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形容学习渊博的成语有哪些?

1、道山学海[ dào shān xué hǎi ]

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出自明·无名氏《鸣凤记·邹林游学》:“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2、举十知九[ jǔ shí zhī jiǔ ]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 比喻学识渊博。

出自唐·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

3、铄古切今[ shuò gǔ qiē jīn ]

犹言融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4、腹饱万言[ fù bǎo wàn yán ]

指学识渊博。

出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那秦观秀才字少游,他是扬州府高邮人,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5、五车腹笥[ wǔ chē fù sì ]

比喻读书多,学识渊博。

6、立地书厨[ lì dì shū chú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出自宋史·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形容学识渊博的词语有哪些?

1、学富五车,[xué fù wǔ chē]: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造句:多才之士才储八斗,博学之儒学富五车。

2、博学多才,[bó xué duō cái]: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造句:他多方面的成就给人深刻印象;他博学多才。

3、博古通今,[bó gǔ tōng jīn]: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造句:王老师博古通今,上课时风趣幽默,内容丰富,很受学生欢迎。

4、宏儒硕学,[hóng rú shuò xué]:指学问渊博的人。

造句:像孙老先生那样宏儒硕学的人,在学术界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惜他已退休了。

5、腹载五车,[fù zài wǔ chē]: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6、满腹经纶,[mǎn fù jīng lún]: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造句:一旦这道菜被学校提供,学生将满腹经纶并拥有用灿烂的未来。

7、锦心绣口,[jǐn xīn xiù kǒu]:锦、绣:精美鲜艳的丝织品。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

出处:唐·柳宗元《乞巧文》:“骈四骊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

造句:潘江陆海,文采风流;名姝佳丽;锦心绣口。

8、八斗之才,[bā dǒu zhī cái]: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造句:纵使你拥有八斗之才,也难敌人家有个好家底。

9、文江学海,[wén jiāng xué hǎi]:比喻文章和学问似长江、大海般深广博大。

出处:唐·郑愔《柏梁体联句》:“文江学海恩济航。”

造句:文江学海,浩瀚无边,同学们不要稍有成就,就沾沾自喜。

10、学贯中西,[xué guàn zhōng xī]: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的。”

造句:郑晓沧是中国近代学贯中西的教育家,他的诗作清和拙朴一如其人。

形容人知识渊博的成语

形容人知识渊博的成语有: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博古通今、博学多才、学贯中西

1、学富五车

拼音:xué fù wǔ che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自:战国中期庄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译文:惠施的学问广博,他的书多达五车。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真才实学、立地书橱、才高八斗

反义词:不学无术、才疏学浅

例句:该教授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女性。

2、满腹经纶

拼音:mǎn fù jīng lún ]

解释:比喻人很有学问、本领。

出 处:清·石玉昆 《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颜查散素有大志,总要克绍书香,学得满腹经纶,屡欲赴京考试。

译文:颜查散素来有大志向,总要攻克许多书,学得知识渊博,本领强大,几次想进京考试。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有学问。

近义词:经纶满腹、 真才实学 、学富五车

反义词:孤陋寡闻、 四六不通 、一无所知、 目不识丁

例 句:经过几十年的知识积累,李老师现在满腹经纶,博学多才。

3、博古通今

拼音:bó gǔ tōng jīn

解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广博。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

出处: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译文:我听说老聃知晓古今许多事情,知识渊博。

近义词: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通今博古、才华横溢、学富五车

反义词:不学无术、寡见少闻、孤陋寡闻、目不识丁、一知半解

例句:爷爷博古通今,是位知识渊博的老人。

4、博学多才

拼音:bó xué duō cái

解释:学问广博精深,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此人博学多才,事母至孝。”

译文:这个人学问广博精深,有许多方面的才能,对母亲也非常孝顺。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赞扬别人。

近义词:博学多闻、宏儒硕学、博学多识

反义词:胸无点墨、才疏学浅、不学无术

例句:宋代李清照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女词人。

5、学贯中西

拼音:xué guàn zhōng xī

解释: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形容知识渊博。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本领事久闻这位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时务、学贯中西。“

译文:本领事很早就听说过这某观察,是曾经某制军保举过他留心各种事物、学问贯穿中西方各种知识。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博学。

近义词:学富五车、博古通今

反义词:不学无术、目不识丁

例句:曹汝霖、章宗祥都是学贯中西的人物,但结果却都做卖国害民的事。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二十八章

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

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成语,众人皆说,成之于语,故成语。成语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整理的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一起来看看吧。

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1

才高八斗

【解释】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学富五车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博学多才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满腹经纶

【解释】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出处】《周易·屯》:“云雷屯,君子以经纶。”

出口成章

【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博洽多闻

【解释】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出处】《后汉书·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博古通今

【解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出处】《孔子家语·观周》:“吾闻老聃博古知今。”

博学多闻

【解释】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出处】《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通儒硕学

【解释】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出处】《南史·贺瑒传》:“通儒硕学,复见贺生。今且还城,寻当相屈。”

上知天文,下晓地理

【解释】形容学问广博,无所不知。

【出处】《敦煌变文章·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2

1、书读五车:形容读书多、知识丰富。

2、博览古今: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通晓古今学识。形容学问渊博。

3、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4、泓涵演迤:泓:水深;涵:包含;演:长流;迤:延伸。比喻学问渊博精深。

5、殚见洽闻:殚:尽,完全;洽:广博。该见的都见过了,该听的都听过了。形容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6、直谅多闻:直:正直;谅:信实;多闻:学识渊博。为人正直信实,学识广博。

