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笔行书带力字旁的字有哪些(些字行书钢笔书法)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在短时间内练好硬笔行书

马浩书法觉得如果想在短时间内学好一样东西 首先你要摆正心态 调整好最佳的状态 书法首先要持之以恒的多练习多接触 其次就是多看帖子去领悟快速掌握字形结构 凡事无捷径 相信你会练出一手好字的

有没有喜爱钢笔字的,求学各种偏旁钢笔字怎么写。最好带图片。谢谢了

钢笔字写法

一、钢笔字和钢笔书法的特点

钢笔楷书的特点是:用笔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讲究;笔画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停而不断、直而不僵、流畅自然;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型端正、合乎规范。

钢笔行书则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也就是大家平常所写和所说的连笔字。它可以牵丝连带、大小参差、省减笔画、改变笔顺,可以极尽变化之能事,容易写得气势连贯、疏密有致、跌宕起伏,容易表现出艺术效果。当然,也就容易写快,从而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二、怎样练好钢笔字

第一,要有正确的坐势和握笔的姿势;

第二,打好楷书基础,也可直接学习行书

第三,选择优秀的范本,借鉴毛笔书法的用笔、结构、章法和气韵。

第四,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勤于思考是练习书法的基本途径。

第五,变革旧习惯,形成新笔势

三、写字的姿势和执笔

(1)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头正,身直,臂开,足平. 坐要正,肩要平,背要直,身子和头部不能歪,更不要低;两眼距桌面约一尺,前胸距桌沿约三寸。

(2)执笔要正,笔尖应直向前,切忌内斜,(只要掌心放平些,笔尖就自然向前);食指指尖距笔尖约一寸。拿笔不正或笔尖向内斜,就写不好捺,写不好横,写不好钩,很难顺手,甚至每写一笔,就得挪动一下右手。同时,写出的线条一无骨气,二无韵律,字形也就谈不到舒展大方。

(3)笔杆的斜度,写大字拿笔往上些,笔杆斜度要稍大,写小字往下些,笔杆斜度稍小。一般的斜度应倾斜在食指关节处,超过这个部位,写出的笔画,不是拘泥,就是呆板。笔杆斜度不适当,笔速要受到局限的,并且不可能写出飘然、神韵的字形来,因此不应倾斜“虎口”处。

(4)握笔要轻松,运笔才自如;握笔太紧,写出的字,不能开阔大方。 

钢笔的执笔方法是:两个指头捏笔,小、无、中指垫起。

要领: 1)虎口 :椭圆如凤眼。 2)笔斜 :笔竿45度角。

3)笔尖:向着左前方。 4)心空 :手心应虚空。

5)指实 :拇食紧捏笔。

四、钢笔字的运笔方法

运笔也称用笔,就是笔尖从落纸起书写各种点画起止运行的规律。运指与运腕相结合,运笔写字要讲究提按、顿挫和转折, 讲究速度的快慢,快中有慢,以求稳实,慢中有快,以求灵动, 每一点画都有虚实变化,才能生动有艺术性。

钢笔字运笔一般规律

1. 用笔精到,起落分明;

2. 笔画遒劲,刚柔相济;

3. 笔意连贯,顾盼呼应;

4. 快慢疾徐,节奏鲜明

五、钢笔楷书的特点

讲究用笔 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方法。

笔画分明 起收有序、笔笔分明、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结构方整 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

钢笔楷书的练习

练习楷书,应注意笔画和结构两方面:

笔画练习: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

结构练习: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六、楷书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提、钩、折八种。

书写基本笔画要点:

“点” 如坠石,形断而意连;

“横” 要稍斜,有俯仰之势;

“竖” 粗而壮,写直不要歪;

“撇” 行笔快捷,发笔劲利;

“捺” 徐而有劲 、“一波三折”

“钩” 趁势顿笔再向左上偏 ;

“折” 其发笔缓,提按使转;

“提” 蓄势劲发,策马扬鞭 。

初练稍慢,循序渐进。要知道,书体成就的取得,都必需先把楷书的基本笔画练好,它是写好一切书体的立足点。

七、钢笔楷书的结构

(一)单体结构

掌握重心,把握字体外形或主干笔画

n 长形结构 体本瘦者,其形勿短。如“目、耳、身”

n 短形结构 身本矮者,用笔宜肥。如“四、白、土”

n 多画结构 结构紧凑,疏密匀称。如“直、册”

n 少画结构 横画长者,竖画则短。如“二、工、木”

n 穿插结构 穿宽虚插,长短合度。如“井、册、丈”

n 居中结构 竖必居中,务求自然。如“不、主、平”

n 平肩结构 上两肩开,下两脚合。如“两、丙、而”

n 参差结构 斜中求正,不失重心。如“我、及、史”

n 斜形结构 斜者居斜,斜中求正。如“乃、母、也”

(二)合体结构

掌握重心疏密得当

1)上下结构

天覆(上大下小)如“宇、宝、定”

地载(上小下大)如“上、盖、至”

上占(上繁下简)如“雷、番、普”

下载(上简下繁)如“吴、置、岩”

重叠(上下相均)如“尖、圭、多”

相等(上下相等)如“需、蛮、焚”

(2)上中下结构

“其量疏密,以布匀停”。如“意、蔷、曼”

(3)左右结构

n 让右结构 右宽而左窄。如“护、清、峰”

n 让左结构 左伸而右缩。如“荆、教、乳”

n 相向结构 相对并立,手足避让。如 “好、幼、既”

n 相背结构 顾盼呼应,笔意相连。如“外、施、礼”

(4)左中右结构

安排紧密,左右呼应,中间务正 。

如“做、街、微”

(5半包围结构 ①左半包围 如 “原、建”

②右半包围 如 “司、句”

③伸钩包围 如 “旭、抛”

(6)三面包围 ①左包 如 “巨、医、匣”

②上包 如 “周、风、网”

③下包 如 “函、幽、凶”

(7)全包结构 如 “困、国、阔”

(8)其他结构 如 “森、品,器、嚣,攀、囊”

八、钢笔行书的特点:

钢笔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也就是大家平常所写和所说的连笔字。

牵丝连带、大小参差、省减笔画、改变笔顺,极尽变化,容易写得气势连贯、疏密有致、跌宕起伏,容易表现出艺术效果。容易写快,具有极强的实用性。 

钢笔行书的笔画特征:

(1)减省点画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

b.改变书写笔顺

(3)用笔灵活

(4)体态多变

九、钢笔行书偏旁的写法

单人旁 三点水 左耳旁 右耳旁 竖心旁 提手旁 宝盖头 提土旁 直刀旁 双人旁反犬旁 王字旁 广字

十、钢笔行书的章法 意在笔先,虚实分明。

气脉贯通,形断意连。

错落有致,随势应变。

纵横连贯,横书为主

学写钢笔字

1.练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

学习书法的途径,传统观念认为应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南行、北碑、汉隶、秦篆。另一种观念认为从青少年手部肌肉发育尚不成熟的特点出发,可以从变化较少的秦篆入手,顺时而下,由行草而后楷书。这两种观念自有其道理。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硬笔书法与上文所述的毛笔书法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因循其练习方法,更不能受惑于先学毛笔后学硬笔的传统观念。我们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硬笔,写不好毛笔字照样可以写好硬笔字,没有必要走弯路。

练习硬笔字应从哪种字体练起呢?我认为:从青少年的手部肌肉发育特点及硬笔书法笔画粗细均匀,变化较少的特点出发,应从不求运笔快慢和轻重变化的字体练起。最好是印刷体中的黑体字,这种字体的美感主要表现在其结构上,我们可以通过对黑体字的揣摩分析,掌握字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我们才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爱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体刻苦练习。

2.练字都应该练什么?

