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形容人不能贪心的成语

【雁过拔毛】:大雁飞过时也能拔下毛来。原形容武艺高超。后比喻人爱占便宜,见有好处就要乘机捞一把。

【唯利是图】:唯:只有;图:图谋,追求。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

【宝珠市饼】:拿珍珠换饼。比喻杜绝贪心。

【得步进步】: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人心不足蛇吞象】: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知足不辱】: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吃着碗里瞧着锅里】:喻贪心不足。

【得寸进尺】: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贪得无厌】: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表示不贪心的成语有什么?

知足不辱,两袖清风,拾金不昧,路不拾遗,不贪为宝。

知足不辱?[ zhī zú bù rǔ ]

释义: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出处:《老子》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汉书·疏广传》:“吾闻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两袖清风?[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释义: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 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出处:元·魏初《送杨季梅》:“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拾金不昧?[ shí jīn bù mèi ]

释义: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路不拾遗?[ lù bù shí yí ]

释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

出处:汉·贾谊《新书·先醒》:“百姓富,民恒一,路不拾遗,国无狱讼。”

不贪为宝?[ bù tān wéi bǎo ]

释义:表示以不贪为可贵、崇高,也表示廉洁奉公。

出处:《左传·襄公十五年》,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

表示不贪心的成语有什么

两袖清风

原指两袖迎风而起;飘飘扬扬的姿态。后比喻做官的时候;十分清廉;除 衣袖中的清风之外;别无所有。现也指清贫;没有财产。也作“清风两袖”。

知足不辱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表示不要有贪心。

廉洁奉公

廉洁:清白;奉公:奉行公事。廉洁不贪,忠诚履行公职,一心为公。

告诫别人不要贪心的词语

欲速不达、矫枉过正、知足常乐、过犹不及、物极必反。

一、欲速不达

白话释义:欲:想要。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朝代:春秋

出处:《论语·子路》:“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翻译: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只看见小的利益则成不了大事。

作者:多人所作

二、矫枉过正

白话释义:把弯曲的东西扭直,结果过了头,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朝代:南宋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

翻译: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作者:范晔

三、知足常乐

白话释义: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经得到的利益、地位。

朝代:先秦

出处:·《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翻译:最大的祸就是不知足,所以应该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

作者:李耳

四、过犹不及

白话释义:指事情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犹:如,同。不及:不足。

朝代:春秋

出处:《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翻译:指事情做得过分了,就像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作者:多人所作

五、物极必反

白话释义: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朝代:秦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翻译:太过完美的东西必然会有缺点,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作者:吕不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