。堵,墙堵也。’言不迁动也。”
8、案堵如故
解释:案堵:同“安堵”,安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9、拨乱反治
解释: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区区见五代之乱,天下涂炭极矣,常有拨乱反治之志。”
10、匪匪翼翼
解释:匪匪:马行走不停的样子;翼翼:有次序的样子。形容车马行走时阵容整齐、威武。
出处:《诗经·小雅·四牡》:“四牡匪匪。”《诗经·小雅·采芑》:“四骐翼翼。”《礼记·少仪》:“车马之美,匪匪翼翼。”
11、井井有序
解释: 亦作“井井有绪”。有条理,有秩序。
出处: 骆宾基《乡亲——康天刚》:“一切都是井井有序,和往常一样。”
12、有条有理
解释:有条理,有次序,形容层次脉络清楚
出处:《尚书·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孔安国传:“如网在纲,各有条理而不乱也。”
13、鳞次栉比
解释:鳞:鱼鳞。栉(不读jié):梳篦的总称。比:整齐地排列。 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
出处:《诗·周颂·良耜》:“获之挃挃。积之粟粟。其崇如墉,其比如栉,以开百室。”南朝宋·鲍照《咏史》诗:“京城十二衢,飞甍各鳞次。”
形容非常严密整齐的成语
贝联珠贯、工工整整、有条不紊、天衣无缝、井井有条。
一、贝联珠贯
白话释义:形容排列非常整齐。
出处:《华星篇》:贝联珠贯拱北辰。
朝代:宋
作者:司马光
翻译:北极星排列得非常整齐。
二、工工整整
白话释义:细致整齐,非常严密整齐。
出处:《寒夜》二六:“那一迭信笺上全是她的笔迹,字写得相当工整,调子却跟往常不同。”
朝代:近代
作者:巴金
三、有条不紊
白话释义: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非常严密整齐。
出处:《尚书·盘庚上》:“有条而不紊。”
朝代:西汉
作者:学者伏生
翻译:有条理,有次序,一点儿不乱。
四、天衣无缝
白话释义:后喻指事物细致完美,无破绽缺漏可寻,非常严密整齐。
朝代:五代前蜀
作者:牛峤
出处:《灵怪录·郭翰》:“徐视其衣并无缝”
翻译:徐某观察了这件衣服,发现无破绽缺漏可寻。
五、井井有条
白话释义:形容条理分明,丝毫不乱,非常严密整齐。
出处:《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朝代:春秋
作者:荀况
翻译:条理分明,丝毫不乱。
关于遵守纪律的成语
1.一定之规----一定的规律或规则。比喻已打定的主意。
2.二心私学----二心:有异心;私学:私自仿效。对上怀有异心,不遵守法令而徇私。
3.四维不张----四维:旧时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张:展开,推行。四维不能伸张。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
4.五马六猴----形容不守规矩、不受管束的人。
5.匕鬯不惊----匕:古代的一种勺子;鬯:香酒;匕和鬯都是古代宗庙祭祀用物。形容军纪严明,所到之处,百姓安居,宗庙祭祀,照常进行。
6.匕鬯无惊----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7.乡规民约----指由当地村民共同制定并要求共同遵守的规约。
8.上下有节----节:节度。不论职位高低都有法度约束。
9.下陵上替----在下者凌驾于上,在上者废弛无所作为。谓上下失序,纲纪废坠。陵,通“凌”。
10.大吃大喝----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11.方外司马----方外:指世外,超脱了世俗礼教之外;司马:古代官名。虽然当了官,却不拘于礼教法规。
12.风流浪子----风流成性不受习俗惯例和道德规范约束的放荡不羁的人。指不务正业过着放荡生活的人。
13.不轨之徒----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14.王法无情----王法:封建时代称国家法律。国家的法律是不讲情面的。
15.立木南门----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
16.必经之路----经: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17.井然有序----井然:整齐不乱的样子。序:次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18.正身明法----端正自身,严明法纪。
19.目无法纪----不把国家法律放在眼里。形容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20.目无组织----不顾组织纪律的规定。
21.自由散漫----不受限制和约束,不守纪律。
22.乌合之众----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3.乌合之卒----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4.乌合之师----象暂时聚合的一群乌鸦。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军队。
25.乌集之众----犹言乌合之众。比喻临时杂凑的、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
26.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27.弁髦法纪----弁:黑布帽子;髦:儿童眉际的垂发;弁髦:蔑视,抛弃。指蔑视抛弃法令和纪律。
28.严于律己----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29.言出法随----言:这里指法令或命令;法:法律。话一说出口,法律就跟在后面。指法令一经公布就严格执行,如有违犯就依法处理。
30.因私枉法----因:因为;枉:歪曲,破坏。因为私人感情而破坏法律。指因私不能秉公办事。
31.以身试法----身:亲身,亲自;试:尝试。试着亲身去做触犯法律的事。指明知故犯。
32.执法如山----执行法律象山一样不可动摇。
33.执法犯法----指执行法律的人违背法律。
34.坛坛罐罐----坛:一种口小肚子大的陶器;罐:盛东西用的大口陶瓷器皿。形容旧有的条条框框或规矩等。
35.坏法乱纪----破坏法制和纪律。
36.奸回不轨----奸回:邪恶;不轨:不守法规。比喻行为不正,不守法规。