首先要练眼,即认真读帖。宋代的书法家黄庭坚说:“古代人学习写字不都是依靠临摹,他们常常把古人的书法作品张挂在墙壁上,专心致志的观看它,看准了才下笔。”唐朝的欧阳询发现了晋代索靖写的碑,爱不忍离,索性坐下读碑三天。读的帖越多,眼力就会越高,就知道了如何写才好,好在哪里。有一个成语叫“眼高手低”,我认为:眼高是手高的前提。发现不了美,不知什么是美,就更谈不上创造美了。有不少同学以为书写潦草是所谓的行书,导致他们以丑为美的原因是他们“眼低手也低”。

其次要练脑或说练心。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把写得好的范字牢牢地记在心里,把其字形深深地刻在大脑里,无论何时,一旦提到这个字,马上就能想出这个字在字帖上的形状。做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

第三要练手。练眼和练脑是为了搞清字该怎样写。心中能想出字的最好效果,手中不一定能写出这种最好效果,因为脑不一定能指挥得了手,手不一定能指挥得了笔。练手就是要达到心手一致,手笔一致的境界,所以练手也是至关重要的。练手主要是练指力、练腕力、练手感。写字的时间长了会感到手指发痛,手腕发酸,手不听使唤,多锻炼这一现象就会消失。经常帮老师在黑板上抄题的学生和办黑板报的学生写字往往又快又好,他们的指力和腕力就是如此练出来的。还要注意练手感,让大脑能指挥手,感觉到笔变成了手的一部分,变成了手的延伸,手能轻松的指挥笔,想快则快,想慢则慢,想轻则轻,想重则重,想写出什么样的效果就能写出什么样的效果。

第四要练结构,因为练字的关键是掌握字的结构。字的结构是指字的笔画的长短比例及笔画间的穿插避让关系。谢晓东在歌曲《中国人》中唱道:“最爱写的字啊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方方正正做人要象他……”“方方正正”概括了汉字的结构特点。掌握了汉字的结构,写出了方方正正,结构美观的黑体字,将其笔画稍加变化就能写出宋体、魏体、楷体、仿宋体、庞体、司马体、隶书等各种字体的汉字。如果掌握不住汉字的结构,无论如何对字的笔画进行修饰,进行美化,都是难看的赘物,越变越难看。所以掌握字的结构,写好黑体字是练好一切字体的关键和基础。

第五要练笔画。不少同学练过书法,他们从楷书练起,许多运笔的规则都忘了,只记住了顿笔。结果写出来的字拖拉累赘,状如鬼画符。我提倡大家从黑体字练起,抓住字形,取消顿笔。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常用笔画的写法和大多数同学在书写这些笔画时容易出现的毛病:

①点,由左上方向右下方运笔,有一个运笔过程。注意“点”也是有长度的,不能厾成圆点。

②横,由左至右平等运笔。关键是“横要平”,不能一头高一头低,或顿笔顿成波浪形。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③竖,从上往下垂直运笔。关键是“竖要直”,不能左右歪斜,更不能写成竖钩。根据方块字的字形需要控制长短,不要太短或太长。

④撇,从右上方往左下方运笔,不要写成点撇或横撇。

⑤折,写折笔时,折角宜方不宜圆。不要在转角处大肆顿笔,写成脱肩的两个钝角,要写成一个直角。

这样写出来的字,如用圆珠笔写,就是类似火柴棍的幼圆体美术字;如用钢笔书写,就是标准的黑体字。虽然笔画单调,但只要结构准确,照样美观好看。就像蹲马步是练武术的基本功一样,横平竖直是写汉字的基本功。许多人写不好字的原因就是横不平竖不直、结构不准确。如果结构不对,笔画的变化再丰富也写不出好字来。

3.练字的一般步骤

在练习黑体字,掌握字的结构,练好基本功的基础上,可以选定自己喜欢的字体进行练习。选定字体的过程叫选帖,在选帖的基础上,还要经过读帖、描摹、临帖、背帖、创作五步。

第一步读帖。帖上汉字的读音我们都知道,无需再读。读什么?读字形,读结构,读笔画,分析揣摩字的笔画特点及笔画间的相互关系。例如:我们读黑体字的“中”,要读出“中”的一竖穿过了“口”的正中间,“口”字稍扁,横的长度是竖的长度的二倍,中间的长竖被“口”字的下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其上段又被“口”字的上横分成长度相等的两段。这就是读字形,读结构。不同字体,笔画具有不同特点,硬笔书法笔画的变化并不明显,也不易为中学生所掌握,这里就不再多说了。

第二步描摹。“描”指的是描红,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蓝笔描写。“摹”指摹帖,即用透明纸覆在范字上,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

第三步临帖。指把字帖置于一旁,看着字帖一字一字地写在作业纸上,这种方法有利于掌握字的笔法笔意,但不易掌握字的结构。

第四步背帖。指在临帖的基础上把字帖去掉,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忆字帖上的字形,将其写在作业纸上的方法。这是练好字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才能下笔有神,准确无误。写字的时候,如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写一手好字就不成问题了。

第五步创作。在掌握了字帖上的字的写法的基础上,触类旁通,悟出字帖上没有的字的写法。根据自己表情达意的需要,写出一段有中心、有内容、自成体系的文字,这就是创作了。

如果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写出一手与字帖接近的字,中学生练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4.练字的注意事项

下面我再谈谈练字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书写工具的选择。“工欲善其事,必先得其器。”无论是钢笔还是圆珠笔都要选用书写流畅,线条粗细均匀的好笔。墨色太浅,难以辩认;墨色太黑,又给人以压抑感。在考试时往往会因此影响阅卷老师的心情,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所以笔迹的墨色以蓝黑色为最好。

第二个问题:练字应注意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由于现在绝大多数的中学生使用的是圆珠笔,我就以圆珠笔为例谈谈写字的姿势和执笔的方法。用圆珠笔写字要采用坐姿,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由于圆珠笔写的字小,所以笔尖的活动要在视觉效果最好的区域。一般右手执笔,笔的位置要略偏右侧。眼睛距纸面约30厘米,胸部距桌边约10厘米。两臂自然伸展,小臂平枕桌面。以拇指和食指的指肚分别按住笔杆的左右两侧,中指第一关节左侧抵住笔杆的下方,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贴靠中指自然弯曲成半握拳状,起直辖市控制作用。拇指与笔杆接触点到笔尖的距离约4厘米。笔杆斜靠在虎口上,与纸面成45-60度角,字越小,角度越大。如用钢笔写字还应注意笔尖在外,笔舌在里,让笔尖的中缝接触纸面,以保证出水均匀,线条流畅。

第三个问题:练字要心平气静,善始善终,不能心浮气躁,敷衍了事。写字的时候要做到一笔不苟,每一笔都要写得实实在在。有人练字的时候,喜欢在结束前乱画一气,这种乱画是练字的大忌,不但有损笔尖的寿命,而且让练了半天,刚刚取得的进步化为乌有。

