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进退失据是用来形容什么的?进退失据是什么意思?

本文目录一览:

进退失据是什么意思?

进退失据意思是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出自《后汉书·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译文:然而你当初不惜以非常宝贵的生命,使君王发怒。等到你做官享受俸禄之后,却又听不到你匡时救世的方略,真是做官与隐退都没有根据了。

【近义词】无所适从、骑虎难下、进退两难

【反义词】进退中绳、进退有常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进退两难。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无所适从,汉语成语,拼音是wú suǒ shì cóng,意思是指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译文:一个国家三个王,不知道选哪个。

2、反义词

进退中绳意思是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出自《庄子·达生》:“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译文:东野稷因为善于驾车而得见鲁庄公,他驾车时进退能够在一条直线上,左右转弯形成规整的弧形。庄公认为就是编织花纹图案也未必赶得上,于是要他驾车转上一百圈后再回来。颜阖遇上了这件事,入内会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一定会失败的。”庄公默不作声。

进退失据是什么意思,进退失据怎么解释,进退失据成语解释

进退失据 【jìn tuì shī jù 】意思解释: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典故/出处:~,两无所容,此可谓调和者之戒矣。(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进退失据的意思

进退失据_成语解释

【拼音】:jìn tuì shī jù

【释义】: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出处】:《后汉书·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例句】:~,两无所容,此可谓调和者之戒矣。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

进退失据的意思是什么

进退失据的意思是: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出自】:《后汉书·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译文:你开始以不可估量的身份,惹怒了万乘之主;等到享受爵位和俸禄,又找不到补救的方法,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

【示例】:进退失据,两无所容,此可谓调和者之戒矣。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进退两难。

扩展资料:

进退失据的近义词:

1、进退维谷

【解释】:维:相当于“是”;谷:比喻困境。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出自】:《诗经·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

译文:人们也有这些话,进退两难真悲凉。

【示例】:在我自己的思想上也正感受着一种进退维谷的苦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

2、进退两难

【解释】: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出自】:宋·李靖《卫公兵法》:“凡攻城之兵,进退又难,前既不得上城,退则其师逼追。”

译文:凡是攻城的军队,前进后退都难,前面已经上不了城,后退就他的军队逼近追。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处境困难。

进退失据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进退失据 [jìn tuì shī jù] 【解释】: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出自】:《后汉书·樊英传》:“而子始以不訾之身,怒万乘之主;及其享受爵禄,又不闻匡救之术,进退无所据矣。” 【示例】:~,两无所容,此可谓调和者之戒矣。 ◎章炳麟《诸子学略说》【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进退两难出 处宋·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进退失据什么意思

进退失据释义: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进退失据 [jìn tuì shī jù]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出 处

宋·陈亮《谢安比王导》:“温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故气不足以决之;而进退失据。”

例 句

李劼人《大波》:“万一赵季和与之勾结,使其乘我之瑕,我之隙,则我四面皆敌,~。”

近反义词

近义词

骑虎难下 跋前疐后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势成骑虎 左右为难 进退失踞 进退无据

反义词

进退中绳 左右逢源 进退有常 进退自如

百科释义

进退失据,汉语成语,出自《后汉书·樊英传》,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