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什么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意思:古时候出征的将士阵亡后,一般收尸都是用马皮包裹着运回营地或者家乡埋葬。 这句诗的意思是:英勇阵亡在外,青山连绵,哪里不是掩埋忠勇之士的好地方,何必一定要运回家乡安葬呢?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青山处处埋忠骨”改自“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是刻在杭州西湖岳王墓石柱上的一副对联。“何须马革裹尸还”应出自清·徐锡麟《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典故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
马革裹尸的意思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马革裹尸
拼音:[ mǎ gé guǒ shī ]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近义词:马革盛尸?战死沙场?粉身碎骨?以泽量尸 ?
反义词:临阵脱逃 ?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分析:
一、马革盛尸 [ mǎ gé shèng shī ]
1.?【解释】: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同“马革裹尸”。
2.?【出自】: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二、粉身碎骨 [ fěn shēn suì gǔ ]
1.?【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
2.?【出自】: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3.?【示例】: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 ◎杨朔《东风第一枝》
三、以泽量尸 [ yǐ zé liáng shī ]
1.?【解释】:指尸体遍野,可以沼泽为单位计量。极言死人之多。
2.?【出自】:清·顾炎武《羌胡引》:“四入郊圻躏齐鲁,破邑屠城不可数,刳腹绝肠,折颈折颐,以泽量尸。”
四、决一死战 [ jué yī sǐ zhàn ]
1.?【解释】:决:决定;死:拼死。对敌人拼死决战。
2.?【出自】: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来日尽驱百姓当先,以军继其后,与曹操决一死战。”
3.?【示例】:周天爵素称勇敢,所保臧纡青练勇可当一面,独不能与贼~耶? ◎《清史稿·文宗本纪》
五、临阵脱逃 [ lín zhèn tuō táo ]
1.?【解释】: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
2.?【出自】:明·徐光启《疏辩》:“在法,初逃者从重捆打,再逃则斩矣;临阵脱逃,初次即斩矣,亦求危其怨乎。”
3.?【示例】:你们中国的兵勇,一到有起事来 ,不是半途溃散,便是~,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 ◎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马革裹尸的意思是什么?
马革裹尸
[成语解释]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典故出处]《后汉书·马援传》:“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译文:男子汉就是要战死沙场,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安葬。
[近义词]赴汤蹈火、决一死战
[反义词]临阵脱逃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紧缩式
[产生年代]古代
扩展资料:
近义词:赴汤蹈火
[成语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典故出处]清·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
[近义词]出生入死
[反义词]贪生怕死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比喻奋不顾身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汉语成语,拼音是mǎ gé guǒ shī,意思是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
马革裹尸,读音是mǎ gé guǒ shī,多指军人战死于沙场,形容为国作战,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
反义词:临阵脱逃
解????释:形容决心为国捐躯的意志。
原文:
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世祖即位,援因留西川,隗嚣甚敬重之,以援为绥德将军,与决筹策。建武四年冬,嚣使援奉书洛阳,帝甚壮之。十一年夏,玺书拜援陇西太守。援务开恩信,宽以待下,宾客故人,日满其门。
二十年秋,振旅还京师。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曰:“谅为烈士,当如此矣。”(选自《后汉书·马援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