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受命的同义词有哪些(临危受命的近义词)

本文目录一览:

临危受命与临危授命的区别

指代不同、出处不同、语法不同

一、指代不同

1、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2、临危授命: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二、出处不同

1、临危受命: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白话释义: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在兵败的时候接受任务,形势危急之时奉命出使。”

2、临危授命:先秦·孔子《论语·宪问》:“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白话释义:先秦·孔子《论语·宪问》:“遇到危难愿意献出生命,长时间处于困顿之境而不忘平生所立的誓言,也可以称作完人了。”

三、语法不同

1、临危受命:连动式;作谓语、宾语。

2、临危授命:连动式;作谓语。

临危受命同义词

同义词:砥柱中流

临危受命

解释: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例句

1、但临危受命,正气浩然,目击者说他就刑之时,血吼丈余,“冤愤之气,千秋尚凛然矣”。

2、曾强青年突击队临危受命承接了将举办世界伊斯兰教长会议的特莱姆森酒店项目,在600天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创造了奇迹。

3、这位杰出的政治家洞烛幽微,最早察觉希魔的狼子野心,在铁血交飞的岁月,他临危受命,领导英国人民抵抗德军的疯狂侵略。

4、然而,更多的是伴随着阴云笼罩、风暴将至的临危受命.

5、在这紧要关头,小瘪瘪挺身而出,临危受命,勇挑重担。

扩展资料:

砥柱中流

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例句

1、就忍痛割爱,把他作为砥柱中流之材推荐给朝廷,官至礼部侍郎。

2、这两个字却如砥柱中流,坚如磐石,得叫到死的那一天。

3、这是什么东西,三星观号称大卫国的砥柱中流,为何会有这等妖物?

4、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芬。

5、他是教育界的砥柱中流。

“临危受命”的近义词是什么?

临危受命: lín wēi shòu mìng

【解释】: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举例造句】: 临危受命于先,哪儿能临阵脱逃于后? ★夏衍《心防》第三幕

【近义词】: 独撑危局、临危不惧

与临危受命相近的词语

临危受命——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近义词:

砥柱中流——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同“中流砥柱”。

独撑危局——面对危难的处境独力撑持。

一力担当——尽全力承担责任。

一柱擎天——比喻人能担当天下重任。

临危受命和挺身而出的区别?

临危受命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lín wēi shòu mìng,意思是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出处:出自《论语》:“临危受命,力挽狂澜于既倒。”

挺身而出(tǐng shēn ér chū)是一个中国汉语词语,意思是挺直身体站出来的意思。

最大区别是,一个是受人任命,一个是自告奋勇。

与“临危受命”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哪些?

砥柱中流、独撑危局、一力担当、一柱擎天等。

一、临危受命:[ lín wēi shòu mìng ]

释义: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理朝政。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出征前夕给阿斗写《前出师表》说自己临危受命(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为了匡复汉室大业,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二、一力担当 : [yī lì dān dāng]

释义:一力:尽全力。尽全力承担责任。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四十:“到了北京,冯主事先去拜了通政司邹参议,将沈炼父子冤情说了,然后将沈襄讼冤本稿送与他看。邹应龙一力担当。”

三、一柱擎天:[yī zhù qíng tiān]

释义:意思是一根柱托住天。

出处:唐·张固《独秀山》诗:“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唐·大诏令集·赐陈敬瑄铁券文》:“卿五山镇地,一柱擎天;气压乾坤,量含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