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勺是什么偏旁
一、勺的偏旁部首是勹,拼音sháo。
二、释义:
1、一种有柄可以舀(yǎo)东西的器具:小~。铁~。
2、市制容量单位。10撮为1勺,10勺为1合(gě)。
三、字源解说:
勺,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长柄盛具的凹口上加一个小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用盛具盛舀食物。有的甲骨文将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一撇。
造字本义:名词,从锅鬲等较大盛器中盛舀食物的长柄巨匙。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匙形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匙形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匙形写成“勹”。
附一 ? 文言版《说文解字》:勺,挹取也。象形,中有实,与包同意。凡勺之属皆从勺。
附二 ? 白话版《说文解字》:勺,用餐具舀食。字形像匙中盛物之形,构字方法与“包”字在“勹”中加“子”相似。所有与勺相关的字,都用“勺”作边旁。
扩展资料:
一、字形演变:
二、相关组词:
1、漏勺[lòu sháo]
炊事用具,有许多小孔的金属勺子,用来捞东西。
2、炒勺[chǎo sháo]
炒菜用的带柄的铁锅,形状像勺子。
3、龙勺[lóng sháo]
古礼器。用以舀酒浆。柄刻龙形,故称。
4、大勺[dà sháo]
烹饪用凹形薄壁锅。
5、勺人[sháo rén]
一个人言行等很不合实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勺
“勺”字加偏旁都能组成什么字,怎么组词?
能组的字为:芍、杓、钓、灼、酌等等。
对应的组词为:芍药、樽杓、钓鱼、灼烧、斟酌等等。
一、芍
1、拼音:sháo
2、释义:〔~药〕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小叶卵形或披针形。夏初开大花,供观赏,根可入药。简称“芍”,如“赤芍”、“白芍”。
3、相关词语:赠芍、芍药、芍陂、赤芍、红芍药、木芍药、采兰赠芍
二、杓
1、拼音:sháo,biāo
2、释义:
[ sháo ] 同“勺”。
[ biāo ] 1.古代指北斗第五、六、七颗星。亦称“斗柄”。 2.拉开。 3.击。
3、出处:
将行于杯杓。——《汉书·息夫躬传》
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宋·欧阳修《卖油翁》
杓,以横木渡于溪涧之上,但使人迹可通也。——韩拙《论人物桥杓四时之景》
三、钓
1、拼音:diào
2、释义:
用饵诱鱼上钩:~鱼。~饵。垂~。~具。
施用手段取得:沽名~誉。
3、出处:
而晋献以璧马钓之。——《淮南子·主术》。注:“取也。”
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汉书·公孙宏传》
隐匿谋诈,所以钓战也。——《银雀山汉墓竹简》
四、灼
1、拼音:zhuó
2、释义:
烧,炙:~热。~伤(烧伤)。焦~。心急如~。
明白透彻:真知~见。 3. 鲜明:~~。~亮。~然。
3、相关组词:焦灼、灼灼、烧灼、灼热、灼痛、灼烁、灼然、灼见、灼烧、炽灼。
五、酌
1、拼音:zhuó
2、释义:
斟酒、饮酒宴会:对~。便~。清~。
考虑,度量:~办。~定。~情。斟~。
3、出处:
引壶觞以自酌。——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因命酌互举。——唐·李朝威《柳毅传》
以我酌油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汤匙的拼音是什么
汤匙的拼音为tāng chí。
指餐具。舀汤的小勺。汤匙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亚洲地区就出现过汤匙。古埃及的墓穴中曾经发现过木、石、象牙、金等材料制成的汤匙。希腊和罗马的贵族则使用铜、银制成的汤匙。
出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早有当差的送上一份汤匙刀叉。”
扩展资料
中国菜的传统餐具为筷子和用来喝汤的汤匙。汤匙平底,深而高帮,柄与匙体合为一体,有时配有“凹”形的小架子用来在桌上暂时架汤匙。因为主要用来喝热汤,为了隔热多为瓷制,少数为金属制作。
正式使用礼仪如下:
不应该和筷子同握。汤匙从远侧向就餐者方向舀汤。碗里的汤很少的时候可以向就餐者方向倾斜以便于舀取。汤太热的时候可以小口吹气加速其冷却。
喝的时候汤匙不进嘴而是倾斜汤匙从边上喝。咂嘴出声音或吹气动静太大被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赴宴的时候,不应提前于主人动筷子或汤匙。茶道中所用的茶匙,是泡完茶后从壶中取出茶叶用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汤匙
勺字的拼音是?
勺sháo
①(名)(~子、~儿)舀东西的用具;略作半球形;有柄:马~|铁~。
②(名)容量单位。十撮等于一勺。十勺等于一合(ɡě)。
满意请采纳,不满意请追问,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