7、宏儒硕学:指学问渊博的人。

8、才贯二酉: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因以之形容读书甚多、学识渊博。

9、博通经籍:博:广博:籍:书籍。广博而又精通经典文献。形容人学识渊博。

10、鸿儒硕辅:学识渊博的学者,功勋卓著的臣士。

11、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12、老师宿儒: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

13、饱学之士: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

14、举十知九: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15、陆海潘江:陆:晋朝陆机;潘:晋朝潘岳。陆机的文才如大海,潘岳的文才如长江。比喻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16、沉博绝丽:沉:深长;博:渊博。指文章的含义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17、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18、杅杅富人:杅杅:广大。学问的渊博,就象富有的财产。

19、涵今茹古:涵:包容;茹:吃。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通晓古今。

20、钜儒宿学:钜:通“巨”,很大;宿:老成。指学识渊博,学术上有权威的人士。

21、如古涵今:包容吞吐古今。形容学识渊博。

22、老手宿儒:宿儒:长期研究儒家经典的人。指年辈大的老师或知识渊博的`学者。

23、博物多闻: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24、达士通人:通人:学识渊博贯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达,学识渊博的人。

25、矜奇炫博:以奇异和渊博而夸耀、自负。

26、多闻强记: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7、儒林丈人: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

28、巨学鸿生:巨:大;鸿:通“洪”,大;生:读书人。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29、大知闲闲:知:通“智”;闲闲:广博的样子。指才智极高的人知识渊博,眼界深远。

30、通文达艺: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31、多闻阙疑: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32、道山学海:道、学:学问。学识比天高比海深。形容学识渊博。

33、知今博古:贯通古今。形容知识渊博。

34、博物通达:通达:明白人情事理。形容常识渊博,通晓事理。

35、博闻多识:博:广博;闻:见闻;识:学识。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36、腹载五车: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37、博览五车:指读书多,学识渊博。

38、才大如海: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39、钜学鸿生:学识渊博的人。

40、饱谙经史:饱谙:深知,极其熟悉。熟知经书史籍。形容学问渊博。

41、立地书厨: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42、无一不知: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形容知识丰富。

43、博洽多闻: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44、铄懿渊积:指德行美好,学问渊博精深。

45、鸿儒硕学:鸿儒:大儒;硕学:有很多学问的人。泛指学识渊博、造诣很深的学者。

46、金声玉振:以钟发声,以磬收韵,奏乐从始至终。比喻音韵响亮、和谐。也比喻人的知识渊博,才学精到。

47、智周万物: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48、沈博绝丽:指文章的含意深远,内容渊博,文辞美妙。

49、有脚书厨:戏称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50、老师宿儒:年纪大而学问渊博的人。

形容知识渊博的成语3

[智周万物] 天下万物无所不知。形容知识渊博。

[通今博古] 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通古博今] 形容知识渊博。同“通今博古”。

[通今达古] 形容知识渊博。同“通今博古”。

[通儒硕学] 犹言通儒达士。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通儒达士]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通儒达识]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同“通儒达士”。

[腹载五车] 比喻读书甚多,知识渊博。

[博物多闻] 指见多识广,知识渊博。

[以莛叩钟]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老师宿儒]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

[通文达艺] 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学究天人] 有关天道人事方面的知识都通晓。形容学问渊博。

[见多识广] 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博学多才]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掷地有声]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

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的成语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1、学富五车

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示例: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2、才高八斗

意思是形容人文才高超。

示例:李白才高八斗,人称“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3、博览群书

谓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形容学识渊博。

示例:他博览群书,希望以自己的力量帮助这些学生。

4、才华横溢

意思是很有才华,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与锋芒毕露不同。

示例: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扩展资料:

形容一个人没有才华的成语:

1、不学无术

思是指没有学问因而没有办法,现指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示例:都说他的人是个好的,只可惜了一件,是犯了“不学无术”四个字的毛病。

2、才疏学浅

意思是才学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示例:明·高明《琵琶记·南浦嘱别》:“你读书思量做状元,我只怕你学疏才浅。”

3、目不识丁

意思是指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形容人不识字或没有学问。

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但即使'目不识丁'的文盲,由我看来,其实也并不如读书人所推想的那么愚蠢。”

形容一个人博学的成语

形容一个人博学的成语

1、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2、通材达识: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

3、文献之家:指博学多闻、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4、宿学旧儒:指老成博学的读书人。

5、超俗绝世: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

6、高才大学:高才:才能杰出。大学:学识渊博。才能高超,学识渊博。

7、才高八斗:才:才华。比喻人极有才华。

8、学富五车: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9、喷珠吐玉: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10、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

11、满腹诗书:比喻博学多才,知识丰富。

12、一目十行: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13、谈天论地:谈论天文地理。形容博学多识。

14、青藜学士:指博学之士。

15、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16、满腹经纶:经纶:整理丝缕,引伸为人的.才学、本领。形容人极有才干和智谋。

17、学界泰斗:一般用来称颂德高望重的,因其卓越成就、高尚品德、精深修养而为众人敬仰的杰出人物。

18、博学多闻:博学:广博。学识广博,见闻丰富。

19、喷唾成珠:唾:唾沫。咳嗽出来的唾沫都化成了珍珠。形容博学多才,出口成章。

20、学老于年:指青年人的博学。

21、一代楷模:一个时代的模范人物。

22、博物君子:指博学多识的人。

23、学而不厌: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24、博大精深: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25、通才练识:通才:学识渊博的人。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26、君子不器: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种器皿。君子博学多才,可胜任各种工作。

27、精益求精: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

28、学贯中西:形容学问贯通了中国和西方的种种知识。

29、出口成章: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30、博古通今: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对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并且通晓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