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和跪拜是同个意思吗?
跪的基本意思是道歉,跪拜表示尊重跪拜是一种礼仪,跪是跪下,是一种动作,有时候是惩罚的意思,男女反过来就是夫妻对拜了跪是跪下, 跪拜是跪下磕头肯定不是啊是
跽坐与跪有什么区别?
跽坐与跪的区别:指代不同、出处不同
一、指代不同
1、跽坐:两膝着地,臂部坐在小腿肚上。
2、跪:两膝弯曲,使一个或两个膝盖着地。
二、出处不同
1、跽坐:刘亚洲 《秦宫月》一:“ 嬴政在几案后面跽坐下来。”
2、跪:《说文字》:跪,拜也。从足,危声。??
白话释义:《说文》:跪,又膝着地行拜礼的预备姿势。字形采用“足”作边旁,采用“危”作声旁。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跪拜[guì bài]?
旧时一种礼节,跪在地上磕头。
2、跪练[guì liàn]?
旧时司法机关传讯审问时,犯人必须下跪在拜垫上,称“跪练”。
3、跪献[guì xiàn]?
下跪奉献。
4、跌跪[diē guì]?
急速跪下。
5、跪下[guì xià]?
屈膝跪倒,尤指在宗教礼拜时。
6、长跪[cháng guì]?
两膝看地,臀部离开足跟,直身而跪。1、姿势不同:“跽坐“,两膝着地,臀部坐在小腿肚及脚跟上。"跪”,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臀部不着地。
2、词义不同:”跪“,还有其它的意思。”蟹六跪而二螯“,是说螃蟹有六个脚两个钳,里面是“足”的意思。也有”完了“,”输坏了”,“死了“等意思。如:他们这场球赛直接跪了。还有拜的意思。如:跪拜。跽坐,是对身份不如自己的人采用的坐姿,比较随意,怎么舒服怎么来。
扩展资料:
《论语·宪问》里,孔子因为原宪等他的时候“夷俟”(两足箕踞以待孔子”),就对原宪连打带骂,用手杖敲打原宪的小腿,还骂他“老而不死,是为贼”。儒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孟子也无法忍受“箕踞”,《韩诗外传》记载:“孟子妻独居,踞。(孟子的妻子独自居住时,就会两足箕踞)
孟子入户视之,谓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孟子回到家看到了,和母亲说,妻子很无礼,请求休妻。因为妻子在独自在家时采用了放松的坐姿,孟子就要休妻,看来“箕踞”可不是个小问题。
恨“箕踞”的人不少,爱“箕踞”的人也大有人在。这种放松休闲的姿态虽然无礼,但是更显精神上的放荡自由。所以,“箕踞”第一次见于古籍,是在《庄子·至乐》中,出自著名的“庄子妻死,惠施往吊之,庄子方箕踞鼓盆而歌”。孟子因为妻子箕踞而要休妻,庄子却在妻子去世时仍箕踞,两者差异一目了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跽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我国礼制里的“跪”与“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跪跽坐与跪区别:
1、“跪”与“跽”,同为两膝着地,或病,立尻耸体,唯“跪”则“首至手”,系拜之形,“跽”盖不为拜,解为“长跽”,恐即为此。
2、【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跪是将要拜的准备姿势。《释名》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倪也。
3、【跽】挺直上身两膝着地。跪时挺身直腰。这时身体似乎加长。故又叫“长跪”。跽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往往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跪”与“跽”,同为两膝着地,或病,立尻耸体,唯“跪”则“首至手”,系拜之形,“跽”盖不为拜,解为“长跽”,恐即为此。
【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跪是将要拜的准备姿势。《释名》跪,危也。两膝隐地体危倪也。《玉篇》声类云:跽也。《礼·曲礼》授立不跪。又主人跪正席,客跪抚席而辞。《史记·留侯世家》因长跪履之。《正字通》朱子谓两膝著地,以尻著膝而稍安者为坐,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致其恭,以头著地为拜。
【跽】挺直上身两膝着地。跪时挺身直腰。这时身体似乎加长。故又叫“长跪”。跽是将要站立的准备姿势,往往表示跽者将有所作为。《史记.项羽本纪》:“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按剑而跽是一种准备自卫的动作。又《范睢列传》:“秦王跽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这个跽表示准备虚心听取对方意见。至於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则是妻子一旦接到久别在外的丈夫的来信准备细读以知其究竟。《日知录》卷二十作《坐》:“古人之坐,皆以两膝著席,有所敬,引身而起,则为长跪矣。”1. 先从词义上来说区别在于:
a.“跽坐“,两膝着地,臀部坐在小腿肚及脚跟上。
b."跪”,两膝弯曲,单膝或双膝着地,臀部不着地。
2. 另外,”跪“,还有其它的意思。
a.足的意思,如:”蟹六足二螯“。
b.跪了,有”完了“,”输坏了”,“死了“等意思。如:他们这场球赛直接跪了。
c.跪,拜的意思。如:跪拜。
3. 跽坐,是对身份不如自己的人采用的坐姿,比较随意,怎么舒服怎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