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惊恐的成语有哪些?(描写惊恐的成语)
本文目录一览:
形容十分惊慌恐惧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1、草木皆兵:一草一木都当成了敌人的伏兵。现一般用来形容人的心里极度恐惧。
2、惶恐不安:惊慌害怕,十分不安。
3、胆战心惊:形容内心非常的害怕,非常的恐惧。
4、毛骨悚然:吓的毛发都竖立起来了。形容极端恐惧。
5、风声鹤唳:形容极端惊恐疑惧,自相惊扰。
6、丧魂落魄:形容非常惊慌、恐惧的样子。
7、惊惶失色:害怕的脸色都变了,形容非常恐惧。
8、魂飞魄散:吓得魂魄都飞散了。形容惊恐万状。
9、惊惶失措:惊慌害怕,不知怎么办才好。
10、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形容惊慌、恐惧的成语有哪些?
不寒而栗、股战而栗、胆战心惊 、毛骨悚然 、屁滚尿流
1、不寒而栗[?bù hán ér lì?]
基本解释:
成语的原意是指天不寒冷而发抖,形容非常害怕、恐惧。
出处:
成语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滑民佐吏为治。"
2、股战而栗[ gǔ zhàn ér lì ]
基本解释:
战:怕;栗:发抖。两腿发抖,不停地哆嗦。形容恐惧异常。
出自:
《史记·齐悼惠王世家》:“(魏勃)因退立,股战而栗,恐不能言者,终无它语。”
3、胆战心惊[ dǎn zhàn xīn jīng ]
基本解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出自:
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4、毛骨悚然[ máo gǔ sǒng rán ]
基本解释:
悚然:害怕的样子。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
出自: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5、屁滚尿流[ pì gǔn niào liú ]
基本解释:
形容惊慌或欣喜到极点。
出自: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六回:”耍和尚烧得头焦额烂,麻婆子赶得屁滚尿流。”
造句:
1、如果你做事情的方式不对,你会输得屁滚尿流。
2、我喜欢这部电影,因为从头至尾,加里.库珀都吓得屁滚尿流,却总能选择去做正确的事。
3、所以人们就想了,在争夺身体控制权的战斗中,兴奋剂能打得抑制剂屁滚尿流。
4、我们用上几吨各种各样的动物尸体到处飞来飞去,保管让戛纳那些评委们吓的屁滚尿流,然后把尸体都丢到著名赛车手JackieStewart住的宾馆外。
5、躲在他后面的阴影里,在他通过的时候,不停的吓他到屁滚尿流!那是他应得的,白痴
6、他们吓的屁滚尿流、痛苦呻吟、嚎啕大哭,还抱怨他们受了虐待。
表示惊吓的成语有哪些?
魂飞魄散、毛骨悚然、胆战心惊、惊恐万状、心惊肉跳。
一、魂飞魄散
白话释义:也说魂飞魄丧。形容惊恐万分,非常害怕。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魂魄去之,何以能久?”
翻译:都已经魂飞魄丧,又如何能长久?
二、毛骨悚然
白话释义:形容人碰到阴森或凄惨的景象时极端害怕的感觉。
朝代:明
作者:冯梦龙
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七回:“秦王闻之,不觉毛骨悚然。”
翻译:秦王听到了之后,不由得觉得毛骨悚然。
三、胆战心惊
白话释义:形容非常害怕。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惊胆战,索陪着笑脸儿褪后趋前。”
四、惊恐万状
白话释义:十分惊慌恐惧的样子。万状:多种多样的形态。
朝代:宋
作者:陈亮
出处:《谢杨解元启》:“惊惶万状”
翻译:十分惊慌恐惧的样子。
五、心惊肉跳
白话释义:形容担心祸患临头,非常害怕不安。
朝代:元
作者:无名氏
出处:《争报恩》:“不知怎么;这一会儿心惊肉跳;这一双好小脚儿再走也走不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