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放弃的成语有哪些?(表示已经放弃的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形容放弃的成语有哪些?
另起炉灶、带牛佩犊、绝仁弃义、弃文就武、投笔从戎
一、另起炉灶
白话释义:比喻另立门户或另搞一套
朝代:清
作者:李汝珍
出处:《镜花缘》:“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翻译:饭都煮不熟,这彩另外又再起了一个炉灶
二、带牛佩犊
白话释义: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朝代:东汉
作者:班固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翻译:有平民带着刀剑的,就让他卖了刀去买牛,叫做卖佩剑去买牛
三、绝仁弃义
白话释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
朝代:战国
作者:老子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翻译:弃绝最高学问和渊博知识,有利于民众百倍。弃绝仁义,民众才会恢复慈孝。弃绝奸巧投机,才没有盗贼。
四、弃文就武
白话释义: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翻译:我听说你们是诗礼传家的,这个孩子放弃文业,改从武事,也是个人各的目标,曾经读过《武经七书》吗?
五、投笔从戎
白话释义:把文人放弃文人职业而去从军叫做投笔从戎
朝代:南宋
作者:范晔
出处:《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当如傅介子、骞之,在战场上立下功劳,岂可在此写书之事中费生!
翻译: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用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情中浪费生命呢!
形容放弃的成语是什么
关于放弃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不舍昼夜】: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踹两脚船】:踹:踩。脚踩两只船。比喻投机取巧,两方面都不放弃。
【寸利必得】: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德以报怨】: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指放弃旧怨,以德待人。
【废耳任目】:废:放弃;任:信任。放弃了耳朵,信任眼睛。指不相信别人的意见,只凭信自己眼见的现象。
【蝮螫解腕】:螫:蜂螫;解:放弃。手腕被蝮蛇咬伤,应立即截断,以免危及生命。比喻面临危险,必须弃小求大。
【孤蹄弃骥】:孤:单一;骥:骏马。就因为一只蹄子有毛病。而放弃骏马不用。比喻在用人方面求全责备,过于挑剔。
【绝仁弃义】: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苦行僧】:苦行:某些宗教徒的修炼手段,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来磨炼自己。指出家修行的人。现用来形容放弃正当物质享受,一味苦行的人。
【撂挑子】:比喻放弃工作,推脱不干。
【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明弃暗取】:表面上推辞放弃而暗中偷偷拿取。
【弃德从贼】:放弃良好的德行,从事坏人所做的事。比喻弃善从恶。
【弃俗出家】:弃:放弃;俗:尘俗。放弃世俗出家为僧尼。
【弃文就武】:放弃文业,改从武事。
【弃武修文】:放弃武备,改习文教。
【忍痛割爱】: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指不是出自本意忍痛地放弃心爱的东西。
【肉袒面缚】:肉袒:去衣露体,表示愿受责罚;面缚:两手反绑面对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脱去上衣,反缚着手。形容顺从投降。
【删华就素】:放弃荣华富贵而过简朴生活。
【舍己从人】: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舍己就人】:舍:弃;就: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
【舍近即远】:放弃近的,谋求远的。同“舍近务远”。
【舍近务远】: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舍实求虚】:放弃实在的,追求虚幻的。
【司空不视涂】:司空:古代管理道路的官;涂:路;不视涂:不看道路。司空不察看道路。指放弃本职工作,玩忽职守。
【洗手不作】:洗手:比喻清白廉洁。原是盗贼的行话,放弃盗贼的勾当,不再干了。比喻对某项职业或事情不再继续干了。
【小学而大遗】:小:指不知句读;大:指不解疑难问题;而:转折连词,可是;遗:弃。小的方面则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
【徇国忘己】:徇:同“殉”。指尽忠于国家之事而放弃个人得失。
【依依不舍】: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
【有所不为】: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
【与狐谋皮】:谋:商量。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与虎谋皮】:谋:商量。跟老虎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与羊谋羞】:谋:商量;羞:珍羞,精美的食物。跟羊商量要它的肉。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
【贼心不死】:不放弃坏念头,而继续做下去。
【折券弃债】:券:票据、凭证。撕毁凭据,放弃索债。
【振衣濯足】: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中道而止】: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昼夜不舍】: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逐本舍末】:逐:追求。抓住根本,放弃次要的东西。
形容放弃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1、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举直错枉
释义:原指作战要见机而行,不要做实际上无法办到的事。后泛指知道事情困难就后退。
读音:[zhī nán ér tuì? ]
例句:然而这些行动却并没有让耍蛇者们知难而退,他们依旧是每年返回到印度教地区,聚集在寺庙和火车站周围耍蛇卖艺。
2、碌碌无为
释义:平平庸庸,无所作为。
读音:[lù lù wú wéi ]
例句:青春的温度会在一次次磨砺后升高,当青春的温度达到百度时,才能真正体会到保尔所说的那句话: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3、一暴十寒
释义: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读音:[ yī bào shí hán?]
