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临渴掘井的成语解释

【语源】 《素向》

【原文】 病已咸而后药之,犹渴而掘井,斗而铸造兵,不亦晚乎?

【释义】 临:到,临近。口渴时才想到要挖井;比喻事前毫无准备,临时忙乱。

【例句】 平时就要将功课复习好,若等到要考试时才“临渴掘I井”,那就来不及了。

【结构】 偏正结构

【近义】 临阵磨枪 江心补漏

【反义】 未雨绸缪

【故事】

春秋时代,鲁昭公因故在国内待不下去,便出走到齐国去。

齐景公问他:“你年纪这么轻,就丢了国家,到底是为什么呢?”

鲁昭公回答说:“就是因为我年纪太轻,有很多人爱护我,是我没有亲近他们,很多人规劝我,我也都没有接受;所以,才会弄得内无人帮助,外也无人拥护,孤立无援!

在已经没有一个人是真心要帮助我或是拥护我了,而阿谀奉承说假话的人倒是不少。这哪里是我原先料想得到的,我觉得自己现在的光景,就像是那秋天的`蓬草,根、茎都 土已经枯萎了,枝、叶却还美丽,可是,等到秋风一起,恐怕连根都会被拔起呢。”

齐景公觉得他说的话很有道理,便告诉晏子,认为若帮助鲁昭公回国,他必能成为贤明的君主。

晏子说:“不可能的。凡是掉到水里的人,是因为原先根本没有防备会失足;迷途的人,原先便不注意路径,一定要等到失足了、迷途了之后,才会懊悔、注意。这就好像面临灾难,才急着铸造兵器的人;吃东西哽住喉咙,才急着去挖井取水的人。虽然这时用最快的速度来补救,也已经来不及了。”

临渴掘井的 意思 谢咯

词 目 临渴掘井

发 音 lín kě jué jǐng

释 义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没有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出 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示 例 一着空虚百着空。~,悔之何及。(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五回)

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 成语临渴掘井的主人公是谁

[lín kě jué jǐng] 临渴掘井

临渴掘井(lín kě jué jǐng)—临: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类似的词语有: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鲁昭公因年轻幼稚,听信谗言,激怒了季氏、叔孙氏、孟氏三大家族,三大家族联合起来率兵攻打昭公,昭公因此而出逃到齐国。

齐景公热情地招待了昭公,并愿奉送很多财物给他,希望他长居下去。昭公说:“我怎能抛弃周公的王业,长期居住在这里呢?”齐景公又关切地问:“可你这么年轻有为,为什么却要离开自己的国家呢?”

昭公觉得齐景公提出的问题难以回答,于是叹了一口气说:“正因为我年轻,缺少治国经验,一时疏忽,不能正确识别真伪,而铸成大错,落得如此下场。”

齐景公安慰他说:“难道不可以重新再来,挽回错误吗?”昭公失望地长叹道:“晚了!”站在一旁的齐国正卿晏婴插话说:“是啊,一个人,已经掉到井里,才后悔自己为什么走路不小心。正像一个人,眼看就要渴死才想挖井取水一样,已经来不及了。”[2

临渴掘井是什么意思?

临渴掘井:临: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拼音:lín kě jué jǐng

出处: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译文:就像渴了才去挖井,快打仗了才铸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

扩展资料

同义词:

1、措手不及:指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时无法对付。措手:着手处理;应付;不及:来不及。着手处理已来不及了。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应付。

拼音:cuò shǒu bù jí

出处:宋 活本《错斩崔宁》:“魏生措手不及;通红了脸。”

译文:魏生没有准备,脸都红了。

2、临阵磨枪:到阵前要作战时才磨枪,比喻事到临头才做准备。

拼音:lín zhèn mó qiāng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

译文:事到临头才做准备,已经没用了。

3、临时抱佛脚:原意为年老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后因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促张罗为“临时抱佛脚”。

拼音:lín shí bào fó jiǎo

出处:唐·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译文:到老了才信佛,教妻子读黄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渴掘井

临渴掘井的字面意思

临渴掘井(lín kě jué jǐng)

—临:到,接近;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类似的词语有:临时抱佛脚;临阵磨枪。

出处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临渴掘井 详解

临渴掘井:感到渴了才掘井,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

临:临到,接近。

典故:春秋时期,鲁昭公被鲁国人赶出鲁国,他逃难到齐国。齐景公问他为什么把国王的位子给丢了,他说他没有任用忠良之材,只信任那些吹嘘拍马之辈。齐景公问晏婴鲁昭王能否重新做一个好国王,晏婴认为一个临噎而掘井的人是不会成功的。