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客择人成语的来历(招客择人是成语吗)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交友的成语典故
1、知音之交
知音也成为知己是指非常了解、能赏识自己的知心朋友。最初知音之交形容历史上的俞伯牙和钟子期。相传俞伯牙是著名的音乐家,而钟子期只是一介樵夫。
有天,俞伯牙在一个山下,突然琴兴大发。专心致志的弹起琴来,一首又一首,突然他发现有个人一直在停着关注他,俞伯牙心想,一介樵夫,能听懂吗?那个人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先生志在高山啊。”
俞伯牙非常惊讶,认为唯一能听懂的就是钟子期了。后来就和钟子期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非常伤心的摔坏了琴,说“子期一死,我弹琴给何人听”后来,就用知音之交形容俞伯牙和钟子期的关系。
2、刎颈之交
重蔺相如完璧归赵后,赵王任命蔺相如为上相,位在大将军廉颇之上。廉颇将军知道后很不开心,认为一介文官竟然在他之上非常不可思议。发誓以后见到蔺相如一定要杀死他,蔺相如知道后,每次躲避着廉颇,以免和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人见蔺相如如此非常失望。
认为蔺相如无力相托而准备弃相府而去。蔺相如知情后向门人解释:“诸位以为廉将军与秦王谁更可怕?”门人异口同声地说:“应该怕的是秦王?”蔺相如接着说:“秦王我都不怕,难道怕廉颇吗?
我这么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你们想,秦国为什么不敢围攻我们国家,是因为我们国家武有廉颇将军,文有我,一文一武,秦王不敢轻举妄动,如果我跟廉颇将军出现矛盾,岂不是最后是我们国家受到损失,我受一点委屈没有关系,都是为了国家大计。
廉颇知道了蔺相如的真心后非常惭愧,连夜肉袒负荆至相府请罪。将相二人相拥而泣。许久,廉颇提议:“如果相国不弃,我愿与相国结为生死之交,虽刎颈不变!”言罢廉颇率先下拜,蔺相如亦答拜,于是摆下酒筵,二人尽欢而散。后世称此将、相之交为刎颈之交。
3、胶漆之交
东汉时代的读书人陈重、雷义,两人志趣相投,彼此相交,情如兄弟。后来相约结伴进京赶考,结果陈重名落孙山,只有雷义考上了。但是,他觉得陈重的学问比自己好,因此就去见主考官,希望把自己的功名让给陈重。主考官当然没有答应,雷义也毅然放弃机会,不肯独自做官。
几年后,雷义和陈重相约一同参加考试,结果两人同时被录取,而且巧合的是两个人安排到一起当官,从此友谊更为密切,因此时人就流传著一句话: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后来的人也以胶漆相投,形容朋友之间深厚不移的友情。
4、舍命之交
春秋时有左伯桃与羊角哀两人相识,结伴去楚国求见楚庄王,途中遇到了大雪天气,而当时他们穿的衣服都很单薄,带的粮食也不够吃。左伯桃为了成全朋友,把衣服和粮食全部交给了羊角哀,自己则躲进枯树中自杀。后世于是将友谊深厚的知心朋友叫做“羊左”。
5、八拜之交
文彦博听说李稷待人傲慢,心中非常不快。他说:李稷的父亲曾是我的门人,按辈分他应该是我的晚辈,他如此傲慢,我得教训他。文彦博任北京守备,李稷拜谒。
文彦博故意让李稷久等才出来见他,文彦博说:“你的父亲是我的朋友,你就对我拜八拜吧。” 李稷辈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彦博拜了八拜。文彦博以长辈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气。
不速之客成语故事
【成语】:不速之客
【拼音】:bù sù zhī kè
【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出处】:《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示例】:这样出乎意外的~,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 ★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
【近义词】:不招自来
【反义词】:特约嘉宾
【歇后语】:蜗牛赴宴;乘车来的人
【语法】: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
【英文】:a gate-crasher
【日文】:招(まぬ)かれざる客(きゃく),おしかけて来(く)る客
【法文】:venant,visiteur imprévu (sans invitation)
【俄文】:незвáный гость
成语小秀才为什么要逐客?
逐客令是一个玩家们可以驱逐门客的道具,有了逐客令玩家们对于不想要的门客就可以进行驱逐了
杜肃的招客择人
五月初一,国家下令禁止天下宰杀牲畜和捕捉鱼虾。江淮地区天旱,粮食不收,人民又不能捕鱼捉虾,饿死人很多。
右拾遗张德,家里生个男孩儿,办喜事,私下宰了只羊请同事,补阙杜肃藏起个肉饼,事后上书告发。第二天,太后在朝堂上跟张德说:“听说你生个男孩儿,挺高兴。”张德跪拜致谢。太后说:“你从哪儿弄来的肉?”张德实说了,叩头服罪。太后说:“我禁止屠宰,而喜事丧事不受干预。不过你以后召请客人,也应该有所选择。”拿出杜肃的奏表让他看。弄得杜肃无地自容,整个朝廷的官员们都要啐他的脸。 《招客择人》从网络上未能找到作者。而原文内容亦出现在《资治通鉴》第二百零五卷长寿元年(壬辰,公元六九二年)的正文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