第四个问题:不要轻易变换字体。练字要有恒心,有毅力,要练好扎实在基本功。练字要坚持经常,不能一曝十寒,三天打渔,两天晒网。须知:一日练功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在掌握了字体结构的基础上,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字体坚持不懈的练下去,轻易不要变换字体。因为一旦变换字体,又得从头练起。

第五个问题:要学用结合,练写合一,有的同学练字的时候写得很好,但写作业的时候又瞎写一气,这们是永远练不好字的。练过的字平时用到了,应该写的象练时那样好,练一个用一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用结合才能练好字。

第六个问题:各科教师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首先教师要写规范字,其次还要鼓励学生练字。对作业书写潦草的学生要批评教育,让其改正。督促学生练字不只是语文教师的责任,每个教师都有责任。

5.练字有三种境界。

大家都看过金庸的长篇小说《笑傲江湖》,其中有一段对练剑的精辟论述:初学乍练之时,以手使剑,有时剑不听使唤,甚至会伤及自己。练过一段时间之后手剑合一,以心使剑,剑随心走,剑术就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剑术的最高层次是心剑合一,无剑无我。举手投足即是剑着,飞花摘叶,皆是利剑,一枚细细的绣花针也能抵挡三个剑术高手,这样的剑术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练字也是这样,我们练字的最初阶段同样是以手使笔。笔由不听手的使唤到逐渐熟练有一个过程,进一步可以发展到笔手合一的境界。这时写字的时候感觉笔是手的一部分,不是在用笔写,而是在用手写。只要我们认真练习,是可以达到这一境界的。

练字的第二个境界是以心使笔,心笔合一,心动则笔动。笔下所写的就是心中所想,达到了这一境界,书法水平可以说是小有成就了。包括我在内的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这一目标迈进。

练字的第三个境界是师法造化,无我无笔。古代许多著名的大书法家都是这样的。如王羲之见白鹅游水之姿,悟出“浮鹅钩”的笔势;张旭见担夫争路,公孙大娘舞剑,从中悟到结构点画的争让穿插关系和用笔的疾徐、节奏,大大丰富了其狂草的写法;怀素观夏云海涛,领悟到草书的大气磅礴、翻江倒海之势;颜真卿观屋漏痕、锥画沙,理解了用笔的迟涩和力度。这是我们练字的理想境界,达到了这一境界,无论有笔无笔,软笔硬笔,即使是一段枯枝,一把破笤帚,都能写出绝妙的书法作品。

让我们用心写字,而不仅仅是用手写字,努力向这一理想的境界迈进吧!

下面谈谈第四个问题:我是怎样练字的。

开始时我用毛笔临《颜勤礼碑》,后来我找到一本《99天钢笔字速成字帖》,该帖精选99个具有代表性的汉字,要求练习者每天练习一个,记住一个,学会一个。练完99天,99个汉字都会写了,触类旁通,其它的汉字也都会写了。我从《颜勤礼碑》中找出这些汉字,每天一个,刻苦练习,不到一个月,就有了明显的进步。

后来,有同学说,我写的颜体很有“颜”味,只是软而无力,原因是我在运笔的时候做不到“中锋行笔”,很多情况下都是拖笔。这个同学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人,发现了我的毛病,却不能帮我改正。我多方求教,认真观察别人如何写字,终于发现了这一诀窍:原来,别人写字的时候常常捻动笔杆,让笔尖随着运笔转动,始终处于笔画的中间,这样就做到了“中锋行笔”。

后来,我的另一个同学对我说:“你的字笔画很规范,但组合到一块后并不美观,主要原因是结构不对。要想掌握字的结构,你不如跟着我学写黑体字,笔画象火柴棍一样的黑体字,只有结构对了才美观。”于是我就用板刷沾水,照着报纸新闻的黑体字标题在地板上练习。很快我就掌握了黑体字的写法,并为一些班级书写了大字标语。我发现,在学会黑体字后,许多从未练习过的字体,只要对其基本笔画稍加练习就能写成。这也是我今天建议同学们从黑体字练起的原因。1993年,我参加石家庄市教委组织的书画比赛获三等奖,如今我经常帮助同事们出壁报,写大字,既巩固了练字的效果又提高了写字的水平,既帮助了别人又陶冶了自己。

以上我们谈了练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果大家按我说的去做,我想你一定会取得进步的,因为我指导学生练字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后我就谈谈这个问题。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但要自己写好字,还要指导学生写一手好字。为了让学生写好字,我曾经让学生写过“每日一字”,经过练习,98届学生李超学习庞中华体钢笔字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牛鲲鹏的钢笔字方正谨严自成一体。我还为学生搞过多次书法讲座,并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书法比赛。2001届学生胡占雄、李墨等人的硬笔书法作品曾在“世纪之星”书法比赛中获奖。如今,我在学生中开展评比“星级书写能手”的活动,学生练字的热情很高。“三星级书写能手”孙瑞静同学不但书写工整清楚,而且达到了每分钟50多字的书写速度。

最后我还想告诉大家:写一手漂亮的汉字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用心练用心写总会成功的。当你看到一个个端庄秀丽的汉字从你的笔下流淌而出的时候,当你看到一页页整洁清楚的作业在你的笔下诞生的时候,当你看到作业本上的红对钩和“优”的时候,你不觉得写好汉字也是一种艺术享受吗?让我们走进汉字书法的艺术世界,尽情的挥毫泼墨吧!

钢笔字行书怎么练?

我是我们学校书法爱好者协会的副会长兼硬笔书法部部长,你 如果想用钢笔练好字,我的个人经验就是,首先要勤快,却无需字帖, 。 但是不用字帖并不代表不向别人学习,别人写的好我为什么不学?采众之所长,无碍自成一家,王羲之是书法大家,难道他天生就会书法?一开始就比别人写得好?就比他的老师写得好?那他还师从卫夫人干嘛?难道是去炫耀吗?历史上好多书法大家就是通过学习他人长处,加以自己的风格而锤炼,自成一家。 而现在的我们,并不能为了写好字就到处去拜师学艺,学习是无处不在的,你可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留心观察,发现他们写的较好的某个字,你就完全可以模仿, 多写几遍,直至熟练,还有就是平时多练习,没事的时候即使你没有笔和纸,不管是什么,只要能拿来练字的,都可以拿来用。

上面说,要用钢笔,其实这是对于初学者来说的,因为钢笔在初学的时候,粗细得当,容易上,手折、叠、顿、挫,都可以很好地把握,但是练到后面,就不用拘泥于钢笔了,毕竟你到哪都不会用钢笔吧。签字笔,铅笔,圆珠笔等都可以。

练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有耐心和恒心,要想拥有扎实的写字功底,就要按练字的步骤,一步一步地来,首先,就想学软笔书法一样,从偏旁练起,熟悉偏旁以后,就开始练正楷,虽然平时写字都是用行书写字,但是千万不要上来就写行楷或者说行草。要慢慢从正楷来练起,写好正楷,有助于以后写任何一种字体,“不会走的人,永远也不会跑,即使你站起来了,也只能是在原地”这是我们书法老师在上第一节课的时候勉励我们要有耐心学习正楷时说的话。意思很显然,就是注重基础!

