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打马虎眼是用来形容什么的?打马虎眼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打马虎眼的由来

以似是而非的言词和行动搪塞别人,邯郸土语谓之“打马虎眼”。这句土语是由“马虎”一词引申而来。“马虎”是说一个人粗枝大叶,不细心,也说“马马虎虎”。

成语 打马虎眼

发音 dǎ mǎ hu yǎn

解释 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出处 老舍《华实春秋》:“他这是打马虎眼,麻痹我们大伙儿,假充好人,想混过这一关去!”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英文:exploit other's carelessness

日文:さばを読 (よ)む,目をくらます,人の目をごま

典故

“马虎”的由来,据说古时候有一个糊涂画家作画,他刚画了一个虎头,这时来了一位朋友想看他画马,画家顺笔一挥在虎头下画了个马身子。朋友问他你这画的是马还是虎呢?画家说“啊,都差不多,马马虎虎吧。”朋友走后,画家把这幅画挂在墙上,他的大儿子问他:“这画上画的是什么?”画家说:“是马。”他的二儿子来了又问他,他说:“画的是虎。”因此,画家的两个儿子对马与虎辨别不清。有一天,画家的大儿子遇到一只老虎,以为是马,想骑它,结果被老虎吃掉了。二儿子见到一匹马,以为是老虎,吓的惊慌失措,竟用弓箭把马给射死了。于是,人们送给这位画家一个绰号“马虎先生”。

打个马虎眼的意思是什么呢?

意思是故意装糊涂蒙骗人,蒙混过关。

打个马虎眼:

汉语成语,意思是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成语出处

老舍《华实春秋》:“他这是打马虎眼,麻痹我们大伙儿,假充好人,想混过这一关去!”

成语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指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近义词

阳奉阴违:

意思是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

成语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白话文:“也曾当面劝过他,哪里想到知府阳奉阴违,也就拿他没办法。”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打马虎眼、百度百科-阳奉阴违

打马虎眼是什么意思

打马虎眼意思是故意装糊涂蒙骗人。出自《华实春秋》,打马虎眼是汉语成语,拼音是dǎ mǎ hu yǎn。

出自老舍《华实春秋》:“他这是打马虎眼,麻痹我们大伙儿,假充好人,想混过这一关去。”

近义词:阳奉阴违。

成语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故意装糊涂蒙骗人。

打马虎眼造句:

1.你有问题就要问清楚,别老是不求甚解地打马虎眼。

2.查尔斯请注意,对别人您尽可以打马虎眼,但是对我最好真诚些。

3.你可以打马虎眼,但是有的话的确值得一听。

4.你不要在我面前打马虎眼,我又不是个三岁小孩子。

5.如果我因为失去了客户而打马虎眼,我可能失去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