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成语词目畏首畏尾成语拼音wèi shǒ wèi wěi成语解释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成语出处

成语词目

畏首畏尾

成语拼音

wèi shǒ wèi wěi

成语解释

畏:怕,惧。前也怕,后也怕。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

成语出处

《左传·文公十七年》:“畏首畏尾,身其余几?”

成语示例

妹子平日但凡遇见吃酒行令,最是高兴,从不畏首畏尾。(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近义词

瞻前顾后 左顾右盼

反义词

无所畏惧 当机立断

畏首畏尾成语接龙

畏首畏尾→尾大难掉→掉以轻心→心慌意乱→乱世英雄→雄心勃勃→勃然大怒→怒目相视→视险若夷→夷齐让国→国富兵强→强弩之末→末路之难→难言之隐→隐姓埋名→名利双收→收成弃败→败俗伤化→化腐成奇→奇珍异宝→宝刀未老→老谋深算→算无遗策→策顽磨钝→钝学累功→功成骨枯→枯树开花→花貌蓬心→心胆俱碎→碎骨粉尸→尸禄素餐→餐风沐雨→雨条烟叶→叶落知秋→秋雨绵绵→绵力薄材→材能兼备→备尝艰苦→苦难深重→重增其放→放纵驰荡→荡析离居→居心不良→良时吉日→日锻月炼→炼石补天→天工人代→代越庖俎→俎樽折冲→冲锋陷锐→锐不可当→当家立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尽奇妙→妙手偶得→得不补失→失惊打怪→怪力乱神→神眉鬼道→道听涂说→说是弄非→非意相干→干戈载戢→戢鳞委翼→翼翼小心→心惊胆裂→裂石穿云→云泥之别→别创一格→格杀弗论→论甘忌辛→辛壬癸甲→甲第连天→天王老子→子夏悬鹑→

畏首畏尾造句

不要瞻前顾后, 畏首畏尾。 甩开膀子干吧!从未有人责备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评论员杰克·卡弗蒂是个畏首畏尾的人。从现状得益最多的人自然是最不希望改变的,他们与畏首畏尾者还有权威主义者结成联盟。但墨守陈规、维护狭隘的利益、面对艰难的决策畏首畏尾的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但是害怕失败意味着害怕尝试,畏首畏尾终将一事无成。当再想奋起追求以往那种为了成功无所顾忌的生活时,你会发现是那样的畏首畏尾。而且不要忘记由于其缩写而知名的美国公民不是畏首畏尾的,一个希拉里扑集体在最后的战役期间受到媒体的关注。感觉它们好像由于忧虑经济将出现下滑而畏首畏尾。公司的两名创始人和大多数的工程技术人员都太迷信过去的辉煌,畏首畏尾,不求进取。关键是承认失误,并利用这些失误让自己成长,不要因为担心显露缺陷而畏首畏尾。碰到一个小小的书僮,就畏首畏尾?!我不是那种因为失去了一段恋情就从此畏首畏尾不再寻找爱情的人。我们不必畏首畏尾,不老老实实面对我国今天的情况。我们可能忧虑重重烦恼不安,举棋不定畏首畏尾,但最终,其实我们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在意。我们要放手地任用和提拔他们,不要畏首畏尾。我青睐不因社会传统而做事畏首畏尾的人。我也曾在更衣室和阿里扎谈过他的抢断问题,阿里扎承认说他已经为此感到畏首畏尾放不开手了,因为有队友不太信任他的每一次抢断都能够成功。一旦做了决定,就不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放手去干吧!一些代表认为这份最后的声明可能有些过于畏首畏尾的感觉。这并不是说要你畏首畏尾,相反,是需要你做足准备,把不懂的弄懂,然后再做一个有依据的决定。

百科解释

畏首畏尾成语出处晋侯合诸侯于扈,平宋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曰:“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人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藏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曰:‘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曰:‘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曰:‘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唯执事命之。” 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强令,岂其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逃命。“晋巩朔行成于郑,赵穿、公婿池为质焉。(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十七年》)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畏首畏尾”。畏首畏尾成语故事春秋时代,晋楚相争,都想要登上霸主之位。有一次,晋灵公在扈地纠合诸侯,商议平定宋国内乱之事,却不见郑穆公参加,遂以为郑国对晋国不敬,准备发兵去讨伐。晋灵公不会见郑穆公,认为郑国怀有二心,投靠楚国。郑国的子家就派人给晋国送了一封书信,告诉赵宣子说:“我们的国君即位三年,召见蔡侯跟你一起侍奉你们的国君。九月的时候,蔡侯来到我们这里,准备出行到晋国,我们国家因为有侯宣多的灾祸,君主因此不能和蔡侯一起来。十一月的时候,侯宣多的灾祸稍稍平息之后,就跟随蔡侯朝见您。十二年六月的时候,归生辅佐我们国君的嫡子夷,为陈灵公与楚国讲和,而朝见于你们因君。十四年七月的时候,我们的国君又来朝见你们的君主,这一次为的是完成陈国的事情。十五年五月份,陈灵公从我们国家前往朝见你们的国君。去年正月间,烛之武与夷前往朝见你们。八月,我们的国君又去朝见你们。以陈、蔡两国跟楚国非常接近,却又不敢背叛晋国,是由于我们国家有所缘故。虽然我们国家侍奉你们的国君,为何还不免于罪呢?我们的国君在位的时候,一次朝见晋襄公,两次朝见你们的国君,夷与国君等两三个臣子,一个个接连着到绛城朝见。虽然我们是小的国家,也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超过我们的礼节了吧?如今大国说:‘你们的所作所为不称和我们的愿望。’这样的话,我们国家只有灭亡,再也不能增加我们的礼数了。古人说道:‘头也怕,尾也怕,身体还剩下什么呢?’又说道:‘鹿死了就不选择荫凉之地了。’小的国家侍奉大的国家,大国对它有恩惠,那就是人;没有恩惠,它就是鹿。铤而走险,着急了哪里能有所选择呢?命令没有穷尽,我们也知道快要亡国了。准备举全国之兵在储地等待交战,就差您的命令了。文公二年,我国朝见齐国国君,四年,帮齐国侵犯蔡国,也和楚国达成和解。处于大国之间,听从强国的命令,难道有罪吗?大的国家如果不想到这些,我们小国就没法逃脱命令了。”晋国的巩朔到郑国出行,把赵穿、晋灵公的女婿池留到郑国为人质。畏首畏尾成语寓意面对强大的晋国和楚国,郑国大臣子家不卑不亢,以畏首畏尾和铤而走险两种不同的态度作比较,维护了郑国的利益和尊严。如果晋国以德相待,郑国会很恭顺,如果晋国无礼,那郑国只好铤而走险,陈甲兵以待晋国。可见,做事情有时候要畏首畏尾,谨小慎微三思而后行,有时候要铤而走险,该出手时就出手。畏首畏尾成语运用成文用法“畏首畏尾”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定语;比喻做事胆子小,顾虑多,含贬义。运用示例唐·房玄龄等《晋书·慕容魔传》:“孤军轻进,不足使勒畏首畏尾,则怀旧之士欲为内应,无由自发故也。”明·冯琦《宋史纪事本末》:“臣僚畏首畏尾,多持两端,此不足与论大事。”明·鹿善继《与耿朴公书》:“ 如以畏首畏尾之为忧,又非我罪本色矣。”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妹子平日但凡遇见吃酒行令,最是高兴,从不畏首畏尾。”现代·姚雪垠《李自成》:“为何他们也畏首畏尾,不敢说话?”

mfc1688.cn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