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升天的成语意思是什么(鸡犬升天什么意思是什么)
本文导读目录:1、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2、鸡犬升天3、鸡犬升天的成语意思4、鸡犬升天什么意思5、鸡犬升天是成语吗6、什么是“鸡犬升天”?7、十年苦读无人问津,一朝得道鸡犬升天的意思?鸡犬升天,是什么意思?
鸡犬升天_成语解释
【拼音】:jī quǎn shēng tiān
【释义】: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刘安坐反而死,天下并闻,当时并见,儒书尚有言其得道仙去,鸡犬升天者。”
【例句】:他当了县长以后;他全家都神气活现起来;大有一人得道;~之势。
鸡犬升天
鸡犬升天是一句汉语成语,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剩下的药留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出自东汉·王充《论衡·道虚》。
鸡犬升天的成语意思
相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狗吃了仙药也都升了天。后来用“鸡犬升天”比喻一个人得势,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随之发迹。也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鸡犬升天什么意思
鸡犬升天 [jī quǎn shēng tiān]
基本释义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出 处
晋·葛洪《神仙卷·卷四·刘安》记载;汉代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剩下的药留在庭院里;鸡狗吃了;也都升天。
鸡犬升天是成语吗
是成语
鸡犬升天 [jī quǎn shēng tiān]
基本释义
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贬义
出 处
晋·葛洪《神仙卷·卷四·刘安》记载;汉代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剩下的药留在庭院里;鸡狗吃了;也都升天。
例 句
他当了县长以后,他全家都神气活现起来,大有一人得道,~之势。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子出家 七祖升天 一人得道
典 故
西汉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名叫刘安。继承了父亲的封位为淮南王。
淮南王刘安看了许多书,偏偏对道教的书籍入了迷。产生了炼丹成仙的念头。于是他四处去寻访有仙方神术的道人。
有一天,他听说有位仙翁名叫八公,有炼制仙丹的秘方,但是从不传给别人,于是就去寻找八公。没想到八公四处云游,刘安吃尽苦头也没能找到八公。可是刘安仍然一心一意的寻访,刘安的诚心感动了八公。一日,八公来到刘安家,把炼制仙丹的方法传授给他,并告诉他,仙丹炼成,吃下后就可升天成仙了。
刘安每天都虔诚的静心修炼,后来他“真的”炼出了仙丹。这时他觉得身体轻盈,飘飘欲仙。那些仙丹,晶莹剔透。他知道升天成仙的时刻到了,他沐浴更衣,焚香祷告,然后把仙丹吃了下去……刘安觉的身体轻飘飘的,低头一看,原来自己早已站在云端了。
刘安成仙后,洒落在院子里的仙丹被鸡和狗吃了,它们也都飘然升空,成了神仙。刘安在鸡和狗簇拥之中,慢慢的就消失了
什么是“鸡犬升天”?
“鸡犬升天”用来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它得自晋朝时期葛洪的《神仙传?卷六?刘安》里面记载的一个传说故事。
刘安是汉朝的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此人天资聪颖,喜欢读书,善于鼓琴,尤喜道家之说,笃信道教,曾召集有道之士千余多人为门客,其中有八个最得力的,世称“八公”。刘安拜他们为师,学习炼丹和修道。一段时间以后,他们也炼出了一葫芦的金丹。后来,刘安联络几个诸侯国,企图谋反夺取帝位,结果事情败露,朝廷派兵缉拿他归案。在前来兴师问罪的御第林军进城之前,刘安急得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八公建议他,既已炼成金丹,何不把它吞下,也许能逃脱一死。于是,刘安拿出已炼好的金丹,喊来家人,分给每人一粒,吞服下去。分发完后,刘安随手把装金丹的药葫芦往外一扔,里面蹦出来几粒,被抢上前来的一条狗和两只公贝鸡分吃了。说也奇怪,服完金丹后,刘安忽然觉得心里一阵清爽,浑身软绵:绵、轻飘飘的,接着他就慢慢离开座位,飘出了院子。这时,他脚下突然生千出一片白云,托浮着他徐徐飞向天庭。‘刘安在空中回过头来想看看家人怎百么样了,他惊奇地看到,家人也都飞离了府院,随他而来。更奇怪的是吃了金丹的鸡、狗也都驾着祥云飞升起来。
后来,传说刘安一家就住在紫虚宫里帮助太上老君烧炉炼丹,那条狗则成语了二郎神哮天犬的伴侣,而那两只公鸡每天黎明随着东海桃都山上神鸡的第一啼叫而啼叫,带领天下的雄鸡一起鸣叫,从而驱散黑暗,迎来光明,开始新的一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即由此而来,后人把它用作对一人做官、全家享福的讽喻。
十年苦读无人问津,一朝得道鸡犬升天的意思?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出处汉·王充《论衡·道虚》:
一个人得道成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一个成语典故。后引申为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讽刺那些依附权势而升官发财的人。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个典故流传不同的版本,那么这个成语典故指的究竟是谁呢?
一个典故总伴有一些鲜活的事迹为基础来支撑,否则经不起历史考证,终归会被人民删去,会被人民遗忘。据记载东晋宁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所以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故中的人是离不开许旌阳的。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的版本,去伪存真。
版本一:
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汉·王充《论衡·道虚》
故事说的是汉淮南王刘安礼贤下士,得高人指点,潜修得道。汉武帝派人来抓他,刘安情急之下,喝了丹药,白日飞升。家中的鸡狗吃了药渣,也随他一起飞天成仙。
版本二:
据《仙人唐公房碑》记载,汉灵帝熹平至元和年间(168-184),人们为成固(今城固县)"唐公房拔宅升天"建庙、立碑,对这位仙人顶礼谟拜。该碑镌刻着一个神奇而动人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得是汉居摄二年(公元7年),汉中城固县许家庙有一个名叫唐公房的人,在汉中郡衙做官。一天在城固老家遇到一位修仙得道的真人,他拜这位真人为师,并给师傅送去鲜美的甜瓜品尝,真人感其诚心,让他到婿谷口山上赐给其仙丹。公房服了仙丹后,能辨别鸟兽语言,行走如飞,数百里外郡府转眼即到,乡亲们和郡守都十分惊讶。汉中郡守老爷遂跟公房学道,始终不得其法。以为公房留有一手故意不教,欲加害于公房和家人,命手下人去城固捉拿唐妻及子女。唐把这一情况告诉师父,真人说不必惊慌,他有一种仙药服后即可飞天而去,逃离厄运。唐妻留恋房舍及禽畜,仙人又给房屋涂上仙药,全家人和禽畜都服了仙药:"须臾,有大风玄云来迎公房妻子,房屋、六畜,倏然与俱去"。于是"鸡鸣天空"、"狗吠云中"。这就是该碑记载的唐公房全家"白日升天"和"拔家飞升"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