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只看事物的表面用什么成语有哪些?(看到表面的成语是什么)

本文目录一览:

形容只看表面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只看表面的成语有管中窥豹、一叶障目、盲人摸象、目光如豆、以貌取人等。

管中窥豹?[ guǎn zhōng kuī bào ]

释义: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例句:《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魏书》载庚申令:“议者或以军吏虽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国之选……论者之言;一似管窥虎欤!”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一叶障目?[ yī yè zhàng mù ]

释义: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例句: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盲人摸象?[ máng rén mō xiàng ]

释义:比喻对事物只凭片面的了解或局部的经验,就乱加猜测,想做出全面的判断。

例句: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么生?’”《大般涅槃经》三二:“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象如木臼,其触脊者言象如床,其触腹者言象如甕,其触尾者言象如绳。”

目光如豆?[ mù guāng rú dòu ]

释义:眼光像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例句: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以貌取人?[ yǐ mào qǔ rén ]

释义:根据外貌来判别一个的的品质才能。

例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参考资料

百度汉语:;from=zici

查字网:

请问有没有形容人只看到了事物表面就下定结论的成语?

【成语】: 管中窥豹?

【拼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

【解释】: 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表面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

【举例造句】: 向管中窥豹寻知外,坐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 ★元·周德清《一枝花·遗张伯元》

【拼音代码】: gzkb

【近义词】:?窥豹一斑、管窥所及、以管窥天

【反义词】:?洞若观火、一目了然

【灯谜】: 眼中唯有金钱

【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片面看问题

【英文】: have a limited view of something as looking at a leopard through a bamboo tube

【故事】: 晋朝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从小开始学习写字、绘画,聪明过人,深得父亲的喜爱。一次父亲的朋友及门生在玩骰子时,王献之在旁观看,说了一句“南风不竞!”门生听了笑道:“小孩子是管中窥豹,只看到一个斑点。”

形容只看表面的成语

【白往黑归】:比喻只看表面不看本质。

【斑斑点点】:物体的表面颜色不纯净,颜色杂乱或凹凸不平。

【表里不一】: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表面光】:表面上光洁,形容虚有其表。

【不落言筌】:言筌:在言辞上所留下的迹象。不局限于言辞的表面意思,而有言外之意。

【不明底蕴】:蕴:含着。不明白事情的底细、原委。指只知表面,不知另有因由。

【粗中有细】:形容人说话做事表面好像粗鲁、随便,实际上却是审慎、细心。

【大辩若讷】: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真正有口才的人表面上好像嘴很笨。表示善辩的人发言持重,不露锋芒。

【大奸似忠】:内心最奸诈的人,表面最像忠厚的人。

【大谋不谋】:具有远大谋略的人,表面上好像看不出谋略。

【大巧若拙】: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像笨拙。

【大诈似信】:信:诚实、不欺。十分奸猾狡诈的人表面看上去好像很忠实、诚恳。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屈:枉屈。极为正直的人,表面上好像枉屈;极为灵巧的人,表面上好像很笨拙。

【大智如愚】:指才智极高的人,不炫耀自己,表面上看来好像愚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