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断袖之癖的来历(除了断袖之癖还有什么类似的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断袖之癖 这个成语出自来自哪里?

《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在古代封建社会,哪些是有关于“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的由来?

1、龙阳之好的由来:魏王与龙阳君为同性恋者,同床共枕,甚为宠爱。一日,魏王与龙阳君同船钓鱼,龙阳君钓得十几条鱼,竟然哭了起来,魏王惊讶的问其缘故,龙阳君谓初钓得一鱼非常高兴,后钓得越来越大,便将小鱼丢弃。

由此思己,四海之内,美人颇多,害怕魏王宠爱其他的美人,必将抛弃自己,所以流泪。魏王为了不让龙阳君伤心忧虑,下令举国禁论美人,违禁者满门抄斩,以表其爱龙阳君。

2、断袖之癖的由来:

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

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扩展资料:

古代著名的断袖之臂

1、汉文帝与邓通

邓通出身低微,成为文帝幸臣后常为帝吮痈。文帝赐给他蜀地严道铜山,可以自铸铜钱,遂富无比。但是文帝死后,即位的景帝立刻就将他贬黜,最终“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大富极贫的邓通的经历很能体现出人生无常的含义。

2、汉成帝与张放

这两人虽为君臣却又像是兄弟。张放“与上卧起,宠爱殊绝”。经常陪从成帝微服出游,斗鸡走马长安市,风流浪迹五陵中。但后来在太后和朝臣的压力下,成帝不得不将张放外遣出都,不久复又征入。又受压力,只好再遣。屡征屡遣,直到成帝崩逝,张放则思慕哭泣而死。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龙阳之好

百度百科-断袖之癖

在古代,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在现代的成语之中,有非常非常多的成语都来自古代,因为这些成语的由来大部分都是来自古代的某个故事之中,由智者总结出来的结果。而接下来我就为大家讲解一下,龙阳之好和断袖之癖这两个成语的故事由来。

龙阳之好

龙阳之好是以前古代之中魏王和龙阳君的故事。在以前他们两个在世人看来都非常非常奇怪,毕竟两个人不但同床共枕,而且双方都非常宠爱。特别魏王对龙阳君更加宠爱,在其中有一日他与龙阳君钓鱼的时候,龙阳君钓得了鱼之后哭起来,然后又在龙阳君的委婉告诉魏王,这就让为王顿时醒悟过来。然后就把自己身旁的美人全部都抛弃了,这样来表示自己对龙阳君的宠爱,之后龙阳君就非常的高兴。便和魏王天天同床共枕。

毕竟龙阳君之前暗示他怕他喜欢美人,然后将他抛弃,便非常非常伤心的大哭了一场。之后为王甚至颁下禁令,那违禁的人满门抄斩。

2.断袖之癖

断袖之癖也是从古代之间才流传开来的一个故事。在西汉的一天因为地皇回宫的时候,看到有一个人在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干什么。身旁的一个人便告诉地下那个人是董贤。然后当董贤看到陛下的时候,就立马跪下告诉陛下正视自己。

而当时当陛下看到董贤的样子,陛下就发现董贤,自己几年没有看见董贤,但觉得他长得非常非常好看,就比自己的后宫里面的妃子都好看许多倍,别让他做自己侍卫,甚至让他一起睡觉,一起吃饭,还对他日益宠爱,比自己的妃子都宠爱非常多倍。

断袖之癖、龙阳之好、南风之症各是什么意思?与其同类的词语还有哪些?

没有南风之症这个词组,有南风这个词,形容男色。

1、断袖之癖,汉语成语,原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现男女不限。出自《汉书·董贤传》。

2、龙阳之好的典故出自《战国策·魏策》中魏王与龙阳君的一段记载。后来被广泛衍用于指代男子间的同性恋,亦作“龙阳之兴”,和“断袖”或断袖之癖,“龙阳”,“分桃”等均指代男子对同性的爱好,后期因李安导演的《断背山》也被称为断背。

相同的词有:断背

2007年8月由教育部公布的171新词之一,出自李安的同性爱题材电影《断背山》。电影《断背山》讲的是两个小伙子之间一段长达20年的感情纠葛。断背隐喻同性恋,现在网上很流行用“断背”来代替“同志”。

扩展资料

“魏晋人物晚唐诗”,不管读正统非正统的关于魏晋时期的史学、文学、散论,大概都要提到一些名士的风姿、风度、风神、风流,绝少女性。典型如南朝宋时期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容止》中就记述了许多美男子。

而那时的女性对这些美男子的追捧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恐怕不亚于现在女孩子对男明星们的追捧。像当时美男子潘岳,“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更让人羡慕的是回来时常常拉一车水果回家,那可都是女人们为表达爱慕之情免费投进去的。

女人爱美美男也就罢了,而男人对同性之美的羡慕之情也压抑不住,溢于言表。像李安国见夏侯玄“朗朗如日月之入怀”,“颓唐如玉山之将崩。”