你可以去书店买一些学写字的书,但不是字帖,是专门介绍各种字体的书籍,里面注重的是写字的方法,当然,里面要有示范字,示范字有的书上是印刷体,那样的书不好,尽量买的是手写体。 接下来,就看你的实际行动啦,这可是最最最关键的一步啊!加油啊! 无需苦练,每天端坐认真写100字,没事的时候用手或笔画画,很快你就会练就一手好字啦!

我也喜欢写字,以上是我自学写字以来心得总结,虽不多,但是我受益匪浅,很实用。

硬笔书法88个偏旁部首书写技巧……

书写技巧如下:

汉字的偏旁部首是汉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写好偏旁部首有利于写好汉字。行书的偏旁部首来自楷书,但书写更为简便。

单人旁 落笔稍重,向左下行笔,随后回锋翻笔,再顺势落笔写竖,先轻后重,最后回锋向右上趯出。如"任"字。

三点水 落笔轻,露锋尖,触纸后用力顿一下,然后勾出,接着顺势落笔写竖勾,勾时用力向右上趯出。如"沈"字。

左耳旁 落笔写短横,顺势用笔而下写弧,再顿笔勾出,接着写竖勾,竖勾要挺劲,带有一定的弯势。如"陈"字。

右耳旁 落笔由轻而重写横出折,再顺势写弯勾,然后翻笔而上写竖画,竖如悬针,上粗下细.一般来说,左耳收,右耳放;左耳流利,右耳工整;左耳竖有勾,右耳竖无勾;左耳占地小,右耳占地大。如"都"字。

竖心旁 落笔写短竖,再折笔写短横,然后翻笔向左上,顺势写长竖。有时横竖之间有牵丝相连,并形成一个针鼻孔似的小圈,就更显得玲珑剔透,生动活泼。如"情"字。

爿字旁 侧锋落笔,略顿,随即高于写竖画,要挺拔有力,至竖末用力向左上勾出,然后顺势写上点,顿一下提笔写下点,再用力向右上挑出。竖与点之间用勾挑相呼,点与点之间用牵丝相连。如"壮"字。

提手旁 落笔写横,再翻笔写竖勾,然后顺势写斜世无双挑。横画略向右上斜,竖勾挺拔带弧势,挑画由左下而右上,线条由粗而细,点画分明有力。如"推"字。

宝盖头 轻落笔重按笔写点,然后勾出,顺势写左竖点,再连着折笔写横,末了折笔用力向左下勾出.整个宝盖头点画呼应,成上包下之势,字头宽敞,能包括或容纳下面部分。如"宣"字。

趯土旁 落笔先写横画,再翻笔写短竖,然后顺势折笔用力向右上趯出。趯土旁的趯土要写得精悍,同时要与右面部分发生关系,其中特别是趯画。如"城'字。

直刀旁 落笔斜写左短竖,再折笔向右上勾挑,然后顺势写右竖。行书中的右竖,不妨写得比楷书长些;竖尾一般提笔直接抽出,也可以向左下勾出。如"到"字。

双人旁 落笔先写短撇,回锋折笔写长撇,再回锋向上写竖画,然后顿笔勾出。整个双人旁要一笔写成,虽然用笔有提有按,但笔尖始终没有离开纸面。如"徐"字。

反犬旁 侧锋落笔,随即向右下撇出,顺势另起笔写竖勾,再落笔写撇折挑。反犬旁可以写成楷书似的勾挑,也可以回锋收笔无勾挑;有勾挑的势必从左上落笔写撇或撇挑,无勾挑的势必从右上落笔写撇或撇挑,用笔的笔势不同,因此字的体态也不同。如"独"字。

王字旁 落笔写上横,随即折笔写竖画,再转笔向右上顺势写中横,然后折笔向左下写下横。王字旁的三横,要求长短角度有变化,一般来说,上画较短略向右仰,中横略长比较平正,下横最长由左下向右上挑出。三横有变化又和谐,这样安排就饶有趣味。如"理"字。

广字旁 先写上面侧点,接着提笔就势写横,再折笔写撇。广字旁的字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往往由左上包右下,因此要注意空间。如"店"字。

食字旁 侧锋落笔写撇,随即回锋写横勾折,接着顺势写竖仰勾。整个食字旁线条清楚匀称,是一笔写成。如“饭”字。

尸字旁 落笔写横,随即用力折笔而下,接着再折笔写横,然后翻笔向左上。顺势写下一撇。尸字旁的转弯抹角处用笔须慢且要有力。如“居”字。

弓字旁 先落笔写横折,再翻笔写横折勾。弓字旁的弓须一气呵成,不能用两笔或三笔写成。如“引”字。

山字旁 写法是:先写左短竖,接着折笔写横,然后翻笔向上,再顺势写中竖,提笔写右竖。山字如作偏旁,侧右竖改为一点,同时顺势向右上勾出;山字如作部首,侧右竖改为撇点,随即一笔撇下。如“峰”字。当然山字也可采用楷书写法,先写中竖,再写竖横折,最后顺势写右竖。

木字旁 落笔写横画,接着翻笔向上,顺势写竖画,再另起笔写撇画,随即折笔向右上挑出。如“柳”字。

子字旁 落笔写横勾折,随即写下弯勾。再顺势翻笔向右上挑出。如‘孙”字。

绞丝旁 侧锋落笔,略顿,随即向左下撇,再回锋翻笔写撇折,最后趯笔向右上勾出。绞丝旁的绞丝上画要长,中画要短,下画稍长,要错落有致,最忌长短划一,规整得如同弹簧。如“红”字。

火字旁 落笔写竖横折,再翻笔向上,随即写撇弯折,最后回锋用力向右上趯出。这是草书写法,如“烟”字。另兵一种写法是先落笔写左右两点,然后顺势写长撇,再另起笔写一点。

四点水 先写左面一点,随笔挑出,再落笔写中点,然后随着笔势向右提笔写右点,最后回锋向左下勾出。四点水在行书中往往写成三点,左点与中点相呼应但不相连结,中点与右点相连结而不相呼应,四点水在下面,为了托住上面部分,四点水不妨写得开张些。如“熊”字。

女字旁 先落笔写斜长点,再向上提起,顺势写撇画,再趯出,随笔写横挑,如“如”字。如果按照楷书写法,先写撇画,再翻笔写反捺,再顺势写右撇,最后拦腰写横挑。

门字框先落笔写左竖,从外翻笔向上,再写表一点,提笔向右写横,顺势折笔写右竖,同时用力向内勾出。门字框中间要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便容纳内部部分。如“间”字。

