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欲擒故纵是什么意思?
欲擒故纵,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qín gù zòng,意思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亦是三十六计之一。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近义词】:欲取故予
【反义词】: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扩展资料
反义词:放虎归山
放虎归山,汉语成语,拼音是fàng hǔ guī shān,意思是指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坏人放回老巢,留下祸根。
出处:明·朱有炖《义勇辞金》楔子:倘若一朝走了,便如放虎归山!
【近义词】:养虎为患
【反义词】: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欲擒故纵是什么意思??
欲擒故纵意思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欲擒故纵,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qín gù zòng,意思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亦是三十六计之一。按照《易经·需》卦的原理,待敌人心理上完全失败而信服我,就能赢得光明的战争结局。
典故:
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扰,后方难以安定。
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仓。
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
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第七次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誓不再反。
欲擒故纵的意思是什么?
欲擒故纵的意思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亦是三十六计之一。
成语故事: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的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拼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蜀汉建立之后,定下北伐大计。
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今金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欲擒故纵是什么意思
【解释】:擒:捉;纵:放。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
欲擒故纵的近义词:诱敌深入?[ yòu dí shēn rù ]
【解释】:把敌人引进来,使它处于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出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如果说诱敌深入在以前是有用的,那末在堡垒主义的第五次‘围剿’是无用的。对付第五次‘围剿’,只能用分兵抵御和短促突击的方法。”
扩展资料
欲擒故纵的反义词:
一、打草惊蛇 [ dǎ cǎo jīng shé ]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二、养虎遗患?[ yǎng hǔ yí huàn ]
【解释】:遗:留下;患:祸患。留着老虎不除掉,就会成为后患。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留下后患。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二章:他非常恨陕西地方文武大员的糊涂无用,竟敢长期不明“贼情”,养虎遗患。
“欲擒故纵”是什么意思啊?
欲擒故纵的意思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
【例子】:公安局这次释放了一名盗匪,只不过是采用欲擒故纵的手法,以便把他们一网打尽。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诱敌深入、欲取故予、欲擒先纵
【反义词】打草惊蛇、养虎遗患、放虎归山、养虎为患
扩展资料
1、欲擒故纵的近义词
诱敌深入
【解释】:把敌人引进来,使它处于孤立而又不易逃跑的不利地位。
【出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三节:“如果说诱敌深入在以前是有用的,那末在堡垒主义的第五次‘围剿’是无用的。对付第五次‘围剿’,只能用分兵抵御和短促突击的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补语;用于军事方面
2、欲擒故纵的反义词
打草惊蛇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自】: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回:“ 老武 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