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于律己成语的来历(严以律己的词语)
本文目录一览:
严以律己是什么意思
严以律己意思是指对自我进行严格的要求。语出陈亮《谢曾察院启》:“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严:严格。律:约束。
成语出处:
1、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2、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3、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唐·韩愈
成语用法:
1、“‘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当然这个宽不是没有原则的。”——《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前进》
2、我们要有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思想。
分析:严格要求自己,不搞特殊化,不以自己的某种身份而放松要求,这是一个人能不断进取的先决条件。加强修养,严以律己,这是我们青少年朋友应特别注意的。
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还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yán yǐ lǜ jǐ,kuān yǐ dài rén,意思是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很宽厚。
这句话是古人的一种思想和主张,是新中国缔造者毛泽东主席生前很喜欢的论调,人民广而传之,视为金玉良言,并借以进言他人,抑或自警。
扩展资料:
相关典故:
春秋时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齐国正卿自幼与公子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人去莒国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
双方相遇,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为了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夜兼程向齐都驶去。
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这时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今山引缶淄西),大败鲁军。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仲不可!”
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以重任。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意思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的意思是: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严格地约束自己。
以身作则(拼音:yǐshēnzuòzé)是一则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以身作则”。
用法:“以身作则”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以自身的实际行动给人做出榜样,含褒义。
成语故事:
鲁国的治安很不好,盗贼越来越多,闹得挺凶。这时的执政大夫是季平子的孙子季康子,他忧心忡忡地找到孔子,请教对付盗贼的办法。
孔子说:“如果您自己不贪求钱财,就是奖赏盗窃行为,也没人去当盗贼。”
季康子敛财是出了名的,他曾为田亩收税办法派冉求向孔子咨询,遭到拒绝,而且还带累了冉求,害得孔子与这个弟子划清界限。
不久,季康子又找到孔子讨论为政问题。他问:“假如我通过杀掉那些不讲道义的家伙来端正社会风气,您认为如何?”
孔子摇摇头,说:“您治理国家,为什么一定非用杀人的办法呢?您有心为善,百姓就会跟着做好事。执政者的言行举止就像是风,老百姓的表现就像是草,风吹过来,草一定顺着倒下去。”
季康子望着孔子不说话。孔子解释道:“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道,谁还敢不走正道呢?”
严于律己出自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夫治道。”
用法: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指严格地约束自己。
严于律己成语的出处来源是那里?
是的,是反映优秀品质的成语。
解释:严:严格。律:约束。己:自己。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严于律己,成语解释
严于律己
拼音:yán
yú
lǜ
jǐ
释义: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近义词:严以律己
反义词:
宽以待人
用法:
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含褒义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典故
关于【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的哲理故事
春秋时齐国丧君,大臣们紧张地开始策划拥立新君。齐国正卿自幼与公子小白非常要好,便暗中派人去莒国召小白回国即位。同时,也有人要接年长一些的公子纠回国为君,而鲁国也正准备护送公子纠回齐,并派管仲带兵在途中拦截回国的小白。双方相遇,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身上铜制的衣带钩,险些丧命。为了迷惑对方,小白佯装中箭而死,乘一辆轻便小车,昼夜兼程向齐都驶去。公子纠及鲁军以为小白已死,稳操胜券,便放慢了回齐的速度,六天后才赶到。这时小白早已被拥立为齐君,并发兵乾时(今山引缶淄西),大败鲁军。小白登上了齐国国君的宝座,他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齐桓公做了国君,心记一箭之仇,常想杀死管仲。当发兵攻鲁之时,鲍叔牙对桓公说:“您要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候和我就够了;您如想称霸,则非有管仲不可!”桓公胸怀大度,放弃前嫌,当即接受了鲍叔牙的意见,并派他亲自前往迎接管仲,厚礼相待,委以重任。得到管仲之后,桓公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找到了帮他振兴齐国的人。管仲在桓公的大力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了改革。
在政治方面,实行了“参其国而伍其鄙”的制度。使人民各安其居,各守其业,不任意迁徙流亡,以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在军事方面,推行了“作内政而寄军令”的措施。扩大了兵源,提高了战斗力。
在经济方面,实行了增加国家赋税收入的措施。为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物质基础。
齐国很快国富兵强, 实力雄厚,在诸侯林立的春秋福年的政治舞台上担任 了主要角色。
三国时刘巴可以说是一贯反对刘备的人。曹操带兵攻打刘备,别人都跟随刘备南下,唯独刘巴却向北投降了曹操。赤壁之战后,刘巴被困在荆州,诸葛亮写信劝他归顺刘备,刘巴依然不肯,又投降了刘璋。刘备和他的将领都非常痛恨刘巴。但在攻打刘璋即将破城时,刘备却下了一道命令:“谁要杀了刘巴,我就诛他九族。”因为刘备知道刘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后来刘巴果然做了刘备的尚书令。
唐代魏征为太子李建成的属官时,曾多次劝李建成杀掉李世民,但当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不但没有杀他,还给了魏征很高的官做,而且非常倚重魏征。最终实现了唐初的繁荣发展,出现了贞观盛世。
晋文公重耳在逃亡时曾被手下头须偷走了财物,登上王位后以前没有随他逃亡的大臣很担心受处罚,随时可能作乱,这时重耳就赦免了头须的罪责,还封他当了官,终于稳定了当时的局面。
其他还有齐国孟尝君受难时,众门客纷纷离去,孟尝君当时记仇记下了这些人的名单,后来孟尝君又回到齐国,众门客又都回来,孟尝君接受了手下的建议,毁掉了名单,并没有对门客进行丝毫报复。
楚庄王的绝缨大会,打胜仗后楚庄与众将饮酒庆祝,并命自己的爱妾给众将斟酒,突然蜡烛被风吹灭,黑暗中一片混乱,有人趁机拉了楚王爱妾的手,但是自己头盔上的羽缨却被楚王爱妾抓了下来。楚庄王得知了此事迅速命令先不要掌灯,众将全部绝缨痛饮。后来那个被楚庄王宽容的将军在关键时刻为楚庄冲锋陷阵报效了楚庄王的宽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