日字旁落笔写左竖,再提笔写横竖折,然后另起笔写中间一点,顺势提笔连写下一点。不过作为偏旁的日字下一点总是写成上挑,以便书写右面的点画。如“明”字。

月字旁落笔先写左竖撇,收笔时用力向左上趯出,然后顺势写横折竖勾,勾时须顿笔有力,最后随笔连写中间两短横,连写的点画要轻灵飞动。如“胜”字。

心字底顺势落笔写左点,要先轻后重,再起笔写弯勾,要弯而有力,最后用笔写左右两点,两点间要有牵丝相连。,如“思”字。

口字旁 先落笔写左短竖,再提笔写右短竖,最后再顺势勾出。口字旁的口字往往快写成相连的两点,但左点要比右点长些,而且要带有一定的斜势。如“叫”字。

目字旁 写好左竖后,顺势写横竖勾折。然后再翻笔写中间两小横,随即提笔写下横,两竖要挺起,成相背状,下横要写成横挑状。如“睁”字。

足字旁 落笔写左短竖,再提笔写横竖折,随即折笔写下横,接着转笔写竖横折,翻笔挑上,顺势写出两点,有时写得快写成一点上挑状也行。如“路”字。

耳字旁 落笔写上横,随即翻笔写左竖,再回锋向上写两小横,接着折笔写下横,最后提笔抽锋写右竖。也可写成:落笔写横竖折,再起笔写竖勾,然后顺势撇挑。如“取”字。

身字旁 先落笔写短撇,倾势写左竖,再起笔写横竖勾,然后写两短竖,接着折笔写挑出。“身”字本来形长,作为偏旁,形更长。如“射”字。

牛字旁 落笔先写撇横,再翻笔写竖勾,然后顺势由左下向右上写挑画。如“特”字。

马字旁 落笔写出折勾,再回笔写竖横折勾,最后顺势写下横。下横一般写成挑画,以便书写右面点画。如“驰”字。

四字头 落笔写短斜竖,随即提笔写横折勾,再起笔写两点,接着顺势写下横。如“罗”字。四字头要写得扁不能方。

草字头 落笔写左右两点,两点要呼应,而且要有姿有态;再顺着右点的撇势写下横画。如“花”字。

竹字头 落笔较重,随即撇下,接着折笔向右下写短斜竖,再翻笔向右上挑,提笔连写三曲弯。转折时速度宜慢,用力宜重,要交待清楚,同时两“个”字,要左低右高,有势有态。如“等”字。

车字旁 先写横画,翻笔向上写竖横折,再翻笔向上写竖勾,随即顺势写横挑。如“轻”字。

示字旁 与衣字旁(行书中可通用)落笔由轻而重写侧点,顺势勾出,再另起笔写横竖折,翻笔向上写撇挑折。这个偏旁除了点之外,主要由横竖折与撇挑折交叉组成。如“神”字。

令字旁 落笔先写长撇,再写上点,接着写下点,随即顺势写横撇折,最后翻笔向右上挑出。“令”字的上下两点可连可断,但下面的横撇点务必一笔连写,不能分开。如“领”字。

游水旁 落笔写侧点,顺势提笔写曲折,接着回锋写平捺。游水旁是左下包右上,因此游水不能远离被包围的部分。如“迷”字。

硬笔书法:钢笔行书的偏旁写法四

走字旁 落笔写横画,翻笔向上写竖画,再顺势写长横,接着笔不离纸写短横和下捺。如“赵”字。

金字旁 先写长撇,再写一点,然后写横竖折,接着挑笔向上写中横,折笔而下再翻笔向右上挑出。如“银”字。

言字旁 落笔写侧点,顺势勾出,再起笔写横,折而写竖勾。言字旁的横要比竖勾短,长了就变形,造型不好看。如“话”字。

欠字旁 落笔写撇画,再翻笔写横折勾,接着顺势写下撇画,最后写反捺。因为欠字旁在字的右边,因此宜长不宜短。如“欣”字。

虫字旁 落笔写短斜竖,再顺势写横竖折,接着回锋写下横,然后翻笔向上写竖折挑,为了便于书写,行书虫字旁的一点往往省掉。如“虬”字。

酉字旁 落笔写上横,再顺势写左竖,接着写横竖折勾,再另起笔写两中竖,然后连笔写两中横,不过最后一横要写成挑状。如“酷”字。

舟字旁 落笔写短撇,再顺势写竖撇,写横竖折勾,然后一笔写下中间两点,由于写得快了,因此两点成一竖,接着拦腰写横挑。如“船”字。

石字旁 落笔写横撇折,再顺势写两点。如“破”字。

病字旁 落笔写侧点,再起笔写横折撇,勾出,然后写点挑。如“病”字。

禾字旁 落笔写短撇,顺势写横画,再翻笔向上,接着写竖画,然后写撇折挑,如“秋”字。

学字头 先写左点,再顺势写中点,然后写撇点。如“学”字。

反文旁 落笔三弯折,再顺势连笔或起笔写反捺。如“政”字。

戈字旁 落笔写横画,再上挑顺势写戈勾,接着写撇画,然后写一点。如“武”字。

瓦字旁 落笔先写横竖折勾,再另起笔写背抛勾,最后写中间一点。背抛勾要写得势展,力遒。如“瓶”字。

这是行书中什么字体?越详细越好!

欧体

编辑

[ōu tǐ]

欧体始祖欧阳询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中文名

欧体

创始人

欧阳询

类 别

楷书

年 代

目录

1创始人介绍

2笔法理论

? 传授诀

? 八诀

? 结字三十六法

3代表作

1创始人介绍编辑

欧阳询(557一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隋时官太常博士,唐时封为太子率更令,也称“欧阳率更”。与同代另三位(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亦通善书法,故其又称“大欧”。欧阳询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他与虞世南俱以书法驰名初唐,并称“欧虞”,后人以其书于平正中见险绝,最便初学,号为“欧体”。

2笔法理论编辑

传授诀

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凝思静虑。当审字势,四面停均,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心眼准程,疏密被正。最不可忙,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细详缓临,自然备体,此是最要妙处。贞观六年七月十二日,询书付善奴授诀。

八诀

丶[点]如高峰之坠石。

L[竖弯钩]似长空之初月。

一[横]若千里之阵云。

丨[竖]如万岁之枯藤。

[斜钩]劲松倒折,落挂石崖。

[横折钩]如万钧之弩发。

丿[撇]利剑截断犀象之角牙。

\[捺]一被常三过笔。[1]

结字三十六法

一、排叠字欲其排叠疏密停匀,不可或阔或狭,如“寿、藁、画、窦、笔、丽、赢、爨”之宇,“奉”旁,“言”旁之类,《八诀》所谓“分间布白”,又曰“调匀点画”是也。高宗《书法》所谓“堆垛”亦是也。

二、避就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又如“庐”字,上一撇既尖,下一撇不当相同,“府”字一笔向下,一笔向左,“逢”字下“?”拔出,则上必作点,亦避重叠而就简径也。

三、顶戴 字之承上者多,惟上重下轻者,顶戴欲其得势,如“叠、垒、药、鸾、惊、鹭、髻、声、 医”之类, 《八诀》所谓“斜正如人,上称下载”,又谓“不可头轻尾重”是也。

四、穿插 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如“中、 弗、井、曲、册、兼、禹、禺、爽、尔、襄、甬、耳、奥、由、垂、车、无、密”之奥, 《八诀》所谓“四面停匀,八边具备”是也。

五、向背字有相向者,有相背者,各有体势,不可盖错。相向如“非、卯、好、知、和”之类是也,相背如“北、兆、肥、根”之类是也。

六、偏侧字之正者固多,若有偏侧欹斜,亦当随其字势结体。偏向右者,如“心、戈、衣、几”之类;向左者,如“夕、朋、乃、勿、少、宏”之类;正如偏者,如“亥、女、 丈、矢、互、不”之类。字法所谓偏者正之,正者偏之, 又其妙也。《八诀》又谓“勿令偏侧”亦是也。

