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中取栗成语解释及来历(火中取栗 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火中取栗是什么意思

火中取栗huǒ

zhōng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

【反义词】:坐享其成

据《汉典》

火中取栗成语的由来

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

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和精卫填海;

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和狐假虎威;

三是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和破釜沉舟;

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和青出于蓝;

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和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了一个什么道理?

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告诉我们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天上不会掉馅饼,栗子可以用火烤着吃,做事要讲究方式方法,不取不义之财。

出处: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示例: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近义词

虎口拔牙 [ hǔ kǒu bá yá ]

释义:比喻做十分危险的事。

出处:元·弘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例句:杨子荣化装成土匪,打进威虎山进行侦察,犹如虎口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