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应该的成语有哪些?(形容应该的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形容应该的成语有哪些
【包办代替】:指应该和有关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却独自办理,不让旁人参与。
【饱当知人饥】:自己吃饱了,应该知道还有人饿脖子。
【宝山空回】:走进到处是宝物的山里,却空手出来。比喻根据条件,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多指求知)。
【毕其功于一役】:把应该分成几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以形容急于求成。
【病从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
【病由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传染。比喻应该注意饮食卫生。同“病从口入”。
【不义之财】: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寸金难买寸光阴】:光阴:时间。形容时间的可贵,应该十分珍惜。
【当断不断】: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断:决断;乱:祸乱。应该作出决断而犹豫不决,就要产生祸乱。指做事应当机立断,否则后患无穷。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当着不着】:指应该做的事不做,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
【得意不宜再往】:得意:称心如意。过于满意、顺利的事不应该再做第二次,以免遇到麻烦和意外。
【鼎铛有耳】: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对号入座】: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气,对于未点名的批评自己跳出来认账或把人或物放到应该放的位置上去。
【非分之财】: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分所应为】:指本分以内所应该做的事。
【斧钺之人】:钺:古代兵器,像大斧。应该用斧钺杀死的人。泛指因罪应当受死刑的人。
【该当何罪】:当:承担。应该承担什么罪。
表示应该得的成语有哪些
罪有应得 [zuì yǒu yīng dé]
基本释义
应:应该。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贬义
出 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今日卑职故违大人禁令,自知罪有应得。
咎有应得 [jiù yǒu yīng dé]
基本释义
罪过和灾祸完全是应得的。
贬义
出 处
清·张春帆《宦海》第七回:“虽然李德标一时冒犯;触犯乌绅;咎有应得;但是领取人口要缴令状;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的明鉴。”
例 句
他违犯交通规则,骑车带人,被罚款5元,这是~。
表示应该的成语有哪些
理之当然
拼音: lǐ zhī dāng rán 简拼: lzdr
解释: 理所当然,理应如此
罪有应得
拼音: zuì yǒu yīng dé 简拼: zyyd
解释: 应:应该。按罪恶或错误的性质,理应得到这样的惩罚。
咎由自取
拼音: jiù yóu zì qǔ 简拼: jyzq
解释: 灾祸或罪过是自己招来的。指自作自受。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时有所闻,虽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大家谈起来,总说这卜知府办的太煞认真的。”
形容应该的成语
当仁不让
dāng rén bù ràng
[释义]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语出] 《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正音] 当;不能读作“妥当”的“dànɡ”;不;不能读作“bú”。
[近义] 义不容辞 理所当然
[反义] 推三阻四 临阵脱逃
[用法] 凡对正义的事情自告奋勇去做;可用此语形容。一般作谓语;状语;定语。
[结构] 偏正式。
[例句] 小刚是个见义勇为;~的热血青年。
[英译] not dedine to shoulder;responsi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