雃字旁的字有哪些的简单介绍

本文目录一览:

刂旁的字有哪些字字

刂旁的字有前、到、刻、割、创、别、刚、划、剃、列、则、削、刺、利、制、刘、剩、刨、荆、剧、刮、剑、副、判、删、刿、刬、刷、剂、刹、剔、剖等。

一、劐[huō]

1、用刀剪等划开。

2、用耕具划开土壤。

3、同“耠”。

二、剸[tuán] [zhuān]

1、专擅。

2、统领。

三、荆[jīng]

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

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

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四、剩[shèng]

1、剩余:剩饭。剩货。大家都走了,只剩下他一个人。

2、姓。

五、刻[kè]

1、雕刻:刻图章。

2、计算时间的单位。用钟表计时,十五分钟为一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

3、时间:即刻。立刻。

4、形容程度深:深刻。刻苦。

5、刻薄:尖刻。苛刻。

6、同“克”。

讠字旁的字有哪些?

讠字旁的字 :语、说、词、谁、许、课、诗、谚、评、议、该、论、访、认、诚、请、记、话、让、讯、讽、谋、计、识、读、设、询、讲、谅、诉、讶、谈、订、讨、诰、谜、讥、详、误、谎、谦、试、调、谛、证、诅、诀、诞。

一、语

拼音:yǔ、yù,部首:讠,笔画:9,繁体:语,五笔:YGKG。

释义:

[ yǔ ]

1、话。

2、说。

3、谚语;成语

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

5、姓。

[ yù ]

告诉。

组词:语文、成语、外语、无语、语气、语言、口语、词语、谜语、俗语、语塞、絮语。

二、说

拼音:shuō、yuè、shuì,部首:讠,笔画:9,繁体:说,五笔:YUKQ。

释义:

[ shuō ]

1、用话来表达意思。

2、解释。

3、言论;主张。

4、责备;批评。

5、指说合;介绍。

6、意思上指。

[ yuè ]

同“悦”。

[ shuì ]

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

组词:说唱、说笑、小说、说书、说明、诉说、听说、说话、且说、乱说、说穿、假说。

三、词

拼音:cí,部首:讠,笔画:7,繁体:词,五笔:YNGK。

释义:

1、(儿)说话或诗歌、文章、戏剧中的语句。

2、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原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阕。

3、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组词:诗词、词语、托词、颂词、誓词、词韵、连词、弹词、词头、体词、对词。

笔顺

四、谛

拼音:dì,部首:讠,笔画:11,繁体:谛,五笔:YUPH。

释义:

1、仔细(听或 看)。

2、意义;道理。

组词:谛听、谛视、真谛、谛辨、谛读、空谛、四谛、二谛、谊谛、谛眂、谛睨。

五、诀

拼音:jué,部首:讠,笔画:6,繁体:诀,五笔:YNWY。

释义:

1、就事物的主要内容编成顺口押韵的容易记忆的词句。

2、方法;窍门。

3、分别(多指不再相见)。

组词:秘诀、诀窍、要诀、口诀、永诀、诀别、掐诀、歌诀、妙诀、眼诀。

获,彬,忠,耿,荐,授,盒,腐,雅的形近字

莸,林,总,朕,苻,援,盆,府,稚。

1、莸,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单花莸的全草。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福建等地。具有清暑解表,利湿解毒之功效。常用于夏季感冒,中暑,热淋,带下,外伤出血。

2、林,汉语常用字,读作lín,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树木”,后引申为凡是人或者事物会聚、汇集处,又以汇聚之义延伸为众多的样子。《说文解字》解释为平地上有丛聚的树木,由两个木字会意。

3、总,动词。总字有多个解释1.(形声。从糸(mì),悤(cōng)声。糸是细丝,细丝常聚合成一束,故从糸。本义:聚束;系扎);2.禾稿;连穗带杆的禾把子;3.全部,全面;4.皆;一概等。

4、朕,zhèn,从舟从灷(zhuàn)。本义为舟缝。另引申为迹象、征兆。凡言朕兆者,谓其几甚微,如舟之缝,如龟壳之裂纹也。

5、苻即“白英”(Solanum lyratum)。又名鬼目草,茎似葛,叶圆有毛,子如耳珰,赤色,丛生 [bittersweet]。如:苻蓠(植物名。即莞蒲。白芷的别称)

6、援yuán⒈拉,拽,牵引:攀~。~引。⒉引用:~用。~例。⒊帮助,救助:~助。求~。支~。

7、盆专指用来盛放物品的钵状容器,因其形状要比钵大,故而称为 盆。盆与碗的本质区别在于,盆的边缘比内壁要厚,而碗的边缘较内壁要薄。

8、府,旧时指官吏办理公务的地方,现在指国家政权机关:官~ 省~ 政~ 。旧时指高官和贵族的住宅,现在也指某些国家首脑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王~ 总统~ 。

9、稚是一个汉字,读作,本意是指晚植的谷类,引申义是指幼禾;也有幼小 孩童、幼苗的意思。该文字在《书·立政》和《楚辞·大招》等文献均有记载。

扩展资料:

形近字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并有各自的特点:

(1)笔画相同,位置不同,如“人、入、八”。

(2)字形相近,笔形不同,如“己、已、巳”。

(3)字形相近,偏旁不同,如“峰和锋”。

(4)字形相近,笔画不同,如“木和本”。

(5)字形相近,读音相同,如“眯和咪”。

(6)字形相近,读音不同,如“治和冶”。

(7)部首相同,位置不同,如“旯和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林?百度百科:莸?百度百科:总?百度百科:朕?百度百科:盆

字旁的字有哪些

没有以“字”为偏旁的字,“字”加部首有“茡、牸”两个汉字。

1、茡

读音:zì

意思:苴麻,即雌株大麻。

2、牸

读音:zì

意思:〈方〉雌性的牲畜。

扩展资料

组词:

1、牸牝[zì pìn] 母马。

2、五牸[wǔ zì] 指牛、马、猪、羊、驴五种母畜。

3、牸虎[zì hǔ] 母虎。

4、乳牸[rǔ zì] 哺乳的母牛。

5、牸角[zì jiǎo] 牛角。

6、牸马[zì mǎ] 母马。

7、卷角牸[juàn jiǎo zì] 角蜷曲的牝牛。

字旁的字有哪些字?

字旁的字有:茡、牸。

茡拼音:zì,部首:艹,部外笔画:6,总笔画:9 ;繁体部首:艸,部外笔画:6,总笔画:12。

牸,汉字,读作zì。基本含义是:畜类野兽的雌性。如:牸马;牸犀。牸之舐犊,鸟之哺雏,以我之所生,故不自知不自解而惟恐伤之。——李恭《真定黄氏家谱序》

“牸” 字共有 10 画,笔画顺序为: 撇、横、竖、提、点、点 、横撇/横钩、横撇/横钩、竖钩、横。

荸荠介绍:

荸荠是中国的特色蔬菜之一,通常以地下膨大球茎供食用,可以生食、熟食或做菜,尤适于制作罐头,称为“清水马蹄",是菜馆的主要佐料之一;并可提取淀粉,与藕及菱粉称为淀粉三魁。

荸荠分布于中国、琉球群岛、南洋岛(吕宋岛为该种最先发现的产地)、日本和印度。在中国分布于台湾、江苏、广东、海南。生长在有水的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