37.纤毫无犯----形容军纪严明,丝毫不加侵犯。
38.纪纲人论----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
39.纲纪废弛----纲:政纲;纪:法纪;废弛:颓废松弛。国家的政纲、法纪、秩序松弛不振。
40.纲常名教----纲常:三纲五常;名教:以正名分为中主心的封建礼教。旧时为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对人们思想行为而设置的一整套规范。
41.纳民轨物----纳:容纳;民:老百姓;轨:法度;物:器物。指将百姓纳入遵守法度、惜用器物的正道。
42.法贵必行----法律贵在切实执行。
43.鸡犬不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44.鸡犬无惊----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同“鸡犬不惊”。
45.陈规陋习----陈旧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或习惯。
46.乱七八糟----形容无秩序,无条理,乱得不成样子。
47.违法乱纪----违犯法令,破坏纲纪。
48.网目不疏----网目:指法网;疏:疏漏。比喻法令法规细致周密。
49.左程右准----程:章程,规程;准:准则,标准。合乎章程准则。比喻所作遵循法度。
50.瓦合之卒----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
51.居官守法----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52.有典有则----典:法则;则:准则。指有法可供依据的准则或法度。
53.身无择行----指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
54.守文持正----守:遵守;文:法度;持正:坚持正道。指遵守法度,坚持正道。
55.条条框框----被视为固定的、不能变通的条例规定。
56.鱼贯而入----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接一个地依次序进入。
57.画一之法----指全体遵行、无一例外的法令政策。
58.国之四维----指治国的纲纪准则。
59.枉法取私----枉:歪曲,违反;法:法律;取:谋取;私:私利。曲解、破坏法律以谋取私利。指官吏违法乱纪,包庇坏人坏事。
60.败法乱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
61.明罚敕法----罚:刑罚;敕:整饬。严明刑罚,整顿法度。
62.祖宗家法----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
63.视为具文----具文:指徒有形式而不起实际作用的一纸空文。形容面对法规法令、文书条款等,仅将其看作一纸空文而全然不加以执行、实施。
64.规绳矩墨----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同“规矩绳墨”。
65.恪守成宪----恪守:谨守。谨守既定的法令,毫不通融。
66.按堵如故----形容秩序良好,百姓和原来一样安居乐业。
67.知法犯法----知道法律,又违反法律。指明知故犯。
68.秋毫不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69.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70.徇私枉法----迁就私情而违反法纪。
71.徒法不行----徒:只。光有好的法令,并不能自行于世。意思是法令必须要有人推行。
72.悖逆不轨----悖逆:违反正道,犯法作乱;不轨:不合法规。指违背正道,不守法规。
73.绝地天通----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
74.金科玉律----科:旧指法律条文;律:规章,法则。原形容法令条文的尽善尽美。现比喻必须遵守、不能变更的信条。
75.官俗国体----官场上的和世俗的规矩和礼节。
76.奉公如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77.威刑不肃----威:权威;刑:刑律;肃:整肃。权威和法纪都不能整肃。
78.威尊命贱----威:威力。法令尊严、生命贱微,指军令如山倒,宁可牺牲生命,不得抗令。
79.通同作弊----作弊:用欺骗的手段做违法乱纪或不合规定的事情。串通一起做坏事。
80.清规戒律----原指佛教徒所遵守的规则和戒条。现比喻束缚人的繁琐不合理的规章制度。
81.凌乱无章----凌:侵犯,引申为交错。形容杂乱而无秩序。
82.顿纲振纪----整顿朝纲,重振法纪。
83.肆行不轨----轨:指行动应遵循的规则。任意横行,不守规则,违法乱纪。
84.短垣自逾----垣:短墙;逾:越过。自己越过短墙。旧比喻亲身违背礼制法度。
85.鼓角相闻----鼓:战鼓;角:号角。战鼓声、号角声不断传出。形容军队驻地警戒,备战不懈,纪律森严。
86.鹓班鹭序----鹓鹭飞行皆有行序。比喻百官朝见时非常有秩序。
87.滥用职权----指过分地或非法地行使自己掌握的权力。
88.越分妄为----越:超越;分:本分;妄:胡乱。超越本分而胡作非为。形容不按一定的职责范围和规定办事。
89.柳营试马----柳营:军营。比喻带兵的将领纪律严明。
90.雷打不动----形容态度坚定,不可动摇。也形容严格遵守规定,决不变更。
91.贪脏枉法----贪污受贿,违犯法纪。
92.雁行有序----雁行:指雁飞时有序的行列,引申为兄弟。指兄长弟幼,年龄有序,如同雁之依行而有次序。
93.毫毛不犯----毫:细毛。一丝一毫也不侵占。形容非常廉洁或守纪律。
94.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95.荡检逾闲----逾、荡:超越;闲、检:指规矩、法度。形容行为放荡,不守礼法。
96.整齐画一----画一:一致。形容有秩序,不凌乱。
97.嚣风遂行----嚣风:喧闹的风气。指不安静,不遵守纪律的风气逐渐兴盛起来。
98.男女授受不亲----授:给予;受:接受;亲:亲自接触。封建礼教规定男女之间不能直接接触、言谈或授受物件,限制男女交往。
99.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令:命名,引申为施教;齐:使整齐。指用政治道义教育部队,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