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拾级而上是用来形容什么的?拾级而上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成语拾级而上的意思是什么 拾级而上的释义

1、拾级而上,汉语成语,拼音是shè jí ér shàng,意思是顺着阶梯一步一步的往上走。

2、成语出处

“拾级聚足,连步以上”——《礼记·曲礼上》

3、示例

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写的是贵州山区生活。第三章写到书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别人到 望哨棚,必经一条山道;关于这条山道,作者是这样写的:“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拾级而上是什么意思

拾级而上的意思是指踏着台阶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走上去。

解释:

其中“拾级”为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拾级”意为“逐级登阶” 。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

出处:《礼记》。

成语用法

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写的是贵州山区生活。第三章写到书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别人到望哨棚,必经一条山道;关于这条山道,作者是这样写的:“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因此它的使用场合就非常的狭窄。并不是所有的山都有阶梯或台阶构成的道路,那么就不能使用这个成语来表示向上爬山。虽说上楼不坐电梯是要走楼梯的,似乎也很少有人会用拾级而上这样的成语来形容。所以这个词可以用的地方实在不多。有人仿这个词造出”拾级而下“这样的词,绝对是错误的。

近义词:迎难而上、步步登高、蜂拥而上、一拥而上。

“拾级而上”的意思

表示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拾级而上

开放分类: 成语、短语

拾级=shè

汉语中有一个词儿:“拾级”。“拾”读shè,按《辞源》的解释,“拾级”是“逐级登阶”的意思,并引用礼记的话:“拾级聚足,速步以上”;《现代汉语词典》对“拾级”的解释是:逐步登阶。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可是,一家很有影响的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有这样的描写:“他和她玩兴正浓,看到山下的景致别有一番情趣,就携手沿着下山路拾级而下……”显然,作者和编者都没注意这个问题,造成用词不当的现象。(肖章 《中国中学生报》第1061期)

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写的是贵州山区生活。第三章写到书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别人到 望哨棚,必经一条山道;关于这条山道,作者是这样写的:“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这里,一连用了三个定语:两人宽、拾级而上、青岗石。第一个是说明山道的宽窄,第二个想来是形容地势的高低,第三个则是交代山道构成的材料,再加上后面的“忽陡忽缓,忽弯忽拐”,这条山道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清晰的。遗憾的是,“拾级而上”用得不妥。

作者这里写的是“道”,而“拾级而上”只能用于人,是对于人在山道上逐级攀登的一种动态描写。关于“拾级”,历代学者的说法并不一致。东汉的郑玄读拾为涉,“拾级”即涉历梯级。唐代的颜师古则认为此说“近乎穿凿”,“拾者犹如一一拾取”。涉历也好,拾取也罢,学界尽可继续探讨;“拾级”不能用来形容山道自身,则是显而易见的。

请问:拾级而上是什么意思?

拾级而上

拾级=shè

汉语中有一个词儿:“拾级”。“拾”读shè,按《辞源》的解释,“拾级”是“逐级登阶”的意思,并引用礼记的话:“拾级聚足,速步以上”;《现代汉语词典》对“拾级”的解释是:逐步登阶。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表达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登。

“拾级而上”是什么意思?

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向上攀登。

拼音:shè jí ér shàng“拾级而上”。

拾:读作shè,其中“拾级”为汉语中的一个词语。“拾级”意为“逐级登阶” 。

因此,“拾级”只能与“而上”组成短语。

扩展资料

“拾级”语出《礼记·曲礼上》:“主人与客让登,主人先登,客从之,拾级聚足,连步以上。”这段话说的是古人待客上台阶的礼节。

由于“拾级”是“登上台阶”,所以后来组成“拾级而上”这一成语,用来表示“登上一个台阶再登上一个台阶地往上升”中山陵的台阶很高级很多用“拾级而上”表述登这样高的台阶很合适。

例句:

1,循声望去,山道盘折迂迭,有野树蓬蒿相遮,愈拾级而上,更是云蔽雾锁,竟是一眼探不清这苍茫昆仑山的尽头在哪里。

2,拾级而上,但见小路曲折,巨石纵横,花木扶疏,景色清幽,真是怡人怡神之地。

3,当天上午,来自台湾的各进香团队,恭奉着本宫妈祖,拾级而上,至湄洲天后宫妈祖金身驾前,虔诚进香。

4,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秋日里五彩斑斓的大自然景观,红色的枫叶、绿色的松柏、黄色的银杏,还有散点在林间的一株株独特的野兰花。

5,寺中以自然形成的山石凿修磴道,拾级而上是山门前殿,殿额高悬“白云寺”。

拾级而上的意思是什么 拾级而上解释

1、拾级而上,汉语成语,意思是顺着阶梯一步一步的往上走。出自《礼记》。

2、“拾级聚足,连步以上”——《礼记·曲礼上》。

3、示例: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写的是贵州山区生活。第三章写到书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别人到 望哨棚,必经一条山道;关于这条山道,作者是这样写的:“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