恐怕现在的男人们看到帅气的同性也说不出这样话:呵!真帅啊!精神振奋时就像日月一样,清澈明朗、光彩照人,精神萎靡时就像一座玉山要倒塌一样啊!可见那时男人对同性之美是多么羡慕。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男色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袖之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龙阳之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风

成语“断袖之癖”出自历史上哪位帝王

【释 义】

原指男子的同性恋行为。

【出 处】

《汉书·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典 故】

西汉建平二年,有一天,汉哀帝下朝回宫,看到殿前站着一个人,正在传漏报时,哀帝随口问:“那不是舍人董贤吗?”那人忙叩头道:“正是小臣董贤。”董贤是御史董恭的儿子,在汉哀帝刘欣还是太子时曾当过太子舍人。

就是这一瞥,哀帝忽然发现,几年不见,董贤越长越俊俏了,比六宫粉黛还要漂亮,他不禁大为喜爱,命他随身侍从。从此对他日益宠爱,同车而乘,同榻而眠。

董贤不仅长得像美女,言谈举止也十足地像女人,“性柔和”、“善为媚”。

哀帝对董贤的爱之深,可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一次午睡,董贤枕着哀帝的袖子睡着了。哀帝想起身,却又不忍惊醒董贤,随手拔剑割断了衣袖。

后人将同性恋称为“断袖之癖”,便是源出于此。

“断袖分桃”的典故是什么?

“断袖分桃”说的是两个典故:分桃之爱、断袖之癖。

1、分桃之爱

卫灵公是春秋时期卫国的第28代国君,弥子瑕是卫国的一名美男子,在卫灵公身边为臣,很是得宠。有一天,弥子瑕陪卫灵公到果园游玩,当时正值蜜桃成熟,满园桃树结满硕果,清风徐徐送来蜜桃的清香,让人垂涎欲滴。

弥子瑕随手摘下一个又红又大的桃子,不洗不擦大口咬吃起来。当吃到一半时,想起身边的卫王,于是弥子瑕把桃子递给卫王,让他分享。

卫灵公毫不在意,还自作多情的说:“你能忍住馋意把可口的蜜桃让给我吃,这真是爱我啊。”这就是后来的“分桃之爱”的由来。

2、断袖之癖

公元前五年,21岁的汉哀帝初见18岁的太子舍人董贤,大有相见恨晚之意,让他坐到自己腿上,与之促膝而谈,并且升他官职,一月三迁,升任驸马都尉侍中,出则于哀帝同乘,入则于哀帝共榻。

一天汉哀帝早晨醒来,见董贤还睡着,哀帝欲将衣袖擎回,却又不忍惊动董贤。可是衣袖被董贤压住,不能取出,一时性急,从床头拔出佩刀,割断了衣袖,悄然而去。所以后人把宠爱男色称为“断袖之癖”。

扩展资料

其他有关同性恋的典故

1、龙阳之好

魏王与龙阳君,一同乘船钓鱼,龙阳君满载钓了十几条鱼,却在哭泣。魏王说:“有什么不安的事吗?如果有,为什么不告诉寡人呢?”龙阳君回答说:“臣没有什么不安的事。”魏王说:“那你为何要哭泣呢?”龙阳君回答说:“臣为大王钓到的鱼而流泪。”魏王说:“什么意思?”

龙阳君回答说:“臣一开始钓到鱼很高兴;后来钓到更大的鱼,就想要把以前钓到的小鱼扔掉。如今臣只有丑陋的面孔,却能有机会担任大王的侍寝。还被封爵为龙阳君,在朝廷上,官员们都为臣奔走;在路上,平民都不敢不让路。”

“而今,天下的美人也是非常多啊,知道臣能得到大王的宠信,美貌的她们也一定会拎起衣裙,跑到大王这里来。到那时,臣比不上那些美人,就成了最初钓的小鱼,也会被扔掉。臣怎能不哭泣呢?”

魏王说:“不会的!有这样的想法,为何不愿意跟寡人说呢?”于是下令全国,说:“敢向我提进纳‘美人’于宫的,诛杀九族!”由于龙阳君的故事,后人以他的名号作为男风的一种尊贵且含蓄的叫法,名叫龙阳之好。

2、安陵君与楚共王

安陵君是楚共王的男宠,颇为得势。有个叫江乙的人对他说,“君主待你那么好,只是因为喜爱你的美貌,以后总有色衰爱弛的一天,甚至连所睡的席子还没破的时候,已经不再受到宠幸了,你最好和君主说,连死也跟随他,就会长期得到他的信任和眷顾。”

可是在三年中,安陵君没有对楚共王说过。有一天,当安陵君和楚共王在云梦打猎时,共王有感地说:“今天打猎,真使我快乐,但在我死后,谁还和我一起享受这快乐呢?”安陵君听了以后,就流着泪下跪说:“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我愿意在黄泉之下继续侍候你。”楚共王听了大为感动,就设坛封他为安陵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断袖分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