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不耻下问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吗?
本文目录一览:
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不耻下问,汉语成语,读音为bù chǐ xià wèn,意思是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及自己的人请教。出自《论语·公冶长》。
成语故事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
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扩展资料:
词语辨析
【近义词语】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敏而好学、虚怀若谷、移樽就教。
【反义词语】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师心自用、自以为是、目空 。
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晋·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不耻下问的典故
成语“不耻下问”的典故: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
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扩展资料:
成语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2]??/晋·皇甫谧《高士传·挚恂》:“既通古今而性复温敏,不耻下问,故学者宗之。”
寓意:
成语“不耻下问”就是从孔子的这句话来的。现代我们用来形容一个人谦虚、好学,真诚地向别人提问请教。
参考资料:不耻下问-百度百科
“不耻下问”的意思是什么?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
释义: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近义词:
不愧下学?虚怀若谷?移樽就教?不媿下学
造句:
在学习当中,遇到问题要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是一种传统美德,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因为他不耻下问,所以他能把各种事情都处理得很好。
要有求知的渴望,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精神。
三人行,必有我师,只要肯放下架子,不耻下问,你就可以学到许多新的知识。
当干部的要不耻下问,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你寻找它。在学习上应当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有问题要不耻下问;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