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汉语成语,读音为jiàn wēi zhī zhù,指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出处:《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故见象箸(zhù)而怖(bù),知天下不足也。”
译文:
《韩非子·说林上》:“圣人见到微小的现象就知道事物的苗头,见到事情的开端就知道最终结果,所以见到一双象牙筷子后,箕子就恐惧了,知道普天下的东西都不能满足商纣王的贪欲。”
扩展资料
故事:
讲的是殷商时期,箕子看到纣王命工匠给自己做了一双象牙筷子,感到很担心。因为,要匹配精致的象牙筷子,就需要锦衣玉食、亭台楼阁,用不了多久,就会生活奢靡,丧失斗志,国家就会不稳定。
果然过了没多久,纣王沉迷享乐,不理政事,被周武王兴兵讨伐,纣王最终兵败自杀。
韩非子把箕子看见君王日常起居细微的喜好变动,就联想到国家王朝未来的兴衰,说成“圣人见微以知著,见端以知末”,这就是见微知著的来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微知著
见微知著是什么意思
见微知著意思:见到事物的一点苗头,就能料到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见微知著拼音:[ jiàn wēi zhī zhù ]。
出处:《范子》:“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少而明;学阴阳;见微知著;其志沈沈;不肯自显;天下莫知。”
成语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指事物的苗头推断发展趋势。
用法示例:
1、明智的人善于见微知著,从而做出科学的论断,于是便成了所谓的未卜先知。
2、本篇文章没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缺乏立意的新颖和深刻。
“见微知著”的近义词:
一、每下愈况拼音:[ měi xià yù kuàng ]。
基本释义: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出处:庄周《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稀也,每下愈况。”
二、原始见终拼音:[ yuán shǐ jiàn zhōng ]。
基本释义: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出处:
1、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
2、《三国志·魏书·臧洪传》:“仆虽不敏,又素不能原始见终。”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什么???
见微知著意思是:微:小,指事物微小的迹象;著:明显,指事情的发展。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见微知著的微和著是什么意思
微:隐约;著:明显。
见微知著,意思是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比喻小中见大、以小见大。
出处:汉·班固《白虎通·情性》:“智者,知也。独见前闻,不惑於事,见微知著者也。”
翻译:聪明的人,是智慧的人。只见前面听,不惑于事,见微知着的地方。
近义词:原始见终、可见一斑
1、原始见终是一个成语,读音是yuán shǐ jiàn zhōng,意思是考察事物的开端而预见到它的结果。
出处:汉·王充《论衡˙实知》:“凡圣人见祸福也,亦揆端推类,原始见终。”
翻译:大凡圣人看到祸福的,也测量端推类,原始见最终。
2、可见一斑,拼音kě jiàn yī bān,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出处:邹韬奋《萍踪忆语》:“他们在工作上的、技术上的细密,于此可见一斑。”
扩展资料:
反义词:以偏赅全、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1、以偏赅全,拼音yǐ piān gāi quán,意思是提出的一种现象或一种事物的特点,能包含具有相同属性的若干事物的特点。即这里的“偏”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用法: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赅全。
2、以偏概全,读音yǐ piān gài quán,是一个成语, 意思是指用片面的观点看待整体问题。
出处:吴家国《普通逻辑》:“只有分析地阅读,才能学得深透,不致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只有综合地阅读,才能学得完整系统,不致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见微知著的意思是什么?
【解释】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
【拼音】[ jiàn wēi zhī zhù ]
【出处】宋苏洵《辨奸论》:“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为能见微而知著。” 微:微小。著:显著。
近反义词
【近义词】原始见终、每下愈况、因小见大、可见一斑、睹始知终、一叶知秋、以微知著、知秋一叶、独具只眼、见微知萌
【反义词】麻木不仁、以偏概全、管中窥豹
每况愈下
【拼音】[ měi xià yù kuàng ]
【解释】越向下、越深入推求,就越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出处】先秦 庄子《庄子·知北游》:“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希也,每下愈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