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是什么意思
意思:学识渊博、纯正。
拼音:bóyǎ
出处:《朝花夕拾·后记》:“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如何?”
朝代:近代
作者:鲁迅
扩展资料:
博雅的近义词:博学
博雅的反义词:笨拙、愚笨、蒙昧
学问广博精深:博学多才。
引证解释:鲁迅《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笨;不聪明;不灵巧:动作笨拙。笔法笨拙。
引证解释:巴金《寒夜》五:“他的笨拙的口舌能够表达他的感情么?”
头脑迟钝,不灵活。
引证解释:洪深《劫后桃花》二六:“我也不见得真是怎么样的愚笨呆蠢,人家对我的好意,我会全不明白。我也是一个有感情的人!”
不懂事理;愚昧:蒙昧无知。
引证解释:孙中山《兴中会宣言》:“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
博雅的同类词
博雅 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
博雅的意思是广博风雅。
“博雅”的来历,可能取自于《诗经》中的字句。现在通常解作为学问渊博、品行端正。可能许多人觉得这个词比较别致有意韵,所以逐渐流传开来。
此外“博雅”还是一本古代的百科词典书名,他的前身是《广雅》。
《广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百科词典,《广雅》是仿照《尔雅》体裁编纂的一部训诂学(“训诂”就是解释、注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汇编,相当于《尔雅》的续篇,篇目也分为19类,各篇的名称、顺序,说解的方式,以致全书的体例,都和《尔雅》相同,甚至有些条目的顺序也与《尔雅》相同。例如:“释诂”的前6条是“始也”、“君也”、“大也”、“有也”、“至也”、“往也”,与《尔雅》完全相同。所不同的是,《广雅》取材的范围要比《尔雅》广泛。书取名为《广雅》,就是增广《尔雅》的意思。
《广雅》的作者是三国时魏人张揖。张揖,字稚让,清河(今河北临清县)人,在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2年)任博士。他是一个博学多闻,精通文字训诂的学者。因为《尔雅》以解释五经的训诂名物为主,所收集的训诂还不够完备,而由西汉初到三国,已经400多年,由于主产和文化的进步,语言和文字都有了新的发展,不见于《尔雅》的新词、新义、新字日益增多,所以社会需要新的语言文字著作。张揖编著《广雅》正适应了社会的这种需要。此外他还著有《埤仓》和《古今字诂》等书,但是都未能流传至今。《广雅》在隋代避隋炀帝杨广讳,改称《博雅》。
关于"博雅"二字的延伸含义
精深而广博,典雅而方正。博雅含义:
——“博雅”的拉丁文原意是“适合自由人”,在古希腊所谓的自由人指的是社会及政治上的精英。古希腊倡导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其所成就的,不是没有灵魂的专门家,而是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对博雅教育的总结最为精辟:“每件事都知道一点,有一件事知道的多一些。通今博古
崇雅黜浮广博雅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