七、挑? 字之形势,有须挑?者,如“戈、弋、武、九、气”之类;又如“献、励、散、断”之字,左边既多,须得右边?之;如“省、炙”之类,上偏者须得下?之,使相称为善。

八、相让 字之左右,或多或少,须彼此相让,方为尽善。如“马”旁、 “糸”旁、 “鸟”旁诸字,须左边平直,然后右边可作字,否则妨碍不便。如“辩”字,以中央“言”字上画短,让两“辛”出,又如“鸥、鹌、驰”字,两旁俱上狭下阔,亦当相让,又如“呜、呼”字,口在左者宜近上;“和、扣”字,口在右者宜近下,使不妨碍,然后为佳,此类是也。

九、补空 如“我、哉”字,作点须对左边实处,不可与“成、戟”诸戈字同。如“袭、辟、餐、赣”之类,欲其四满方正也,如《醴泉铭》“建”字是也。

十、覆盖 如“宝、容”之类,点须正,画须圆明,不宜相著,上长下短。

十一、贴零如“令,今、冬、寒”之类是也。

十二、黏合 字之本相离开者,既欲黏合,使相著顾揖乃佳,如诸偏旁字“卧、鉴、非、门”之类是也。

十三、捷速如“风、凤”之类,两边速宜圆揽,用笔时左边势宜疾,背笔时意中如电是也。

十四、满不要虚 如“圆、圃、田、国、 回、包、南、隔、目、四、勾”,之类是也。

十五、意连 字有形断而意连者,如“之,以、心、必、小、川、州、水、求”之类是也。

十六、覆冒字之上大者,必覆冒其下,如“雨’头,“穴”头,“家、荣”字头,“奢、金、食、逢、巷、泰”之类是也。

十七、垂曳 垂、如“都、卿、卯、拜”之类,曳,如“水、支、欠、度、更、走、民、也”之类是也。

十八、借换又如《醴泉铭》“秘”字就“示”字右点,作“必”字左点,此借换也。又如“秋”字为“?”,“鹅”字为“?”之类,为其字难结体,故互换如此,亦借换也,所谓“东映西带”是也。

十九、增减 字之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如“新”字为“?”,“建”字为“?”是也。或因笔画多而减省,如“曹”字为“?”,“美”字为“?”。但欲体势茂美,不论古字当如何书也。

二十、应副字之点画稀少者,欲其彼此相映带,故必得应副相称而后可。又如“龙、诗、仇、转”之类,必一画对一画,相应亦相副也。

二十一、撑拄字之独立者,必得撑拄,然后劲健可观。如“千、下、于、丁、手、可、 弓、司、予、矛,永、亨、亭、宁、卉、巾、草”之类是也。

二十二、朝揖 凡字之有偏旁者,皆欲相顾,两文成字者为多,如“邹、谢、锄,储”之类,与三体成字者,若“弼、斑”之类,尤欲相朝揖。《书法》所谓“迎相顾揖”是也。

二十三、救应凡作字,一笔才落,便当思第二三笔如何救应,如何结裹。《八诀》所谓“意在笔先,文向思后”是也。

二十四、附丽 字之形体,有宜相附近者,不可相离,如“形、影、 飞、起、超、饮、勉”。凡有“文、欠、支”旁者之奥,以小附大,以少附多是也。

二十五、回抱回抱向左者,如“曷、丐、易、菊”之类,向右者,如“艮、鬼、包、旭、它”之类是也。

二十六、包裹谓如“团、圃”打圈之类,四围包裹也。“尚、向”上包下,“幽、凶”下包上, “匮、 匡”左包右,“旬、匈”右包左之类是也。

二十七、却好 谓其包裹斗凑,不致失势,结束停当,皆得其宜也。

二十八、应接 字之点画,欲其互相应接。两点者如“小、八”自相应接,三点者如“忝”则左朝右, 中朝上,右朝左,四点如“然、 热”二字, 则两旁二点相应,中间相接。

二十九、小成大 宇以大或小者,如“门?”下大者是也。以小成大,则字之成形及其小字,故谓之小成大,如“孤”字只在末后一捺,“宁”字只在末后一竖钩,“欠”字一拔,“戈”字一点之类是也。

三十、小大成形 谓小字、大字各字有形势也。东坡先生曰:“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若能大字结密,小宇宽绰,则尽善尽美矣。

三十一、小大大小 《书法》曰:“大字促令小,小字放令大,自然宽狭得宜。”譬如“日”字之小,难与“国”字同大,如“一、二”字之疏,亦欲字画与密者相间,必当思所以位置排布,令相映带得宜,然后为上。或曰:“谓上小下大,上大下小,欲其相称。”亦一说也。

三十二,各自成形 凡写字,欲其合而为一亦好,分而异体亦好, 由其能各自成形故也。至于疏密大小、长短阔狭亦然,要当消详也。

三十三、左小右大 此一节乃字之病,左右大小,欲其相停,人之结字,易于左小而右大,故此与下二节,著其病也。

三十四、左高右低 左短右长 此二节皆字之病。不可左高右低,是谓单肩。左短右长,《八诀》所谓勿令左短右长是也。

三十五、褊 学欧书者易于作字挟长,故此法欲其结束整齐,收敛?密,排叠次第,则有老气。《书谱》所谓“密为老气”,此所以贵为褊也。

三十六、相管领 欲其彼此顾盼,不失位置,上欲覆下,下欲承上,左右亦然。[2]

《间架结构九十二法》

1, 天覆者凡画皆冒于其下 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如:宇、宙、定

封面

2, 地载者有画皆托于其上 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如:至、孟、圣

3, 让左者左昂右低 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如:部、幼、即

4, 让右者右伸左缩 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如:绩、议、读

5, 横担者中画宜长 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

6, 直卓者中竖宜正 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如:甲、平、干、午

7, 勾拿法其身不宜曲短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多的字,横折钩宜长直而挺,折角正方。如:葡、萄、蜀、葛

8, 勾衂法不可直长其势 以横折钩为主笔,且被包围部分笔画较少的字,横折钩宜稍短而右 倾,折角内收。如:句、匀、勿

9, 画短撇长 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

间架结构摘要九十二法(20张)

10,画长撇短 横长撇短;如:右、有、灰

11,画短直长 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如:木、本、朱

12,画长直短,撇捺宜缩 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为相背的点,两相呼应。如:乐、集

13,横长直短 在一个字中,横长则竖宜短,横长而细挺,竖短而粗健。如:十、上、下、士

14,横短直长 在一个字中,横短则竖宜长。横短略粗,竖垂直下挺。如:才、斗、丰、井

15,上下有画,须上短而下长 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如:丕、正、亚

16,左右有直,须左收而右展 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如:目、自、因、固

落款

17,左撇右直,须左缩而右垂 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如:川、升、邦

18,左直右撇,左敛而右放 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收缩上靠而右撇应放展。如:伊、侈、修

19,点复者,宜偃仰向背以求变 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如:亦、赤、然

20,画重者,宜鳞羽参差以化极 有数横或者数竖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如:三、冉

21,两平者,左右宜均 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如:颜、顾 、騵

22,三合者,中间务正 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如:御、谢、树

23,两段者,上下平分中微加饶减 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需、留

24,三联者,头尾伸缩间仍要停匀 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突出主笔,协调统一。如:章、意、素、累

