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指什么意思

中国古代先民极其重视春,秋两季的祭祀,由此“春秋”衍生出更多的语言含义,常常用来表示:年。一年,四季,四时,光阴,年龄等。

1.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诗·鲁颂·閟宫》

歌词: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少年壮志不言愁》演唱:刘欢

2.岁月,人生。

作家三盅说:清茶一盅品甘苦,浊酒一盅话悲喜,薄粥一盅写春秋。

3.年龄。

尊公,方今春秋几何?

4.中国时代名,即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中国各诸侯国争霸的时代)。

5.《春秋》,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1] 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基本上是东周的前半期。

春秋鼎盛的近义词是什么

【解释】: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

【出自】:汉·贾谊《新书·宗首》:“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德泽有加焉。”

【示例】:及入宫庭,见王~,妾非敢怨王,但自叹生不及时耳!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

【近义词】:年富力强、年轻力壮

【反义词】:奄奄一息、风中残烛、日落西山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比喻正当壮年年富力强。多指年轻有力,精力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