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死而后已是什么意思
【成语】:死而后已
【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示例】: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近义词】:鞠躬尽瘁、摩顶放踵
【反义词】:虚度年华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死而后已的意思是什么
【成语汉字】死而后已
【成语注音】sǐ ér hòu yǐ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语出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论语·泰伯》
【成语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生。意为不辞辛苦地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到死为止。
死而后已是什么意思?
死而后已的意思是:死了以后才罢手。形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
《论语·容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白话文:“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成语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
扩展资料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描述的是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故事如下:
为了统一中原,诸葛亮曾经多次兵出祁山,前几次出兵,都是因为粮食不继而退兵,第五次他接受了以往教训,非常重视粮食供应。他设计了一种叫做木牛(改进的独轮车)的运输工具,用它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囤积备用。
公元234年,诸葛亮用木牛流马运粮,做好充分准备后,约孙权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两面夹击魏国。他率领10万大军出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构筑营垒,准备长期作战:分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一起耕种,以为久计。司马懿率领魏军也渡过渭水,筑起营垒准备和蜀军长期对峙。魏明帝命令司马懿只许坚守,不准出战。
与此同时,孙权应约派出三路大军进攻魏国,配合蜀国的行动。魏明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大败吴军。诸葛亮只好孤军作战。蜀军很想跟魏军速战速决,但司马懿固守营垒,坚守不出,决心要打持久战。双方相持了一百多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