25,左边小者宜齐上 左偏旁小的字,左边笔画要与右边笔画的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

26,右边小者齐其下 右偏旁小的字,右边笔画应靠下或与左边下部齐平。如和、知、细

27,外四叠者,体格必整方 在字的四周出现相同的笔画,应排列整齐,大小相当,形成包围。如:嚣、器

28,内四叠者,布置匀密 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如:爽、齿

29,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 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如:七、也 、 乜、此

30,平勒者,不宜倚倚则无仪 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如:云、去、且、旦

31,纵捺之字,必要攒头收尾 有斜捺的字,要藏锋入笔,回锋收笔。如:丈、尺、史、又

32,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 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如:武、成、或

33,横戈不厌曲 有卧钩的字,其卧钩要弯曲圆润,切忌细长直挺。如:恩、息、必、志

34,伸勾贵抱持 有竖弯钩且呈下包上的字,其竖弯钩要尽量向右伸展,以便包住被包围的部分。如:勉、旭、抛

35,承上之人,正中为贵 承上之“人”字,应恰在正中。天、父、外、文

36,屈勾之势,退缩斯宜 左右结构的字中,竖弯钩居左时,应缩小让右。如:鸠、辉

37,马齿法其拏钩之锋注射四点之半。马齿的钩锋,应对着四点之中。有横四点的字,横点的折钩的钩尖应指向二、三点之间。如:鸟、马

38,上平之字,宜齐首 上边为平画的字,其顶应相齐。如:师、明、既、野、

39,下平之字,宜齐足 笔画靠下的字,应与底对齐。如:朝、故、辰

40,重捺者,须有缩有伸 有几个捺画的字,应有缩有伸。如:谈、茶、黍

41,叠趯者,当或挑或驻 有几个钩提的字,有的要挑起钩,有的要藏笔锋。如:禁、林、森

42,上下钩趯者,下钩明而上钩暗 上下有钩提的字,下钩明显而上钩要隐藏。如:哥、柔

43,俯仰钩挑者,俯钩缩而仰钩伸 有俯钩和仰钩的字,俯钩要收,仰钩要放。如;冠、寇、宅

44,上占地步者,听其上宽 以上部为主的字,应让上边宽。如:普、皆、齐

45,下占地步者,任其下阔 以下部为主的字,下部应宽。如:表、禹

46,右占者,右不妨独丰 以右部为主的字,右部可丰满些。施、腾、靖

47,左占者,左无嫌偏大 以左部为主的字,左部应大些。如:敬、敛、刘

48,左右占者,中宜逊 以左右为主的字,中间宜小。如;弼、辩、衍、仰

49,中间占者,中独雄 以中间为主的字,中部应大。如:掷、番;

50,上下占者中小,以上下为主的字,中间应小。如:莺、寡

51,纵腕宜典劲 背抛钩的书写要弯中带曲,圆润有力。如:风、飞、气

52,横腕贵圆隽 竖弯钩的书写要求竖直钩圆,应圆润俊秀。如:先、见、元、毛

53,纵撇恶鼠尾 竖撇最忌象老鼠的尾巴,要避免末端细而无力。如;庭、居、底

54,联撇恶排牙 有并排几个撇的字,不要写成象一排牙齿。要有大小变化。如:友、及、反、皮

55,三撇法,以下撇首,顶上撇之腹 连着三撇的字,下撇应依次顶着上撇的中间。如;修、参、须、形

56,三点法,一下点提锋与上点驻笔相应 三点的写法,第三点的出锋应与首点的结尾相对应。如:治、洪、流、海

57,卜字直勿偏,与上截中部相对 卜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上截的中间相对。如:是、足、走

58,土字直勿偏,与下截左紧正对 老字头中竖是字的中心。土字要写正不要偏,与下截左边的竖画要对正。如:者、老、考

59,错综者,贵迎浪穿插而恶纷纭 结构错综复杂的字,要穿插对应退让,但不能乱。如:繁、馨

60,缜密者,宜布置安排而嫌挤杂 结构紧密的字,布置要得当,不要显得拥挤杂乱。如:继、缠

61,当悬针而垂露,则无韵 当悬针的笔画若成垂露(结尾如露珠、圆形),则不美观。如:车、申、中、巾

62,当垂露而悬针,则无力 当垂露的若悬针,则显得无力。如:卓、单

63,体虽宜斜,而字心必正 倾斜型体的字要找准折画和撇画的中心位置,体虽是斜的,但字心要正。如:易、乃、母、力;

64,形本自正,而骨力必坚字体本是正的,要写得有骨力;如:正、主、本、王

65,字本瘦者,其形勿短 字本来就瘦的,字形不要写得太短。如:身、目、耳、贝;

66,字本矮者,用笔宜肥 字本来就矮的,就写得粗壮些。如:白、工、日、四

67,盖下之法,撇捺宜均 盖下(指人)的写法要使撇和捺匀称。如:会、合、金、命;

68,趁下之势,左右相称 撇捺居中下俯的字,其捺脚双脚齐平,左右对称。如:琴、吝、各、谷

69,虽宜肥,而勿肿 虽宜肥的字,但不要显得臃肿;如:土、山、公、止

70,虽宜瘦而勿臞 笔画较少 形体较长的字,笔画要适当加粗,切忌细长无力。如:了、寸、才、卜

71,疏而丰之 笔画少的字,就写的丰满些;如:上、下、千、小

72,密者匀之 笔画繁多的字,笔画间要相互迎让,布白均匀。如:赢、鼎

73,堆叠者,消纳之 三角同型的字,在笔画的运用上要有变化。既不拥挤,也不松散;如:晶、磊、森

74,积累者,清晰之 由下而上堆积起来的字,笔画要合理安排,伸缩有度,繁而不乱。如:糜、零、靡

75,下画宜微长,以承右竖之末 下面的横画,应该稍微长点,以与右竖的末尾相接。如:口、日、田、

76,末钩宜微拖似有带下之势 末笔为竖钩的字,竖钩的钩锋稍像左平出,象有萦带下字之势。如:丁、宇、亭

77,之迭中字,宜于上略大而下小 走之上的字,应上略大而下稍小,且紧靠左下。如:远、还、逮

78,画长撇短者,右不宜用捺 横长撇短的字,右边不宜用捺而用反捺(长点)。如:矢、契 、莫

79,左竖不嫌短,右竖不嫌长 在一个字中,左竖短,则右竖不宜长;如:作、仰、冲、行

80,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 左竖不嫌长,右竖不嫌短。如:臣、巨、佳

81,宝盖之勾,如鸟之视胸乃妙 宝盖的钩,要写得象鸟低头看自己的胸部一样才好;如:官、空、宰、

82,排摹之画,如工之镂物乃佳 纂集排列的笔画要象精工雕刻的那样才叫精美。如:赫、鹧、鬻(yu)

83,从卩之字,准此 带单耳旁的字,横折钩宜短,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如:印、叩、却

