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马援是东汉名将。他年轻时当官。有一次,他放走了一个囚犯。他自己逃到甘肃一个僻远的乡村。 汉光武帝时,他奔赴沙场抵御外族侵略。他抗匈奴伐交趾,屡建战功。光武帝封他为“伏波将军”。 不久,“威武将军”刘尚在贵州阵亡。消息传来,光武帝十分担忧那里的战局。马援年过花甲,却自愿请求出征。他说:“好男儿为国远征,以马革裹尸还葬!”他出兵贵州,勇挫敌兵,后来不幸病死在战场。 “马革裹尸”是指牺牲在战场上,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形容英勇杀敌,不怕死在疆场上。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马革裹尸指什么?

根据我在百度百科“马革裹尸”词条查询的情况:

马革裹尸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mǎ gé guǒ shī,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汉语成语,拼音是mǎ gé guǒ shī,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成语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选自《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的意思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马革裹尸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马革盛尸?战死沙场?粉身碎骨?以泽量尸 ?

反义词:临阵脱逃 ?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分析:

一、马革盛尸 [ mǎ gé shèng shī ]

1.?【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2.?【出自】: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二、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1.?【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2.?【出自】: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3.?【示例】: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 ◎杨朔《东风第一枝》

三、以泽量尸 [ yǐ zé liáng shī ]

1.?【解释】: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2.?【出自】: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四、决一死战 [ jué yī sǐ zhàn ]

1.?【解释】: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3.?【示例】: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耶? ◎《清史稿·文宗本纪》

五、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1.?【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2.?【出自】: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3.?【示例】: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