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成语“功亏一篑”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是如何运用的?

“功亏一篑”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甚至在生活中也经常用到过它,但其实很少有人仔细去了解过这个成语的含义以及背后的典故。“功亏一篑”原意是指在堆建土山的过程就差最后一筐泥土没有成功,表达的是惋惜懊悔之情。而它的故事最早可以追溯至周朝,那时天下初定,列国来朝,武王志得意满。西方旅国进贡几条藏獒,他非常喜欢,大臣中召公生怕天子有沉湎享乐玩物尚志的迹象,于是上书劝诫,这里也就有了“功亏一篑”的故事。

所以这个词往往代表长者对待后辈所说的劝导之言,但随着时代变迁它所运用的语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我们听到功亏一篑,往往是某人在感概自己的失败,更多是自嘲惋惜之意,比以前少了规劝的味道。当然在词典中它也存在很多同义词,比如功败垂成,前功尽弃等等。中文语境里这几个词都属于比较书画化的用法,一般生活中大家说话可能都不会如此严肃死板,当然如果遇到这种差一点成功的情况大家会说“可惜”。

“可惜”与“功亏一篑”表达着同样的含义和心情,但是用语更加通俗易懂,就连目不识丁的人都能理解。所以它也就不断挤占对方在日常交流中的使用频率,当然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它只会变得越来越口语化和直白化。当然成语作为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它是中国人宝贵的精神遗产,自然不会被抛弃。只是在现在这个阶段,它们慢慢蜷缩进了文学殿堂里,比如语文教材,汉语词典,以及各种小说作品等等。

回想起来,现在你听到“功亏一篑”这个词最多地方肯定是一些古装电视剧,或者新闻报道。自己生活中再也不习惯开口用这些词,这或许已经成为一种悲哀,但是只要你有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即便只是一个简单的成语,它对个人意识形态都能造成不小的影响。

成语“功亏一篑”形容做事不能善始善终,其中“篑”是指什么?

盛土的筐。

“功亏一篑”,意思是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出自《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篑”,盛土的筐。

与功败垂成和前功尽弃是一个意思,主要是说所谓成功的道路,一定要贵在坚持,不管做什么事情一旦开始,就要坚持到最后,一旦半途而废的话那就会功亏一篑。

成语运用示例

海瑞《海瑞集》:“功亏一篑,坐失事机,陛下将奚取哉。”

姚雪垠《李自成》:“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 ”

天津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蒋子龙《弧光》:“你平时做人的那种自信、那种勇气、那种毅力都跑到哪儿去了?你难道想功亏一衡,抱恨终身吗?”

成语“功亏一篑”形容做事不能善始善终,其中“篑”指什么?

功亏一篑是一个成语,本义指筑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未能成功,后来用来比喻做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未能完成。所以篑指的是土筐。

这则成语最早是召公劝说周武王时说的。周武王在灭商后,采取了一系列安抚的措施,一时间名声显赫,四方都前来进贡,又一次周武王收到了几只獒犬,非常高兴,而此时的召公却倍感不安,他怕武王因此玩物丧志,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劝说他。

文章里说,越是圣明的君主,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就越是谨慎,周朝的强大引来了附近的小国把本国的过东西送过来,但作为天子应该把这些贡品分给手下的诸侯王,他希望君王能够坚持修德慎行,不要被这些珍奇的东西迷惑了双眼。作为君王,只要有一个细微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失败,就像有人用土来堆积一组高山,辛辛苦苦堆了很久,眼看只差一筐土了,却因为一点小事而功亏一篑,实在太可惜了。周武王从此专心朝政,周朝的国力日渐强盛。

身在其中的人在做事时,其实并不知道离成功到底是不是只差那一筐土,也许还差很多,但不管差多少,也是坚持努力才会获知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身在其中而不自知,更需要他人来监督和鞭策,站在他人的视角上更容易看清楚事情发展的阶段,和对未来的一些判断。

功亏一篑重在指代努力只差那么一点点,整个积累过程很重要,但是最后的细节也很重要,不能努力了很久最后就因为差这一筐土而失败,做大事更要看全局 。在海瑞的《海瑞集》、姚雪垠的《李自成》? 都有用到这个成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功亏一篑是什么意思?

意思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

读音:gōng kuī yī kuì。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

出处:先秦诸子《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译文:要建造九仞高的山,如果最后一筐土石不倒在山顶上,那么山的高度就不会达到九仞,就会造山失败。

示例:这个实验进入最后阶段更得小心,任何疏忽,都可能落得功亏一篑。

扩展资料

近义词

1、功败垂成

读音:gōng bài chuí chéng

释义:意思是指事情接近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表示惋惜。

出自:《三国志·杨阜传》:“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阜以死守之。”

译文:放弃成功,陷于不义的名声,愿以死守城。

示例:他苦心经营了多年的重大科研项目'新一号'无法进行,功败垂成。

2、前功尽弃

拼音:qián gōng jìn qì

释义:指以前的功劳努力全部丢失白费。

用法:在句子中,可用作主语、谓语、宾语

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周本纪》之“今又将兵出塞,过两周,倍韩,攻梁,一举不得,前功尽弃。”

译文:现在又率兵出塞,经过两周,背着韩国,进攻梁国,一次不能攻下,以前的功劳努力全部丢失白费。

成语"功亏一篑"是什么意思?

功亏一篑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ōng kuī yī kuì,意思是功:所做的事情; 亏:欠缺;篑:盛土的筐子。堆九仞高的山,只缺一筐土而不能完成。比喻做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却没能完成,结果枉费工夫。

成语典故:《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论语·子罕》: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金庸《天龙八部》第三十一回:一人道:"老兄聪明得紧,对本派的奇功倒也知之甚深。不过这马屁、法螺、厚颜三门神功,那也是很难修习的。寻常人于世俗之见沾染甚深,总觉得有些事是好的,有些事是坏的。只要心中存了这种无聊的善恶之念、是非之分,要修习厚颜功便是事倍功半,往往在要紧关头,功亏一篑。"

近义:功败垂成、枉费工夫、毁于一旦?、付之东流、付诸东流、枉然。

反义:善始善终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指功败垂成。

造句:我们做事一定要善始善终,否则终会功亏一篑。

辨析:功亏一篑,功败垂成,都含有"以前的努力全白费,最后未完成"的意思。区别在于:功亏一篑含有"失败的原因在于只差最后一点努力"的意思;功败垂成本身没有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