84,从邑之字准此 带右耳旁的字,弯钩稍大,长竖应为悬针,直挺下垂。如:郊、郑、邻

85,从埠之字准此 带左耳旁的字,弯钩稍小,长竖应为垂露,直挺向下。 如:阪、陔

86,从葵之字准此 带登字头的字,撇伸捺展,两脚齐平,舒展盖下。如:登、凳

87,从祭之字准此 带祭字头的字,撇直捺伸,左低右略高,宽展盖下;如:祭、蔡、察

88,从众之字准此 带乑字底的字,上为短撇,中位垂露竖。如:聚

89,从豕之字准此 从豕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家、象、豪

90,单人旁字准此 从单人旁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仁、仪、俯、休

91,双人旁准此 从“彳”的字,以此为标准;如:徐、循、行、很

92,带竖弯钩字准此 带竖弯钩的字,以此为标准。如:乳、乱、色、包

3代表作编辑

唐代碑刻——《九成宫醴泉铭》

公元632年镌立于麟游(今属陕西)。魏徵撰文,欧阳询正书。

九成宫书法

记述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笔法刚劲婉润,兼有隶意,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历来为学书者推崇。

书法鉴赏:

尺寸:碑高247厘米,宽120厘米

碑文24行,每行50字

该书作笔力劲健,点画虽然瘦硬,但神采丰润饱满,向上的挑笔出锋含蓄,带有隶书笔意。字体结构典雅大方,法式严谨,看似平正,实则险劲。字形采用长方形态势,字句、行距都较大,章法显得宽松而清晰。

九成宫此碑文,往往使许多初学者产生误解,一打眼看似很简单,觉得容易上手,但是,写上几年就知道,能写出欧阳询这个水平,实在非属易事。大家可以这么想,欧阳询从小学写字,写这块碑的时候已经70多岁,那就是已经所谓的达到了人书俱老的境界,已经达到了想写不好都不可能的化境。自从欧阳询辞世以后,历代不乏模仿追慕者,但是,不要说超越,就是比肩的都没有出现过,许多人写白了头,也就还是在照猫画虎,仅得其形,未得其神韵。史上学欧者众多,包括近代以学欧扬名者不在少数,但临帖临的形神兼备的没有一个。于是,有些人就退而求其次,把欧楷面前加上了自己的姓氏,号称某某氏欧楷了,这也是一种无奈!中国书法经数千年文化积累,绚烂多姿,底蕴宏大!真的不需要创新,能继承已经不错了,更不要说像某些人经常挂在嘴边的创新、创新!回视书法历史,你会发现你所谓创新的一笔,早已经湮没在古人的笔墨之中了

怎样写好行书钢笔字

本人以为,写好钢笔字其实并不难,只要有耐心加上细心领会即可。

现代人写字都用硬笔,即水笔、钢笔、美工笔等等,写的字要整齐规范而有效率,这让人看着一目了然,满足工作和学习的需求、不影响别人的阅读,这是一个层次“好”。写的字有棱有角,独具美感,有毛笔字写出的韵味儿,这就是更高水准,具有艺术水平的“好”。

1、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用硬笔书写都有一定时间了,所以达到第一水平的好,写出流利整齐让人一目了然的字,应该没有问题。

2、但是也有人因为粗心与马虎的习惯养成太久,很难写出规范的字,这就需要从新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制定计划,抽时间加上持之以恒的练习,必定能达到好的效果。

3、对于少数希望在写字上能比常人优秀的朋友来说,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字帖,花时间用心 临摹,必定能达到所期结果。

(1)选贴:选择与自己字形结构相似的字帖,练习起来能省一定时间。自己字形长而瘦的话,我推荐选邹慕白的字帖,宽而低的话推荐摹写平庞中华的字帖,宽而潦草,掌握不了结构的话 推荐用临摹黄继成的字帖。初学者应先练好楷书。

(2)制定计划: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看看自己能有多少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制定一个计划,并耐心、用心地付诸行动(比如一天抽30分钟练字)

(3)练习:初学者每天最好摹写一张,临写一张,摹写就是在字帖的白纸上描,临写就是字帖放旁边,自己照着字帖上的字练习。临摹时候要悉心揣摩字帖的结构等等,初学者掌握结构后,方可在用笔上下功夫。

(4)实战:在工作学习时在遇到动笔写字的情况下,应该刻意市使自己能写出和字帖相似的结构,得有点字帖上的味儿。

每天抽出一个小时用心练习的话,一个月应该就能写出规范,有点儿美感的字。另外有时间的话毛笔字和钢笔字结合练习,也能增加效果。(推荐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等人楷书帖)

以上是我个人练习钢笔字的心得,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钢笔行书和楷书有啥子区别呢?

扯,什么笔都行,毛笔尚有此论,何谈钢笔这等标准生产的工具?写字关键看骨力,钢笔尖用好了不过是波磔明显,提按有力,撇捺锋锐罢了。对新手来说,不管是英雄六幺六还是英雄一百,都差不多。往上假货众多,永生停产好几十年了,能买到新的你说那是什么来路?!别说永生了,英雄也遍地是假货。没得挑。依我看你就买一只百乐得了。三四十块钱,百乐的笔产量大,仿冒少,有稳定的渠道,上当机会比较小。怎么挑选钢笔呢?好钢笔笔尖有弹力有韧性。写永字时候能明显感觉出来。我们通常用写永字的方法检验钢笔,好钢笔写出来线条有粗有细,点勾撇捺都能写出尖锐而有力度的收笔。画八字时能看到线条粗细变化,且不能有拉毛感觉。钢笔不像毛笔有很多细微牌号。通常只是分铱金笔、K金笔;小尖、大尖、夹尖、特型,还有笔头细中粗特等几个号头。铱金笔笔尖耐磨,但是价格便宜,一般地说不如K金笔有韧性。所以据说是K金尖的好,但是我没觉出来。K金笔最便宜的是英雄一百英雄二百,售价大概在一百多元到二百元之间。同型制的铱金笔只需要十几二十块钱一管。大尖钢笔的笔尖像领带形状,是个半圆形的钢片,套在领带形状的笔舌背上。小尖钢笔的笔尖则是一个圆筒,套在笔舌原棍型笔舌外面。通常来说,大尖钢笔的弹性空间更大,手劲轻者也容易写出提按区别来。最适合书法爱好者使用。但是由于他容易漏墨,目前低档笔已经没有大尖的类型。只有高档工艺笔里面还有大尖钢笔。小尖钢笔是现在的主流类型,但是这种形状对笔尖的加工火候要求较严格,小厂造的笔尖往往感觉偏硬,写不出味道来。另有一种夹尖钢笔是新款式的笔尖,写来效果犹如圆珠笔又像滚珠笔。目前用的人不是很多。此外还有一种改良笔尖,就是把大尖钢笔或者小尖钢笔的笔尖掰弯后使用。这叫做弯尖钢笔/美工钢笔。美工钢笔的特点就是写不同方向的线条时会有不同的笔画粗细效果。因而写出来的字有类似阴影的立体效果。所以在美术设计,西文书法,或者题词签到等场合会有使用。但这两种笔都不是硬笔书法的主流,严格来说属于美术字的范畴了。钢笔还分笔尖粗细,百乐好像是分五种,极细的百乐用中国墨水时下水不畅,需要用火烧过的剃须刀片把裂缝扩大。次一档的中细的笔尖,适合写作业记笔记。中号和大号的大头钢笔也不错。通常来说。要想让书法写的秀媚挺拔,用细尖钢笔比较容易出效果,如果想写虬媚丰肥的苏体字,用较粗尖的钢笔就比较容易出效果。当然钢笔笔尖并不能根本决定钢笔字的风貌,只是有一定影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