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成语拼音bù qū bù náo不屈不饶的近义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成语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
成语拼音
bù qū bù náo
不屈不饶的近义词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反义词: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形容人顽强
成语解释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成语例子
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的斗争。
成语谒后语
成语谜语
弯腰抓痒
成语成语故事
故事王商,字子威,继承父亲的封号为乐吕侯,是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
汉成帝三年的秋天,京城长安城中忽然有传言说要发大水了,长安城就要被水吞没了。刹时间,整个长安城的老百姓都惊慌起来大家扶老携幼,争相逃命。
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到宫中议事,商量对策。成帝的舅父、大将军王凤也惊慌失措,劝成帝、太后赶快躲到船上去准备撤离。大臣们也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孙丞相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大水不可能突然而来,一定是谣传,在这个关键时刻更不能轻易撤离,这样只会使人心更加慌乱。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一会,城里也没见大水来,谣言不攻自破,城里的秩序也慢慢恢复了。调查下来,确实是传言失实。成帝对王商能力排众议很赞赏。王凤却认为是王商使他下不了台,因此心怀不满。
王凤有个亲戚叫杨肜,是琅那太守,因为没有把他管辖的地方管理好,王商要办他的罪,王凤为此亲自跑到王商面前,替杨肜说情,为他开脱。王商坚持原则,免去了杨肜的官职,王凤更加怀恨在心,千方百计想要打击报复。于是他勾结了同伙,诬陷王商。汉成帝最后听信了谗言,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
但是,是非自有公论。《汉书》的作者班固在撰写王商的传记时对王商的评价是:为人诚实公正,不屈不侥。这样的评论是很客观公正的。
不屈不饶造句
她看上很温和,却不屈不饶地对抗生存问题。
今天,我们受到这个日子的感召,不仅纪念我国诞生的那一天,而且需要继承建国初期美国公民不屈不饶的精神,是他们使这一天成为值得纪念的日子。
两人说,给世界的讯息是在激励和爱情的力量下,任何一个人都可以不屈不饶,生存下去。
伟人,常常是那些经历大患难而不屈不饶的人。
我们用它来形容那些坚强且不屈不饶的人,不达目标不罢休。
我之前的雇主和同事都说我具有不屈不饶的精神。
我的博客里有许多令人感到震撼的评论,多是关于面对逆境时该如何不屈不饶的。
百科解释
不屈不饶成语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下》:“ 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不屈不饶”由句中的“不桡不诎”演变而来
不屈不饶成语故事
王商是西汉的大臣,曾任汉成帝的丞相。他为人耿直,作风正派。汉元帝逝世后,汉成帝即位,非常敬重他。可是成帝的舅父王凤利用独揽大权的机会骄横跋扈,经常冒用皇帝的名义行事。王商在议论国政时批评王凤的做法,王凤从此对他心生不满。
汉成帝建始三年秋天,京城长安忽然谣传要发大水,百姓恐慌,争相逃命,长安城中一片混乱。消息传到宫中,汉成帝亲自召集三公九卿等中央高级官员商议。王凤惊慌失措,认为皇帝、太后及嫔妃们应该赶快坐上船只,其他官吏和民众则赶快躲到城墙上,大臣们都纷纷附和王凤的意见。只有王商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一定是谣言,在这个关键时刻下令登上城墙会更加惊扰百姓。汉成帝采纳了王商的意见。过了几天,城里也逐渐平定下来,调查的结果证实是言。汉成帝于是认为王商老成持重,经常称赞他的主张。而王凤惭愧,后悔自己说错了话,对王商也更加没有好感。
王凤有个亲戚担任琅邪太守,因为没有尽到管理的职责而出现过失,王商就安排人对他进行审查。王凤代亲戚向王商求情,但王商坚持原则。王凤就更加怨恨王商,千方百计搜寻他的短处,然后派人诬陷。汉成帝平素非常器重王商,并不相信,就下诏不让过分追究。但王凤固执坚持,成帝无奈,最后只得罢免了王商的丞相职务。三天后,王商吐血而亡。
班固在《汉书》中评论说,王商因为淳厚朴实,坚强不屈,才遭遇许多灾祸,最终被废黜。
不屈不饶成语寓意
虽然人们屡遭挫折,却能够不屈不饶地挺住,这就是成功的秘密。所以,人们要学会坚强。有了坚强,就有了面对一切痛苦和挫折的能力。人生是一场面对种种困难的“漫长战役”。早一些懂得痛苦和困难是人生平常的“待遇”,当挫折到来时,应该面对,而不是逃避,这样,才能早一些坚强起来,成熟起来。不屈不饶的人是自信的,人生字典写满成功;不屈不饶的人是刚强的,总有一个支撑自己的精神支柱。最高尚的品格是不屈不饶磨炼出来的,一颗坚韧而又刚毅的心灵从锻造所获取的要比从安逸享受产生的成功多得多。
不屈不饶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不屈不饶”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屈不饶”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运用示例清·颐琐《黄绣球》二十九回:“教皇捉了他问,他在堂上不屈不饶,定归开出信教自由的理数。”
近代·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间有不屈不饶之士,费尽生平之力以求得一知者,而又以行之为尤难,则虽知之而仍不敢行之。”
近代·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第十二节:“加富尔不屈不饶,得请于撒王,以一身尽兼各部大臣之职,压舆论以行其志,直发二万五千大兵出黑海。”
现代·郭沫若《洪波曲》第十二章:“反动派的气焰异常紧张,而鲁迅坚守革命阵地,不屈不饶地和恶势力搏斗,为新社会催生,一直战斗到死。”
mfc1688.cn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