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成语意思是说也说不听(怎么说都说不听的成语)

本文导读目录:1、形容一直说不听的成语2、意思为“说了也白说”的成语有哪些?3、形容“一直说都不听”的成语是什么?4、一句话说了好多遍也听不进去的成语5、(什么)说不听! 一个成语,形容说很多次总是不听6、形容别人说话不听是什么成语?7、说了很多次还是不听,用什么成语8、表达说了不听的成语谚语

形容一直说不听的成语

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释义] 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

[语出]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襃兮如充耳。”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然;如塞耳也;无闻知也。”

[正音] 充;不能读作“cōnɡ”。

[辨形] 耳;不能写作“尔”。

[近义] 不闻不问 装聋作哑

[反义] 洗耳恭听

[用法] 含贬义。一般用于表示拒绝别人的意见。有时表示对于攻击不加理睬的态度。常跟“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连用。一般作谓语。

意思为“说了也白说”的成语有哪些?

1、徒费唇舌

【拼音】: tú fèi chún shé

【解释】: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举例造句】: 妙用岂是人人都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费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罢。

2、白费口舌

【拼音】: bái fèi kǒu shé

【解释】: 谈话一无所获。

【举例造句】: 这是白费口舌。

3、空费词说

【拼音】: kōng fèi cí shuō

【解释】: 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出处】: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三:“仆有一计,于兄甚便。只恐兄溺 枕席之爱,未必能行,使仆空费词说耳!”

4、徒废唇舌

【拼音】: tú fèi chún shé

【解释】: 徒:徒然,白白地。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出处】: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妙用岂是人人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废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罢。”

5、百无一用

【拼音】: bǎi wú yī yòng

【解释】: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出处】: 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形容“一直说都不听”的成语是什么?

充耳不闻

闭目塞听

蔽明塞聪

反听收视

听而不闻

充耳不闻(chōng ěr bù wén):充:塞住;闻:听。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劝告。出自?《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襃兮如充耳。”郑玄笺:“充耳;塞耳也。言卫之诸臣颜色然;如塞耳也;无闻知也。”

闭目塞听(bì mù sè tīng):?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出自?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蔽明塞聪(?bì míng sè cōng):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出自宋·曾巩《洪范传》:“夫然,故蔽明塞聪,而天下之情可坐而尽也。”

反听收视(fǎn tīng shōu shì):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出自?宋˙范仲淹《蒙以养正赋》:“务实去华,育德之方斯在;反听收视,养恬之义相应。”

听而不闻(?tīng ér bú wén):闻:听。听了跟没听到一样。形容不关心,不在意。出自?《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一句话说了好多遍也听不进去的成语

充耳不闻

chōng ěr bù wén

【解释】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结构】连动式。

【用法】含贬义。一般用于表示拒绝别人的意见。有时表示对于攻击不加理睬的态度。常跟“熟视无睹”、“视而不见”连用。一般作谓语。

【正音】充;不能读作“cōnɡ”。

【辨形】耳;不能写作“尔”。

【近义词】不闻不问、装聋作哑

【反义词】洗耳恭听

【辨析】~和“不闻不问”都有“对事物冷淡、不关心”的意思。但~指冷淡;不关心的行动;比较具体;“不闻不问”指冷淡、不关心的态度;比较概括。

【例句】

(1)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呢?

(2)群众的呼声;我们岂能~?

(什么)说不听! 一个成语,形容说很多次总是不听

屡教不改

[拼音]lǚ jiàn bù gǎi

[释义]多次教育,仍不改正。

[出处]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犯错误的人,出岔子极少数坚持错误、屡教不改的以外,大多数是可以改正的。”

形容别人说话不听是什么成语?

【闭目塞听】:闭上眼睛不看,堵住耳朵不听。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蔽明塞聪】:蔽:遮;聪:听觉灵敏;明:看得清楚。蒙住眼睛不看,堵塞耳朵不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

【不伏烧埋】: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不闻不问】: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不问不闻】: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

【吃硬不吃软】:好言好语不听从,态度一强硬,反使屈从了。形容人的外强中干,欺软怕硬。

【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德音莫违】:德音:善言;莫违:不要违背。别人的好话不要不听。

【恶言不入于耳】:不听坏话。形容对于坏话、诽谤的话根本不予理睬。

【反听收视】: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孤行一意】: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坚执不从】: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空费词说】: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

【收视反听】:不视不听。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收视返听】:收:停止;返:还。不视不听。指人对事物的看法不为外物所惊扰。

【以规为瑱】:规:规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以塞耳的玉。把规劝的话当作塞耳的瑱。比喻不听别人的规劝。

【玉马朝周】:玉马:指商贤臣微子启。纣王昏乱,启数谏不听,启乃去殷而朝周。比喻贤臣另事明主。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想要别人不听见,不如自己不讲出口。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比喻一个集团非常排外,不容易打进去,也比喻一个人坚持已见,不听别人的任何意见。

说了很多次还是不听,用什么成语

【孤行一意】: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全凭自己的意愿行事。

【坚执不从】: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听从别人的意见。

【充耳不闻】: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表达说了不听的成语谚语

固执己见

[拼音]

gù zhí jǐ jiàn

[释义]

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

[出处]

《旧唐书·李纲传》:“时左仆射杨素、苏威当朝,纲每固执所见,不与之同,由是二人深恶之。”《宋史·陈宓传》:“固执己见,动失人心。”

[例句]

下周巴拉克奥巴马即将举行总统就职典礼,如果没有一群固执己见的时尚达人的指点,大小麻烦事必将令他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