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菽》 是什么字?

◎ 菽

尗 shū

〈名〉

(1) 豆类的总称 [beans]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答。”

(2) ——《春秋·考异邮》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3)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

常用词组

--------------------------------------------------------------------------------

◎ 菽粟 shūsù

[grain] 泛指粮食

布帛菽粟

菽可以组什么词语

菽可以组什么词语 :菽粟、

茙菽、

赤菽、

藜菽、

菽藿、

菽乳、

巴菽、

粱菽、

菽麦、

稻菽、

戎菽、

大菽、

采菽、

藿菽、

麻菽、

禾菽、

菽藟、

幽菽、

菽水、

水菽、

啜菽、

申菽、

刍菽、

嘉菽、

荏菽、

不辨菽麦、

啜菽饮水、

未辨菽麦、

菽组词有哪些词语

茙菽、

巴菽

、菽麦、粱菽、藜菽、藿菽、稻菽、戎菽、

潘菽

、菽乳、幽菽、啜菽、麻菽、

大菽、刍菽、菽水、嘉菽、禾菽、菽藟、水菽、荏菽、采菽、稻梁菽、不辨菽麦、啜菽饮水、

鱼菽之祭、布帛菽粟、

菽的读音是什么

菽拼音:shū(声母sh,韵母u,读第一声。)

繁体字:菽

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简体部首:艹

基本释义:豆类的总称。

笔画顺序: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一、菽藟[shū lěi]

小草。喻小人。

二、菽乳[shū rǔ]

豆腐。

三、幽菽[yōu shū]

亦作“幽尗”。豆豉。

四、大菽[dà shū]

大豆的一个品种。

五、禾菽[hé shū]

谷类和豆类。

菽是什么??

shū

豆类的总称:不辨~麦。

不辨菽麦

【拼音】:bù biàn shū mài

【解释】:菽:豆子。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麦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

【出处】:《左传·成公十八年》:“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示例】:世间也尽有~的人。 ★郭沫若《银杏》

【近义词】:愚昧无知、目不识丁、五谷不分

【反义词】:博学多才、学富五车

【语法】: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脱离实际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厉公荒淫无道,经常滥杀无辜,群臣经常互相倾轧。大臣栾书、中行偃在宠臣匠丽氏家里活捉晋厉公,并在两年后处死晋厉公。由于晋襄公的大儿子是白痴,连豆子、麦子都分不清,只好立其小儿子周子为晋悼公。

菽怎么读?

拼音:shū

部首:艹,部外笔画:8,总笔画:11菽

汉字释义

基本字义:

(1)豆的总称:~水(泛指粗茶淡饭,用以指对父母的奉养,如“~~承欢”)。~麦。~粟。

详细字义:

〈名〉字从艹从叔。“叔”字从尗从又。“尗”指“豆子”,“又”指“右手”,“叔”意为“用手拾豆子”。“艹”与“叔”联合起来表示“作为草本植物子实的豆子”。本义:豆子。

(1)豆类的总称。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荅。”

(2)——《春秋·考异邮》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3)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指是非、好坏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