例句:你这一暴十寒的态度,到底是懒呢,还是故意推拖?
4、寸进尺退
释义: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读音:[ cùn jìn chǐ tuì?]
例句:联系那些人口统计学的后果,以及施加在年轻人身上的悲惨遭遇,韩国的教育方法有点寸进尺退了。
5、有始无终
释义:有开始没有结尾。指做事不做到底。
读音:[有始无终 ]
例句:你们知道放弃是什么吗?放弃不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不是见异思迁随波逐流。
表达“放弃”的成语有哪些?
表达“放弃”的成语有:另起炉灶、振衣濯足、绝仁弃义、弃文就武、带牛佩犊。
1、另起炉灶(lìng qǐ lú zào):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辨,这才‘另起炉灶’。”
2、振衣濯足(zhèn yī zhuó zú):濯足,洗脚。抖掉衣服上的灰尘,洗去脚上的污垢。形容放弃世俗生活的荣华富贵,立志在山中隐居。
3、绝仁弃义(jué rén qì yì):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出自《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4、弃文就武(qì wén jiù wǔ):意思是放弃文业,改从武事。出自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一折:“吾闻诗礼传家,此子弃文就武,亦各言其志也,曾读《武经七书》么?”
5、带牛佩犊(dài niú pèi dú):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出自《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形容放弃的成语
坚韧不拔、坚忍不拔、坚定不移、坚如磐石、坚持不懈、艰苦卓绝、持之以恒、水滴石穿、善始善终、毫不懈怠、坚贞不屈、孜孜不懈、锲而不舍、百折不挠、铁杵磨针、死不瞑目、精卫填海、始终如一、始终不渝、日夜兼程、戴月披星、披星戴月、起早贪黑、昼夜兼行、昼夜不息、夜以继日、日以继夜、熬更守夜、不舍昼夜、没日没夜、俾夜作昼、俾昼作夜、焚膏继晷、通宵达旦、废寝忘食、兢兢业业、继晷焚膏、马不停蹄、再接再厉、快马加鞭、非日非月、弥日累夜、连日连夜、连日继夜、申旦达夕、起早摸黑、以夜继日、夜以继昼、夜以接日
表示放弃的成语
不舍昼夜 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
出处:《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寸利必得 寸利:微小的利益。微小的利益也必须得到,不能放弃。形容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
带牛佩犊 原指汉宣帝时渤海太守龚遂诱使持刀剑起义的农民放弃武装斗争而从事耕种。后比喻改业归农。
出处:《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
断织之诫 孟子的母亲用割断织布机上的纱,使机上的纱不能成布的损失来告诫中途放弃学业的儿子。后用这个故事告诫中途辍学的人。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
举直错枉 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捐残去杀 指放弃残暴和屠杀的行为。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
另起炉灶 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四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辨,这才‘另起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